15春学期南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5春学期南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ID:33593014

大小:6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7

15春学期南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1页
15春学期南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2页
15春学期南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3页
15春学期南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4页
15春学期南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15春学期南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5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包括本科的各校各科新学期复习资料,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一、单选题(共50道试题,共50分。)V1.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是指A.规律的内容是客观的B.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C.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规律的运用是客观的满分:1分2.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是()A.分析方法B.综合方法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满分:1分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庸俗进化论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满分:

2、1分4.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直接动力C.最终动力D.唯一动力满分:1分5.从阶级划分的角度来看,阶级是一个()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C.思想范畴D.广泛的社会范畴满分:1分6.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血缘亲族关系B.政治思想关系C.阶级压迫关系D.社会生产关系满分:1分7.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B.一切知识的总汇C.智慧D.各门科学满分:1分8.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是否有效地

3、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满分:1分9.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满分:1分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的出现是()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B.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统一C.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的统一D.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统一满分:1分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满分:1分12.社

4、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满分:1分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了()边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力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满分:1分14.事物发展的源泉是()A.事物的相对性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C.事物的变化D.人的自觉能动性满分:1分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促进生

5、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市场经济还是封闭的自然经济满分:1分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A.任何历史时代B.奴隶社会以后C.资本主义社会以后D.当代新科技革命以后满分:1分17.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是()A.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满分:1分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满分:1分1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

6、根本标志是()A.是否显著、激烈B.是否迅速明显C.是否超出度的界限D.是否引起事物变化满分:1分20.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C.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满分:1分21.社会改革实质上是()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满分:1分22.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A.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B.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对立C.在社

7、会心理上的根本对立D.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满分:1分23.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满分:1分24.从本质上看,认识是()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满分:1分25.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B.认识——实践——认识的辨证运动C.实践、认识、再实践,

8、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D.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满分:1分2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C.运动与静止是辨证统一的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满分:1分27.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