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上)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上)

ID:33551069

大小:1.78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2-27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上)_第1页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上)_第2页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上)_第3页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上)_第4页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篇文章读懂用户体验(上)前言:一直有在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也靠这些所谓经验做了几年行业培训,今年是从业的第十一年,觉得差不多是时候把这些最初来自同行、互联网和书籍的知识再还给行业,我会把所有所得分章节逐渐整理发出,希望能对行业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作为一种仪式,好让自己重新出发。小开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验,逛街逛到一半,突然着急地想上厕所,然后就开始狂奔搜寻,结果是越来越急。突然,你看到前方出现一间肯德基,是不是有种释,放,的,感,觉?这个时候你当然直奔肯德基,的厕所。但,结果,你发现厕所门牌是这样的:或者这样:理智告诉你,先好好判

2、断究竟哪边才是你要去的,也就是说,你硬生生又得憋回去一下。这就是一个用户体验问题,关于交互的线索不清晰的问题(以后会花大力气介绍“线索”)。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设计”,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少痛苦。其实,从这件事上,我们还可以顺便悟到两个启发:启发1:目标趋近效应说的是人越接近目标,越容易被激励。你越接近厕所,越容易憋不住。奶茶店这种印花卡见过吧?集齐一定数量的印花就能换多一杯之类的。假设有两个方案:A.积分卡有10个贴槽,给你卡时所有贴槽都是空着的。B.积分卡有12个贴槽,给你卡时已经贴上了2张贴纸。哪个能给你更多一点的激励呢?B的可能性多一

3、些,这就是目标趋近效应(来自《设计师要懂心理学》)。同样的例子还出现在各种产品为了增加粘性,给你一堆任务时,即时告诉你已经完成了多少,还剩多少。微信打开公众号文章的时候,不管你什么网速,一开始总是蹭蹭蹭跑得飞快的加载进度条,也是同理。启发2:一分线索一分成本界面是由许多元素(字啦图啦控件啦)组成的,每多一个元素,用户就要付出多一分努力,去理解这是个什么?去识别这个元素跟其他元素的关系是什么?同时也可能给其他元素带来干扰。以后我们会细说。线索必要、清楚(厕所门牌),是进行下一步交互的前提。大家觉得哪个按钮才是真正的下载按钮呢?相信许多人中过

4、招。这就是线索混乱的问题。当然设计的人也不是不知道,这又涉及到商业的问题,商业问题也是伴随设计一生的问题,以后细说。以上内容就是用户体验相关的一些实例,好玩吗?跟我走吧。日常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当一个评论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遭遇一些让你开心或恼火的体验问题呢?现在我想说说我的公司YY,公司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公司内有一套美观可爱的视觉导视系统,就是说明哪里是厕所哪里是会议室那种门牌,但,有些门牌设计的实在是让人摇摇头,在开始吐槽前,先举一个正面的例子:这是全公司做得最好的指引设计,来自我们hr办公室。简单直接,符合场景,一进门就看到,而

5、且方向非常准确。只要随箭头向右看,就会看到呼应的座位牌,从而识别到你要找的这位美女。那下面吐槽开始,大家看这张图,这是我们的公司的男厕的一个隔间,留意左边的那个塑料盒子和对应的标识。这是给大家放随身物品主要是手机,以预防其掉进坑的好功能,文字设计也充满了拟人的情感化。甚至,怕我们忘记,门上还有一个补丁:但悲催的是,时不时还会在公司大群看到这样的呼吁:问题出在哪里?提示的位置嘛。首先,塑料架子边上的提醒是没用的,因为它就在手机边上,你都看到手机了,这个让人记得带走的提示是干嘛的…,再次,门上的补丁,有一点作用,因为你完事后站起来,可能会看到

6、,当然也可能看不到,然后它距离手机还很远,目标距离一远,关系就会疏远。怎么优化呢?把提示放到必经之路上。必经之路是哪里?门把手。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等等,文字好玩(但很快就会看腻)但太长啦,信息量一多就让人懒得看,那就做减法吧(或者把手机两个字高亮也行啊):但还是要看字啊,有没有更简单的?有:这样总算可以了吧,哈哈。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我们可爱的打卡提示上:看出来了吗?我都走到打卡器前了,你说我会忘记吗?臭设计还有,比如这个我按错过电梯按钮(白色的圆才是按钮):好,看一个经典的设计: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小便池(如果你看这篇文字同时在进食,那请

7、接受我真挚的歉意),那只印上去的苍蝇,好玩吧?有用吧?几年前我在北京首都机场的洗手间也看到了一样的设计。你觉得苹果的设计都是完美的吗?新用户看到这个菜单,我不知道能不能理解分别是什么意思:下面是微信电话本的拨号界面(左)和iOS的拨号界面(右),个人觉得,微信就做得比苹果好。首先输入电话号码的过程中,微信是即时按3,4,4分段显示号码的,而苹果要全部输入完才分段(他们觉得我们要全部输完11个号码才会确认有没有输入错)。其次,微信随着输入,是有联想的,苹果也是要全部输入完11个号码,才给你联想(这只是识别罢了)。再次,新增联系人和删除按钮,

8、微信放在下方,跟拨号键放一起,相当于一行操作栏,苹果放在上面号码两端,也许是他们觉得对数字的操作要跟数字挨一起吧,但,真是很难发现啊。按钮都放一起貌似好一点啊,按完数字,对应的操作都在下方一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