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资源化利用研究

ID:33488455

大小:2.79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2-26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资源化利用研究_第1页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资源化利用研究_第2页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资源化利用研究_第3页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资源化利用研究_第4页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资源化利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资源化利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分类号:密级:单位代码:学号:瘩微摩业大亏学位论文1036411720355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资源化利用研究Thestudyofresourceutilizationof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Mart.)Griseb.研究指导教师:申请学位门类级别: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所在学院:答辩委员会主席:二0一叼年立月万方数据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农业大

2、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弘f午年岁月z彳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安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安徽农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3、。,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垃签字日期:矽{甲年y刷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通信地址:指导教师签名:签字日期:铆啦年捐刁日电话:邮编:万方数据课题来源2012年度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喜旱莲子草对入侵地土壤生物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研究(20123418120008)安徽2011年度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化学抑草机理的生物替代防御策略研究(Ⅺ20l1AI11)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中部地区城市带发展土地保障与监管技术系统开发与示范(201l1010—05)万方数据摘要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

4、antheraphiloxeroides(Mart.)Griseb.】为苋科(Amaranthaceae),莲子草属(Altemanthera)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为世界性恶性杂草。由于该入侵生物阻塞航运、造成作物减产、使水体富营养化、传播寄生虫病及增加草坪养护成本等危害,因此诸多学者开展了关于其入侵机制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而针对于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开展了关于喜旱莲子草的杀虫活性、抑菌活性、对藻类的化感作用及厌氧发酵产沼气等的研究,旨在探讨其作为植物源农药和生物质能源的潜能,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喜旱莲子

5、草提取物杀虫、抑菌活性的研究为探讨喜早莲子草的毒力活性,采用喜早莲子草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等溶剂提取物,分别研究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Fabdcius)]和蚜虫[Myxuspericae(SutzeO]的选择忌避作用、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以及对小麦赤霉菌(Fusariumgraminearum)、小麦纹枯菌(Rhizoctoniacerealis)、水稻纹枯菌(Thanatephomscueumeris)、番茄枯萎菌(Fusariumoxysporumfisp.

6、LycopersiciSnyderetHansen)和玉米小斑菌(Helminthosporiummaydis)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喜旱莲子草各层相提取物对小菜蛾、斜纹夜蛾和蚜虫均具有一定的选择忌避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菜蛾、斜纹夜蛾和蚜虫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效果呈上升趋势,且校正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2)喜早莲子草提取物石油醚层、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的40009/L对小菜蛾的触杀校正死亡率均达到70%,石油醚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的40009/L及正丁醇层和水层的500e扎对斜纹夜蛾的触杀和胃毒校正死亡率均

7、达到80%;(3)喜早莲子草提取物对小麦赤霉菌的抑菌率均低于67%。各层相处理间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4)喜旱莲子草正丁醇层的提取物对小麦纹枯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中40009/L的抑菌率都在80%以上,各层相处理间的差异显著(P<0.05);(5)对水稻纹枯菌而言,除石油醚层和水层,其他各层相处理间的差异性显著(P0.05);(7)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抑菌率呈下降趋势,除小麦赤霉菌外,各层相

8、的抑菌率和处理浓度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8)所有处理对抑菌率均有显著性影响,且毒力活性显示,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