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552087
大小:270.7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7
《我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随机性趋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科学·2009年第6期*我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随机性趋同研究吴玉鸣贾琳(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我国能源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本文通过对1997—2007年我国省市自治区能耗强度、区域能耗强度与全国平均能耗强度及区域内能耗强度与区域平均能耗强度的差所形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七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存在着向全国平均能耗水平趋同的证据。这意味着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呈现出普遍提高的趋势,七大区域之间的能源利用效率差距正在不断地减小。而各区域内能源利用效率的随机性趋同分析显示,我国大部分区域内并未出现俱乐部趋同的现
2、象,区域内各省市自治区之间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华中与西北地区存在俱乐部趋同,但仅仅是以极个别地区能耗强度的提高为基础的,是一种低水平的俱乐部趋同。关键词:能源利用效率随机性趋同面板单位根检验一、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中国能源开始供不应求,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国内各个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参差不齐。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供求形势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降低能源消费过程中的能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进而缩小各个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差距,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我国“十一五”规划设定,201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20%,即平
3、均每年需要下降4%。然而,数据显示2006年和2007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仅为1.33%和3.27%,未能完成预期目标。虽然2008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了4.59%,但要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今后两年的单位GDP能耗就需要更大的下降幅度,这就需要更高水平的能源利用效率。因此,中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差距的缩小即趋同问题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许多学者就中国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和区域能源利用效率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史丹(2002)利用相关因素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总体和行业能源消费减缓的原因,通过假定能源效率存在条件收敛,计算了各个省份的
4、节能潜力,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是非常显著的。姜雁斌、朱桂平(2007)对我国省域能*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东西部能源效率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编号:08JA7900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能源利用CO2减排技术路线评价模型与战略研究”(编号:50520140517)及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建设研究基地——西南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资助。40源使用技术无效性收敛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更倾向于沿特定轨迹持续发展而不是稳定于一特定态。而对三大地区的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的情况,即东
5、部地区各省市收敛于同一稳定态,但对于中西部省市区的分析则表现出与全国研究类似的结论,说明各地能源消耗的技术无效性将在一定时间内持续降低。齐绍洲、罗威(2007)使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1995—2002年的面板数据对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也是收敛的,但收敛的速度慢于人均GDP的收敛速度,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是收敛还是发散存在差异。但该研究没有西藏的数据,宁夏也缺乏2000、2001和2002三年的数据。魏楚、沈满洪(2007)使用1995-2004年的分省数据
6、对各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从变化趋势上看样本期间大多数省份的能源效率均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特点,并深入比较和区分了能源生产率和能源效率。杨红亮、史丹(2008)在研究地区能源效率问题时,首先就单要素能效和全要素能效的评价方法存在的差别进行了阐述,然后分别就单要素和三种全要素能效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全要素方法的能效分析一致性较强,现阶段中国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水平还很低,东西部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地区间的节能合作及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在西部地区的使用尤为必要,如果全国大部分地区可以达到现今能源利用效率先进地区的水平,则
7、全国可节约的能源消费量将十分显著,我国的节能潜力巨大。但该研究没有涉及各地能源利用效率现状的趋同分析。邱灵、申玉铭等(2008)运用分层聚类法对全国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区域划分,然后采用Theil系数探讨了能源利用效率的地域分异特征,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高效区、中效区和低效区三大区域,最后运用面板数据定量研究发现,全国、三大地域间及三大地域内的能源利用差异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杨正林、方齐云(2008)对1986—2006年中国地区间能源生产率差异进行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地区间能源生产率的总体差异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的σ收敛,而是表现为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