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四精选

教育走向生本四精选

ID:33572205

大小:8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27

教育走向生本四精选_第1页
教育走向生本四精选_第2页
教育走向生本四精选_第3页
教育走向生本四精选_第4页
教育走向生本四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走向生本四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四、生本教育的课程观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某小学一年级语文有一道考试题:写出比“日”字多一笔的字。我们当然可以写出“旧”“申”“旦”“甲”,等等。答案有一点争议,比如“旦”字?从形来看,是曰,从义来看,是日。也就是说,这道题的答案有些不确定性。但这不是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在学习“日”字的时候,有没有必要作出这样的联系?如果要,这样的联系数不胜数,岂不有着天文数学?事实上,小学生学习“日”字,并不复杂,至于对“日”字加深认识,大可以通过他们的大量阅读不断提高。比如,“日出江花红胜火”“白

2、日依山尽”等等,原本不必要用“日字加一笔”这样的生造的“联系”。但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中,像这样的“联系”真是太多了,比比皆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中不断制造和大量积累的这些无用之物,几乎成了灾难,中小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基础知识(例如上面所说的直接掌握的“日”字)之外,还要应付恒河沙数的附加知识和附加题目,基础教育“长满了杂草”。由于有这许多“杂草”,教师学生都要穷于应付,根本不可能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要进行生本教育体系的改革,必须首先对课程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朱熹所说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使整个教

3、育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所谓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其实,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看到与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有关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认字到了一定的时候,进度忽然加快了,有不少老师还没有教的字他们自己就认识了。在一所小学的二年级,我们指着读物上的一个词语“玄乎”问小学生,这是什么意思,他答道:“瞎编的呗”。我们想,这个词在课本上无论如何也是找不到的,这显示了学生的自悟。又如,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忽然知道了老师和课本都没有提及的方法。在语言学习中,比

4、如学普通话,学生学习了若干词语之后,忽然对整个普通话都能说了。牛顿看到了苹果,却悟到了万有引力。这就是所谓“知七得十”“举一反三”,或者“四舍五入”。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之所有可以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是因为系统功能在起作用。在系统中,总有一最小独立的子系统,由这个最小独立系,可以得到或生成整个系统。譬如,在方程3+x=7之中,我们把握的部分是3和7,还有方程式本身,知道这些(这是所谓最小独立子系统),我们就可以确定x的值为4,也就是可以生成整个系统。也可以作这样的比喻:这就像一个班级,四十多人,班主任却只要掌握一个由组

5、长组成的独立完全系就行了,通过各个小组长,就可以把信息通传到全班。一个语言体系也是这样,其中有一个最小独立系,在中文里,汉字就构成了这样的独立完全系。在一个人学习某种语言时,他实际上是在建构自己的语言系统。这一语言系统的最小完全系,是由他自己已经形成的那个有很系统决定的,比如,他最想要表达的东西,就是他当前的有限系统。这个有限系统日益扩张,有一天,它可以表达主体想表达的大部分意思了,这时候的这个有限系统,就是他尔后不断发展的语言系统的最小独立完全系。在传统教育里,要求所有的基础都教,或者只要想得到的知识都要从儿童抓起,

6、这就是忽视了基础知识这个大系统有最小独立完全子系统。其实,我们只要抓住这个最小系统,就是抓住了整个基础知识大系统。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在师本教育体系中“大立课程”而“小作功夫”的原因。首先,它来源师本对于教育的虚假设计——即对人以及人的学习过程的分析的和理性的把握。严格地说,人是可以分析性地研究的,但人是不能用分析的方式加以全面模拟的,这是由于有机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譬如,我们对于一个有机体如水果,可以用许许多多的参数来刻画它,但是,这些参数的复合,并不能还原为水果的整体和内部的有机联系。这种不可拆解性,恰好是有

7、机体的特征。教育教学过程也是这样。教育教学过程是以人作为中心的过程,而人对事物的认识,所需要的有机性和致密性,使得必须通过实体——人本身的感悟或内化才能实现。然而人类的知识传输,又不得不在许多时候于只能线性地书面地表现的条文,两者是有矛盾的。教育教学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书本知识,而在于我们如何让学生认识为书本所表征、而实际上存在于生活之中的完整、有机和生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师本的设计总是忽视了实体的活动,忽视了人作为有机体的特征,而把教育过程转化为可灌输的条文或步骤,以为只要灌输了这些条文或采取了这些步骤,就可以使学生

8、完整地把握需要认识的客体。于是,对事物的分析性研究,代替了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这就带来了教材的过度分析化。由于师本的设计,我们还把人的知识学习误以为是一个拼装的过程:先学习部件,再把部件拼成整体。于是,课程的整体被肢解为一个一个部件,每个部件又都成为一个小体系。如有的小学语文课堂,一堂课只讲一个“秋”字。这样,课程焉得不膨胀?其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