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rtm_dem和cbers数据的地形信息提取的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srtm_dem和cbers数据的地形信息提取的研究开题报告

ID:33566714

大小:30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7

基于srtm_dem和cbers数据的地形信息提取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基于srtm_dem和cbers数据的地形信息提取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基于srtm_dem和cbers数据的地形信息提取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基于srtm_dem和cbers数据的地形信息提取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基于srtm_dem和cbers数据的地形信息提取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srtm_dem和cbers数据的地形信息提取的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下达书(教师用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学号2007202029姓名乔远英现将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下达书发给你,主要内容如下: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基于SRTM_DEM和CBERS数据的地形信息提取的研究二、基本要求态度端正,思路清晰,工作积极;在导师的指导下,能主动查阅文献资料,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按照进程安排保质保量完成论文的相关工作。三、推荐参考文献[1]龙恩,程维明等.利用SRTM-DEM和TM数据提取平原山地信息的研究[J].测绘科学,2008,33(2)

2、:32~39.[2]张会平,刘少峰等.基于SRTM-DEM区域地形起伏的获取及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2006,67(1):53~56.[3]汤国安,杨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4.四、进程安排起迄日期主要内容2010年12月—2011年2月选题、调研、收集资料2011年3月1日—2011年3月20日论证、开题2011年3月21日—2011年5月10日写作初稿2011年5月11日—2011年5月31日修改、定稿、打印五、本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下达书于2010年12月13日发出。毕业论文(设计)应于2011

3、年5月31日前完成后交学院,由指导教师和评阅人分别评阅后提交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六、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下达书一式三份,一份给学生,一份留学院存档,一份装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记录》。指导教师:2010年12月10日分管院长:2010年12月12日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学生用表)学生姓名乔远英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2007.3学号2007202029题目基于SRTM_DEM和CBERS数据的地形信息提取的研究指导教师肖燕职称讲师学位题目来源√指导教师推荐□自选□其它题目类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它【选题意义、

4、研究现状及可行性分析】选题意义:地形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其中地貌是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主导因素,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其他地形要素的特征。作为大陆境内地表基本类型的平原山地,是整个陆地地貌体系的总体控制框架,对地球表面宏观地域分异、水分、能量、养分的再分配等有着重要影响,并间接影响着土壤、植被以及物质迁移和生态系统的总体演替和发展。研究现状:国内外已经将DEM和遥感数据深刻地综合运用到地形地貌信息的提取中,但是由于地形地貌本身的区域性、复杂性,提取过程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各个地区的地形信息提取的研究并不尽相同。可行性分析:泰山及其周围区域的地形主要

5、是山地、丘陵和平原,又因山东省区的丘陵地势低缓,可以将其归并到平原类型中,故可利用相关技术方法将该区域的地形信息提取为平原和山地两种地形,实现基于SRTM-DEM与遥感影像的平原、山地自动半自动提取,实现地貌信息的数字化、定位化及定量化,并为其他地形地貌研究、水文研究及基本地形资源调查等方面提供应有的价值。【研究的主要问题和重点、难点】研究的主要问题:基于SRTM-DEM派生的坡度模型进行平原、山地的自动提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CBERS遥感影像,进行地质、地貌及其相关地理要素分析,进行基于知识的专家修正。重点:坡度分级方法的选择,碎斑面积阈值的设定,以及知识

6、的专家修正。难点:两种邻域搜索聚类方法的结合,人机交互的自动半自动提取方法。【主要参考文献】[1]龙恩,程维明等.利用SRTM-DEM和TM数据提取平原山地信息的研究[J].测绘科学,2008,33(2):32~39.[2]张会平,刘少峰等.基于SRTM-DEM区域地形起伏的获取及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2006,67(1):53~56.[3]李锐.基于遥感和DEM的典型地貌形态提取研究——以沙漠为例[M].硕士论文,2007.[4]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柴慧霞,刘海江,周成虎等.

7、基于SRTM_DEM和TM的流动沙丘提取方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9):[6]张会平,张恒安,杨农,等.基于GIS的岷江上游地貌形态初步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3):116~119.[7]汤国安,杨勤科,张勇,等.不同比例尺DEM提取地面坡度的精度研究-以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试验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1,21(1):53~56.[8]李钜章.中国地貌基本形态划分的探讨[J].地理科学,1987,6(2):32~39.[9]肖飞,张百平·西昆仑山地环境要素的数字分析及模拟[D].博士论文,2005.[1

8、0]汤国安,杨昕.ArcGIS地理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