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语文试卷

歙县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语文试卷

ID:33580390

大小:6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7

歙县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语文试卷_第1页
歙县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语文试卷_第2页
歙县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语文试卷_第3页
歙县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语文试卷_第4页
歙县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语文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歙县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歙县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事项:试卷分值: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Ⅰ卷(阅读题共63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文化的天文合一思想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

2、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想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人合一思想是正确的,是非常有价值的。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神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

3、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予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的提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的承受能力去改造自然、

4、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类社会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 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

5、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选自张岱年等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1.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一的项是(3分)A.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形成的共识B.它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C.它已经解决了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D.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2.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B.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的惯常行程C.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3.根据原文提

6、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A.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的地方。B.现代人重视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C.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对其思想内容的全盘接受。D.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古砚说[明]许獬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

7、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

8、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