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魅与复魅的历史探讨与宗教学考察指导教授:郑仰恩评阅教授:石素英

除魅与复魅的历史探讨与宗教学考察指导教授:郑仰恩评阅教授:石素英

ID:33529799

大小:181.79 K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2-26

除魅与复魅的历史探讨与宗教学考察指导教授:郑仰恩评阅教授:石素英_第1页
除魅与复魅的历史探讨与宗教学考察指导教授:郑仰恩评阅教授:石素英_第2页
除魅与复魅的历史探讨与宗教学考察指导教授:郑仰恩评阅教授:石素英_第3页
除魅与复魅的历史探讨与宗教学考察指导教授:郑仰恩评阅教授:石素英_第4页
除魅与复魅的历史探讨与宗教学考察指导教授:郑仰恩评阅教授:石素英_第5页
资源描述:

《除魅与复魅的历史探讨与宗教学考察指导教授:郑仰恩评阅教授:石素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除魅與復魅的歷史探討與宗教學考察TheDisenchantmentandRe-enchantmentoftheWorld:PerspectivesfromHistoricalandReligiousStudies指導教授:鄭仰恩評閱教授:石素英研究生:邱凱莉西元二○○七年六月目錄頁第一章引言………………………………………………….…..……..02第二章除魅與復魅的理論探討2-1除魅在韋伯文本中的探討………………………..….…....032-2世俗化理論回顧……………………….....……..………..062-3世俗化

2、理論的修正………………….....………..………...092-4世界的復魅……………………….....………….………..10第三章除魅的歷史探討與詮釋3-1除魅的歷史過程……………………….....……………….173-2除魅的結果與影響……………………….....…………….233-3除魅的理論詮釋……………………….....………………31第四章復魅的現象分析與詮釋4-1復魅的現象分析……………………….....…………….…344-2復魅的衝擊與挑戰……………………….....……………..414-3復魅的理論詮釋………………………

3、......………………47第五章台灣宗教信仰現況報告與反省5-1台灣民間宗教現況報告……………………….....…………515-2神學反省……………………….....……………………….54第六章結論……………….………………….....……………………….58第一章引言「世界的除魅」是當今宗教研究最核心的議題之一,隨之而來的「世俗化現象」也是持續將近半世紀之久的熱門話題。宗教社會學者彼得‧柏格(PeterBerger)曾大膽分析基督教,直指基督教本身是一個「自我除魅」的宗教,並斷言其命運是走上衰微與分崩離析。生活在一個「除魅」的現代社會中

4、,我們還能期待宗教什麼呢?如何在一個不再相信鬼魅神力的生活世界中界定「神聖性」?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靈恩運動方興未艾,新興宗教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出現,魔幻小說、電影熱潮(《哈利波特》、《魔戒》不禁要問:世界是否已經除魅盡淨?或者,如彼得‧柏格所言,有一種「復魅」的現象正在發生?是否,另一波「非世俗化」(Desecularization)的潮流正在席捲未來?本文試圖從宗教社會學、歷史研究、宗教學三個角度,探討歐美宗教歷史中,「除魅」與「復魅」兩股歷史潮流的辨證性發展。首先,從宗教社會學的文本來分析除魅與復魅的意義、理論與相關研究。這一部分主要從社

5、會學思想史的脈絡演變,粗淺地回顧宗教社會學理論中,有關除魅與復魅的探討。其次,從基督教歷史神學角度探討「世界的除魅」與「宗教世俗化」的歷史過程,分析其結果與影響,以及相關理論詮釋。第三,從宗教現象學、歷史學角度探討「世界的復魅」與「宗教非世俗化」的現象與趨勢,分析其結果與影響,以及相關理論詮釋。最後,對照歐美宗教歷史發展,分析台灣目前的宗教現況並提出神學反省。在本論文中,筆者最重要面對的問題為:(1)探討「除魅」與「復魅」這兩股潮流中,基督宗教的地位與變遷。(2)探討在現代社會中,宗教對人們的意義是什麼。第二章除魅與復魅的理論探討「世界的除魅

6、」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社會學者韋伯提出,其核心概念是1宗教理性化的過程以及「神的隱退」。後來的宗教社會學者沿用韋伯的概念發展出世俗化理論來解釋宗教衰微或變遷的現象,成為二十世紀最主要用來解釋宗教的核心社會學理論。然而,踏入廿一世紀,宗教復興與活躍的現象,讓社會學者不斷修正其想法,以世俗化理論大旗手彼得‧柏格所出版的書籍──《世界的非世俗化》為明顯的標記。社會學者紛紛發展新的理論來解釋「宗教熱」的現象。本章試圖從宗教社會學思想史發展的角度,探討從除魅到復魅理論的發展、轉折與辨證思考。2-1除魅在韋伯文本中的探討2有關韋伯「除魅」的概念,經過一段長

7、時間的蘊釀。筆者整理分析其著作與相關二手研究資料,找出除魅具有三層意涵:(1)世界圖像的轉換(2)宗教理性化、現代化的過程(去除蒙昧機制)(3)去神聖化,即由神聖世界1KarlLöwith語,「韋伯是一個沒有神的世界的診病者。」參施路赫特(WolfgangSchluchter),《理性化與官僚化》(RationalismusderWeltbeherrschung),(顧忠華譯,臺北:聯經,1986),頁56。2韋伯對世界之「解除魔咒」的看法,歷經過一段長時間的醞釀,社會學者顧忠華在一篇學術論文中做了以下的分析與探討:「因為根據《經濟與社會》的

8、編者溫克曼(J.Winckelmann)考證,韋伯在1904年寫作《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時,尚未發展出此一概念,而是到了1913年左右,當韋伯於《邏各斯》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