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

ID:33510411

大小:254.5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8-05-24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_第1页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_第2页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_第3页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_第4页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veagents)包括用以治疗各种病原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在特定环境下孵育24小时,可抑制某种微生物出现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用于定量测定体外抗菌活性。最小杀菌浓度MBC(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杀死99.9%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如果受试药物对供试微生物的MBC大于或等于32倍的MIC,可判定耐药。抗菌药

2、物后效应PAE(postantibioticeffect)撤药后仍然持续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序贯疗法序贯疗法通常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中重度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一般为静脉内给药),当病人的病情一旦改善(通常在用药后3~7天),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法。是指防止耐药突变菌株被选择性富集扩增所需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用于评价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反映药物抑制耐药突变菌株选择的能力。防突变浓度(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MPC)突变选择窗(mutantselectionwindow,MSW)MIC与MPC之间的浓度范围选

3、择指数MPC与MIC之比。用于比较抗菌药物选择耐药突变菌株的能力,指数越小,抑制耐药突变菌株选择的能力越强。血药浓度MPCMICMSW给药后时间(三)宿主、药物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及诊治困难1、感染性疾病起病急,病情重,原发病灶不明确,并发症多,老年人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有效药物选择具有一定困难。2、细菌耐药性高,使感染的控制更为困难,手术成功率降低,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3、新发现的感染性疾病。4、目前临床上检出率增高并治疗困难的病原菌MRSA、肠球菌属、ESBLs、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黄杆菌属等。三、人体正常

4、菌群和临床常见致病菌(一)人体不同部位的正常菌群1、皮肤:葡萄球菌属、JK群棒状杆菌、类百喉、绿脓、痤疮丙酸、厌氧G+c2、口腔:表皮、溶链、肺炎球菌、肠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流感、乳杆菌、类白喉、真杆菌、厌氧G+c、厌氧G-c3、鼻咽腔:葡萄球菌属、溶链、肺炎球菌、流感、大肠、变形、白念珠菌、厌氧c4、眼结膜:表葡、JK群棒状杆菌、丙酸杆菌5、阴道:乳杆菌、JK群棒状杆菌、大肠、类杆菌、肠球菌、奈瑟球菌、厌氧球菌6、肠道:大肠、产气、变形、绿脓、葡萄球菌属、肠球菌、消化球菌、产气荚膜、类杆菌、白念珠菌、艾柯病毒、腺病毒7、前尿道:表葡、JK群棒状杆菌、非致病抗

5、酸酐菌、肠球菌(二)临床常见的致病菌1、G+需氧球菌:金葡、表葡、α-溶血、β-溶血、非溶血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2、G-需氧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卡他莫拉菌3、G-杆菌:肠杆菌科(大肠、肺杆、伤寒、变形、沙雷、志贺菌属等)、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流感等4、G+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菌5、厌氧菌:脆弱拟杆菌、艰难梭菌、产气荚膜6、其他:结核、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四、抗菌药物的分类抗感染药物分类青霉素头孢烯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烯类ß-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单环ß-内酰胺类ß-内酰胺抑制剂及复方制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抗结

6、核药物多肽类抗感染药物其他抗菌药喹诺酮类硝咪唑类合成抗细菌药磺胺类呋喃类抗真菌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合成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原虫药抗菌药物ß-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非典型ß-内酰胺类天然青霉素:青霉素钠盐甙钾盐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邻氯西林)、双氯西林广谱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羟苄青霉素:羟苄西林替卡西林广谱磺基青霉素:磺苄西林广谱酰脲类青霉素:呋苄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青霉素类1代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2代头孢呋辛3代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4代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美罗培南(

7、美平)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克倍宁)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君刻单)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烯类:氟氧头孢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1.羟氨苄西林/棒酸2.替卡西林/棒酸3.氨苄西林/舒巴坦4.头孢哌酮/舒巴坦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非典型-内酰胺类青霉素类的合理应用1、对静止期细菌几无抑制作用,一般不宜与抑菌剂合用2、用药前应常规做皮试3、浓度依赖性杀菌剂,其杀菌作用与组织中药物浓度有关,必要时可适当地增加用药剂量和/或给药次数青霉素类的特点1、繁殖期杀菌剂2、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人的细胞无细胞壁,对人类的毒副反应小。3、易引起变态反应,甚至可发生致

8、死性的过敏性休克。4、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