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再建

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再建

ID:33533919

大小:443.7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6

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再建_第1页
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再建_第2页
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再建_第3页
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再建_第4页
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再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再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6卷第3期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月Vol.36No.3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May,2010*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再建阳泽(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市400715)摘要:当前心理健康观存在定义空泛主观、标准逻辑对立及相对性、内容系统性差等局限。通过揭示心理所指及健康本质揭示心理健康的本质是心理系统的和谐;通过分析标准的特性提出了分析心理健康标准,分别是心理和谐的整体性、积极性、动态性和持续性;依据心理所指提出心理健康包含个体内部心理系统的和谐和外部心理系统的和谐

2、,其中前者包括意识层次的和谐、心理过程的和谐、个性心理的和谐,后者包括个体与他人的和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关键词:心理健康;审视;再建;心理所指;健康本质;心理健康标准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41(2010)03-0146-06随着对自我认识和关注程度的加深,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观伴随文化交流的加深逐渐传播到中国。愈来愈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不但心理健康一词开始中国学者对这些外来的心理健康观或直接应用,或[1]在大众语境中流行,心理健康教育业已成为学校工加以概括归纳,或与一些本土观念整合,形成了作的重头戏。尽管

3、心理健康活动及研究已蓬勃开系列明显带有西方烙印的心理健康观。展,但对“什么是心理健康”这一基本问题至今仍没总揽这些心理健康观,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有合理的解答,这不但使当下的心理健康实践因缺即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和内容。对心理健康的定乏明确的理论引导而出现许多迷惘,也使心理健康义,国内部分学者虽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主张和看研究因失去基本的对话基础而难以进一步深化。法,但属正式研究的少,在国内的影响也不大;多数因此反思已有心理健康观的根本局限,为心理健康人在研究中并未置喙心理健康的定义,而是直接引[2][3]观寻求更为合理的认识基础,以建立完整统一的心用世界卫

4、生组织和世界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理健康观便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的界定,因此这两种界定也是国内有关心理健康定义的流行观点。笔者认为,这两种界定尽管已被广一、心理健康观的审视泛引用,但显然并不完善。突出表现在它们用“最从心理健康观念的发生来看,西方人的心理健佳状态”、“完好状态”等概念来规定心理健康的本康观念诞生于古希腊人对行为异常者的好奇和联质,由于这些概念本身过于空泛,且带有较强的主想,而中国人的心理健康观念则产生于先秦时期圣观色彩,因此并未实质性回答“心理健康是什么”问人养生的经验归纳。这些原初的心理健康观念多题。来自猜测、联想和感性归纳,因此较为零散

5、而颇多心理健康的标准涉及对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谬误。近代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为心理健康回顾国内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探究,初期研究者在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方法支持,原初零散的心理提炼西方心理学各流派有关心理健康论述的基础健康观念被选择性地整合进许多新的研究发现中。上,结合本土心理健康的实践活动,提出了心理健由于科学心理学发端于西方,因此西方人对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准,分别是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标准、社康的研究更为先进和成熟。20世纪以来,西方的会学的规范遵从标准、医学的病因症状标准、主观*收稿日期:2009-12-30作者简介:阳泽(1974-),男,四川仪陇人,教

6、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中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学校适应功能研究”(EHA090387),项目负责人:阳泽。体验标准、生活适应标准及心理成熟与发展标中的附加限制,心理健康的内容则是心理健康本质[4]准,后来增加心理机能的充分发展。这些标准也在现实中的具体展开,故心理健康的定义逻辑地制被概括为医学标准和社会适应标准,并倾向把社会约着对心理健康标准和内容的理解。但从国内学适应作为判断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由于社会适者的研究途径看,对心理健康标准及内容的探讨明应标准被质疑隐含有

7、个人对社会的单向顺从要求,显撇开或回避了对心理健康定义的前提性理解,采置个人于消极被动地位,有人提出了“发展标取的是对已有观念的归纳和概括模式。由于缺乏[5]准”。但是“适应”可能表现出被动性,而“发展”心理健康本质规定的先在约束,加之已有心理健康也可能源于适应的压力而表现出被迫性,因此人们观念过于分散甚至对立,故采取归纳与概括模式就[6]又提出“积极适应,主动发展”二维标准。应该说很难实现心理健康标准的统一和达至其意蕴的深心理健康标准探究至此已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不刻,也很难使心理健康的内容完整且有条理。二是可否认心理健康标准依然存在局限:医学上无病状忽视

8、了对心理健康核心概念的基础性分析。心理的大众标准与心理机能充分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