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460028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6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物理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材通过硬币跳高,引起学生猜想:可能是气体的流动是硬币“跳起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究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通过制作小小的机翼模型并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气压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看到科学原理的价值,培养科学的价值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3、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教学重点:1、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解释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教学难点:1、分析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现象2、了解为什么机翼下面的压强大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进行受力分析,逐步引导得出压强与气体流速有关的事实实验器材:演示:漏斗、乒乓球两个、水槽(盛满水)、带针头的大号注射器、机翼模型学生实验:两张作业本纸、两张小纸条教学方法:演示、学生实验相结合,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师生共同复习总结:气体和液体有一个共同点,具有流动性。物理学中,把具
3、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板书)。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都是流体不动时的压强,而处于流动状态的液体和气体的压强又会怎样呢?本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典型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新课教学出示漏斗和乒乓球,提出问题,演示实验怎样做可使松手后乒乓球不掉下来?学生可能回答:吸气、吸着找学生演示用嘴吸气,松手后乒乓球不掉下来。 (一)学生实验 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几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
4、观察现象(图1)。 2.将一张纸折成∩形(图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图2 3.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图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图3 4.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图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图4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
5、、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实验。(这个实验也可演示,由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后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风暴常常会把房子的顶部掀掉? 3.观察课题引入的三个场景,解释现象。
6、四、应用类比、深入课题 利用类比的方法,把研究课题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转移到“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上来,引导学生沿着这样一种思维程序进行探究。甚至于思维程序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 提出问题:气体压强和流速有这样的关系,那么液体呢? 进行类比:气体和液体有许多相似性,可以类比的猜想。 形成假说: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实验检验:在水槽中倒满水,把两个乒乓球放在水面上,是两个球有一定的距离,然后用大号的注射器吸满水并向两个球中间冲水,使两球中间的水流动,可以看到两个球会向中间靠拢。 得出结论: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 生活应用:热水器
7、中冷热水的混合(可以进行课堂演示)。当水平管中不断有冷水通过时,管内压强减小,热水会沿竖直管上升与横管中的冷水混合。五、课后反思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与生活中许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实验的设计上,我努力寻找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学生又非常感兴趣的例子和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实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实验多。为了防止实验过多造成课堂混乱的局面,我将实验分成几个层次,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根据学生层次的需要,我通过图片提示的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