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含钢量指标分析

住宅含钢量指标分析

ID:33516135

大小:28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6

住宅含钢量指标分析_第1页
住宅含钢量指标分析_第2页
住宅含钢量指标分析_第3页
住宅含钢量指标分析_第4页
住宅含钢量指标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住宅含钢量指标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普通购房者根本不了解房屋结构是否安全,钢筋指标是多少,桩有深。他们只关注户型合理不合理,得房率高不高,环境好不好,外观是否好看,景观是否漂亮等。其实,钢筋才是房子的主心骨,如一人的骨骼构架,一个人是否强壮,甚至命好不好,全在骨相。然而购房者却大都不关注结构内钢筋指标,其实这个指标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结构的安全、建筑的寿命和房子的质量。而钢筋是隐蔽工程,肉眼看不见,开发商也不会把钢筋技术指数写在合同内,购房者也并不向其索要,当然,即使索要,也不一定能给你,特别是当它的含钢量极低,拿不出手时就不会告诉你,最多含糊其辞敷衍搪塞或王顾左右而言它

2、或忽悠和欺骗你。这绝非杜撰,我在购房时遇到过,不过,我还能到施工现场看一下,大致能判断它的钢筋指标是否合理,是否偏低。偏低者即使其他方面再好,也是一票否决,毕竟,没有比结构安全更重要的了,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的了。日本9级大地震,建筑物只是在摇晃但绝不会倒塌,如果中国经历这样的强震,可以说除了政府大楼外可能无一幸免瞬间倒塌,这种场景是不敢去想的。人们购买电脑的依据是什么?除了品牌价格外还不是主要看它的配置?配置才是决定电脑的性能和寿命,同样,购房时也应该了解建筑的钢筋等技术参数。   住宅含钢量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这绝非故作惊人之语或夸大其辞

3、。同样的结构,同样的户型,同样的高度,同样的地质条件,不同的开发商开发的房子其含钢量相差高达一倍,甚至更多。相比而言,北京上海建筑含钢量高些,其他地区则低些;高端住宅的含钢量高些,而动迁房、保障房的含钢量相对低些;90年代建造的房屋含钢量相对高些,近几年的含钢量相对低些。   我逐一分析之。   北京上海属于一类重要城市,具有战略意义,标准当然要高些,而其他城市的标准则低,两者含钢量相差有一倍之多。有个极端的真实例子,重庆有一高层住宅(30层),含钢量却只有37公斤/平米。在上海,砖混住宅结构的含钢量也要超过37公斤/平米,我真不敢想象它是如何设计

4、的,如何“优化的”?难道用的全是直径6与8的钢筋吗?这种房子谁敢住啊?   高端住宅不在乎多出几十公斤钢筋,在总造价中每平米可能高出一二百元,但相对于高溢价房价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如果结构上出现任何毛病却是难以容忍的,因为它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和无穷的麻烦,所以宁可保险系数大些。而动迁房、保障房本来是给穷人住的,在中国,人的生命从来就没得到过真正的尊重,特别是穷人,人穷命贱,似乎中国人的命不值钱。并且受预算限制,所以只好限额设计,如高端小高层含钢量可能100公斤,而同样结构的保障房含钢量则可能只有它的一半。上海世博会的动迁房(小高层)含钢量控制

5、在60公斤左右。而别墅的含钢量可能要超过100公斤/平米。   为什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含钢量反而不如以前了?当然,从2003年新规范实施以来,大量采用高强度三级钢有关,三级钢的设计强度高出二级钢很多。其实,我对三级钢的信任度极低,倒不是三级钢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施工人员经常把三级钢与二级钢混淆,因为外观,两者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肉眼也难以区分,用错是经常性现象。而三级钢比二级钢要贵200多元一吨,一些不良承包商经常是以三级钢冒充二级钢,所以,反而不如设计成二级钢更保险些。新规范在其他方面标准所提高,大概要高出约15%,为什么含钢量反

6、而下降了呢,这与开发商成本控制意识大幅提升有关。开发商是越来越聪明了,似乎有钢筋恐惧症,毕竟一吨钢筋5、6千元,含钢量稍微高些就很不高兴,以为设计师水平低,没有进行设计优化,或者设计师不负责任,其实恰恰相反,含钢量高才是设计师对对建筑和对人的生命的终极负责。   以前钢筋计算都依赖于手工,图纸出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钢筋统计出来,所以即使对原有设计不满意,也是生米煮成熟饭,高就高了,只得作罢,此后不找这家设计单位就是了。在这些业主眼里,设计的含钢量越低似乎设计水平越高。现在有了软件工具,图纸刚出来就要求钢筋翻样计算出钢筋量,如超过业主预设的指标,就退

7、回要求重新设计修改,一定要把含钢量控制在业主的允许范围内。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把钢筋量反馈到业主那里后,业主一看指标太高,就立即作出图纸修改的本能反应,我们也只得重新计算(不过已经习惯了),设计师也苦不堪言,重复劳动也就算了,结构安全冗余少了,安全性小了,他能高枕无忧吗?如下面B楼,原来基础底板800㎜厚,筏板钢筋双层双向B20@150,当初计算出来的地下室钢筋指标约200公斤/平方,应该说在正常范围内,但业主预设的地下室指标是150公斤/平方,设计者只好回去优化,把底板从800减为700,把钢筋从B20改为B18,把地下室外墙B12@100

8、改为B12@150,通过减少钢筋直径和增大钢筋间距,实现钢筋指标“达标”。我想这样的设计随意性也太大了吧。   以下是两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