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458781
大小:54.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6
《《南顿北渐董其昌》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南顿北渐董其昌-国学教育论文南顿北渐董其昌文/姜静提起南顿北渐人们总会想起禅宗的慧能与神秀。尤其是慧能的那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更可说是妇孺皆知。其实山水画也有南顿北渐之说,只是知道的人并不多,提出这个理论的人就是董其昌。董其昌不但精通诗文、书画,也深研佛理禅宗。他不仅仅是画家、书法家,更是一位理论家。他提出的南顿北渐正是参详禅宗的原理来划分山水的宗派。他不仅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还提出了“文人画”这个概念。他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王维)始。”这是第一次士夫画被称作文人画,自从以后一直被延用至今。晚明的松江府华亭,一户没落的人家出生一位男婴。这名男婴就是字玄宰,号思白
2、的董其昌。虽然董家也曾是世宦人家,但他的父亲则是一位屡试不第的秀才,家中也只有“二十亩瘠田”勉强维持生计而已。所以他从小就被寄予厚望,希望能通过科举仕途来重振门庭。隆庆五年(1571年),年仅17岁的董其昌参加了松江府会考,并高中第二名。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名次,但是董其昌却并不满意,因为第一名是和他同去应考的堂侄传绪,他自知文采定胜于堂侄,所以在拜见主考官时,还是忍不住委婉的进行了询问。但得知是因为自己的书法太差才被黜为第二名时,心高气傲的董其昌深感愧羞,自从以后发奋临池,苦习书法。在未中进士之前,董其昌的生活一直很困顿,曾在嘉兴平湖一姓冯的人家做私塾先生。因为家里贫穷穿
3、着白布单袍,由于他练字成痴,常常把纸写完之后,犹未尽兴,就在衣服上接着写,时间长了,他的衣服、屏帷、床帐之上,都是淋漓的墨迹。可以想见当时的董其昌必定是下了狠功夫来练字。而习字久了之后,也由当初的为雪落笔不工的耻辱,而转化为对书法艺术的痴迷和喜爱。书画同源,董其昌是因书而画,他开始绘画是在22岁。这和他的交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书墨缘他和嘉兴的书法家项德纯结为至友,进而认识了项德纯的父亲,嘉兴的大收藏家和鉴赏家项元卞。因为项氏父子都对董其昌的看重和赏识,所以他才得以在项元卞的天籁阁里出入自由,观摩历代名画。而这一段经历也对他日后的书画成就和理论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万历十七年
4、(1589年),他终于实现了父亲对自己的殷勤期望,一举成名天下知,光耀了董家的门楣。这一年他以第二甲第一名考中进士,从后,开始了他沉浮起落数十年的仕途生涯。董其昌的书画及理论不仅载誉当朝,后世的康熙、乾隆也极推崇他的书画,并认可他山水南北宗的理论。娄东画派的创始人,当时的“画坛领袖”王时敏,少年时曾跟随董其昌由摹古入手学画。他的孙子王原祁更是了得,不但把摹古发展到了极致,而且还受到康熙的爱屋及乌的厚爱,赠诗褒扬。但是王时敏和王原祁理论境界都不如董其昌高妙,而偏执于摹古。因为娄东画派和四王的影响,导致清山水画一味摹古,不求创新。时光轮转了近三百年之后,不止是江山轮换,连人们的
5、思想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初徐悲鸿就严厉地说:“吾尤恨董(南北宗论说)断送中国画二百余年,罪大恶极。”美术史家俞剑华也严责:“(南北宗论)是伪造历史,是非科学的。”徐悲鸿这样说也确有其切肤之痛。当时的北平画坛依然以摹古为能事,不思变革更新。而南北宗论无疑还不够成熟,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这一论说也更加剧了国人门派的观念,有消极闭锁的不良影响。师古人得其法后要进而师造化。意思很简单,相信大家也都能看明白。个人也认为要入规矩就要师古人,而要出自由当师造化,看似矛盾,实为一体,只是相辅相成才能得到绘画的真髓。观董其昌的一生可知他是由书入画,再从画悟书。两者相互渗化,
6、将书法的飞白与绘画的泼墨相结合,达到“以白当黑”的传神与生动。由此可见董其昌本人也并非一味摹古,而不思创新。初冬静好的时光,阳光明媚的如淡墨水彩,被老天一笔笔涂来抹去都是明艳艳的澄净。我心绪安详地写着这位饱受争议的书画家,几乎没有去写他的作品。我想观画看帖最重要是艺术本身,要看是否能引起内心的共鸣,至于那些是是非非,就留待众人评说判断吧。编辑/徐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