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

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

ID:33500512

大小:801.2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6

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_第1页
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_第2页
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_第3页
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_第4页
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卷(Volume)33,期(Number)2,总(SUM)121页(Pages)243~252,2009,5(May,2009)大地构造与成矿学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郭俊华1,毛世东1’2⋯,陈衍景2⋯,秦艳2,杨福立1,李建忠1,南争路1(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十二支队,四)ll成都610036;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

2、49;4.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实验室,北京100871)摘要: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田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最近发现于西秦岭的勉略缝合带附近,它足由赋存于泥盆系三河【l群地层中的受文县弧形构造带控制的类卡林型金矿系统。对阳山矿田安坝矿段钻探和坑探工程资料的统计表明,所有金矿体均受安昌河一观音坝断裂系统(含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控制,多数金矿体定位于断裂构造与泥质、粉砂质T.枚岩的复合部位,少数定位于花岗斑岩脉及其接触带,说明印支期花岗岩浆活动并不足前人认为的主导金矿化的地质条件。结合区域地质分析,本文认

3、为了河口群及其下伏碧口群等地层在早侏罗世造山事件为阳山金成矿系统提供了成矿流体和物质,三河口群泥质、粉砂质千枚岩是成矿流体聚集和成矿金属卸载的有利空间。沿安昌河一观音坝断裂系统侵位的矿前花岗斑岩脉,尽管数量较少,但也是成矿流体聚集、圈蔽和成矿的有利场所。更为重要的是,花岗斑岩脉与地层之

4、’日J的能干性具有显著差异,使接触带在后期碰撞造山过程中演化为韧一脆性变形带,进而成为十分理想的成矿流体循环、聚集和金矿化空间。关键词:阳山金矿田;秦岭造山带;花岗斑岩脉;构造;控矿地质因素中图分类号:P6l文献标

5、识码:A文章编号:1001-1552(2009)02-0243—10武警黄金第十二支队近年来发现的阳山超大型金矿田位于甘肃省文县境内,目前提交金资源量已超过308t。前人在阳山金矿田开展了大量地质研究工作,但在矿床成因及主要控矿因素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分歧。主要有:(1)叠加改造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郭俊华等,2002);(2)卡林一类卡林型金矿(陈衍景等,2004;程斌等,2006;张存旺,2007);(3)浅成低温的造山(带)型金矿床(孙树浩,2005);(4)多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促成了阳山金矿田的

6、形成(齐金忠等,2003,2006a,2006b;袁士松等,2004,罗锡明等,2004)。(5)广义的类卡林型金矿(李晶等,2007)。(6)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李志宏等,2007)。前人对矿田内的岩浆活动在金矿形成作用方面争议较大,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岩浆活动对于成矿作用有限,仅提供热源及部分成矿物质和流体(张存旺,2007;李晶等,2007,2008);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是阳山金矿田形成的蕈要因素(齐金忠等,2006a,2006b)。以上分歧直接影响着现行勘查工作部署,也制约了该超大型金矿田的

7、进一步研究工作。本次研究在区域地层、构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阳山金矿田主矿段——安坝矿段内38个钻孑L和2处坑道共110处见矿部位的详细观察,分析矿田的主要控矿地质因素,并厘清各控矿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期望能进一步推进矿田成因研究及在该区的地质找矿工作。收稿日期:2008—05—26;改回日期:2008一Il一07基金项目:国家973项日(编号2006CB4035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425006和40703010)、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和武警黄金部队科研项目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

8、:郭俊华(1968一),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金矿普查T作.Email:5769uojunhua@sina.eom万方数据244第33卷1区域地质背景阳山金矿田位于陕甘川“金三角”地区的文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30’一104。50’,北纬33o00’一33。087,大地构造上处于西秦岭造山带的勉略构造缝合带西段的康县一文县一玛益弧形构造(张国伟等,1995,2001;杜子图和吴淦国,1998;裴先治,2001;裴先治等,2002),即秦岭微板块、松潘褶皱带和碧口地体的三联点区域(图1)

9、。晚古生代泥盆纪初期,由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古秦岭洋盆沿商丹带向北俯冲消减,使早古生代期间处于被动陆缘环境的扬子地块北缘发生伸展扩张作用,在武都一文县一南坪一线形成裂陷盆地,盆地中心地带沉积了泥盆系三河口群深水相细碎屑岩系和碳酸盐岩。泥盆纪晚期裂陷盆地进一步扩张,逐渐在盆地中心发育了较为成熟的洋盆。勉略有限洋盆在经历了泥盆纪一石炭纪的扩张后,于早二叠纪开始转入消减汇聚、洋壳俯冲阶段,并于印支期扬子板块开始向南秦岭板块俯冲碰撞(张国伟等,2001;裴先治,2001)。在该俯冲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