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精选

谁来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精选

ID:33472467

大小:251.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2-26

谁来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精选_第1页
谁来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精选_第2页
谁来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精选_第3页
谁来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精选_第4页
谁来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谁来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谁来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2010-06-1109:13:44  

2、  来源:福音时报  

3、  作者:张小溪核心提示:有这样一句话:这一代人对基督教的理解,也就是未来中国对基督教的理解。那么,现在大学生对于信仰的理解如何?谁来关注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福音时报)前段时间,成都某高校女老师在天涯发帖《一个大学老师眼中的当代大学生,真实而无奈!》,细数当代大学生现状:缺乏信仰、思想单一、目光短浅、知识面窄、浅薄幼稚……2009年10月,搜狐网在《当代大学生信仰调查》专题中列出了“当代大学生九宗罪”,诸如生活腐化、堕落榜款、玩物丧志、寄生依赖、理性的侏儒、道德素质低下、生

4、理与心理缺憾等。普通百姓眼中的天之骄子、承载着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大学生,他们这些外相的根源究竟出在哪里?大学生的信仰状况究竟如何?现今大学生对于信仰的认识如何?据北京社科门户网站先前登出的《北京地区大学生宗教与信仰问题研究》报告,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有无信仰无所谓或不需要信仰。在861份抽样调查问卷中,有25.9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有无信仰“无所谓”。有2.67%的学生不同意有或很不同意“大学生应该有信仰”。6.16%的学生认为“信仰是一种迷信”;6.62%的学生认为“信仰是麻醉剂”。以上四种观念的学生占了总数的超过40%。高尔基说:“智慧是用来做事的,对于灵魂来说,靠的是

5、信仰。”中国青年报5月份载文提出:信仰具有巨大的动力;信仰是人生的力量源泉,它能使人焕发出强大的驱动力;信仰是人的行动指南,表现为以某种思想体系为准则去解释和改造世界。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个大学生的背后都寄托着一个家庭的殷殷期望。那么,当他们要踏入社会,要以他们的行动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付出行动时,所依靠的应该是什么?是做事的智慧,还是灵魂的信仰?大学生所追求的信仰是什么?人需要信仰。那么作为个体的人,大学生所追求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地区大学生宗教与信仰问题研究》报告中提到,在回答“您的信仰是——”一题中,有40.88%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奋斗;9.29%

6、的学生认为“人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因此追求个人幸福就行了”;在对人生的看法上,有65.18%的人认为“多贡献,多得利”;有27.5%的学生认为“自私是人的本性,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是自私的,因此要不择手段地满足个人欲望”;有13.38%的学生认为“凭本事吃饭,什么社会理想也不要”。而且统计显示,这些数据比以往类似题目的调查数据结果有明显增长。“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在社会中生活的人,既是个体,也是社会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倘若以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私作为人生的信仰,他们如何为他人乃至社会带来福祉呢?追

7、求个人幸福的人,他往往更多地看到了别人的幸福和自己的痛苦,而那些以“施比受更为有福”作为信念、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的人,他们不仅享受在幸福中,而且他们的幸福会感染更多的人。谁来关注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在《北京地区大学生宗教与信仰问题研究》报告里提到,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满意程度的调查中,52.27%的学生对信仰教育情况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中“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占35.19%;“理论与现实相脱离,难以被接受”占29.27%;“没有说服力”占19.86%。当然,大学生自身对其成长及信仰教育也应有一定的知觉,然而,在社会关注他们的成长与未来的成就的同时,谁来关注大学生

8、的信仰教育呢?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63.3%的人遇到困难时的求助对象,首选同龄朋友,其次选父母。在这项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调查中,1750人参与,“70后”占38.5%,“80后”占39.7%。调查中,84.0%的人觉得当下父母最应该教给孩子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骆风教授指出,家长要明确自己之于孩子的定位,扮演好四种角色:生活的提供者、身心健康的保护者、学习的引导者、道德的榜样。中国青年报《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文章中写道:有人说80后是迷茫的一代,而90后是迷失的一代。这种说法自然有失偏颇,但还是有

9、几分道理的。我们的大学忙着盖高楼、搞腐败,我们的教授忙着做项目、抄论文,我们的同学忙着谈恋爱、找工作,在一个没有大师的高校里,学生们已经忘记了读书,而老师们则彻底的忘掉了学生。吴祚来曾在文章中谈到“我们谈以人为本,对高校来说,就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以对学生生命关爱为目标。”他说大学之道是教育之道,是人文关爱之道,不是生产之道,大学要真正成为年轻人真正的精神乐园。作为基督徒,我们关注身边的大学生了吗?2009年10月13日新浪网发表了一篇题为《大学生信仰基督教人数近十年无显著增长》的文章,文中提到: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课题组针对北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