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加工技术--皇冠浸出工艺(郑建文)

油脂加工技术--皇冠浸出工艺(郑建文)

ID:33439896

大小:6.17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2-26

油脂加工技术--皇冠浸出工艺(郑建文)_第1页
油脂加工技术--皇冠浸出工艺(郑建文)_第2页
油脂加工技术--皇冠浸出工艺(郑建文)_第3页
油脂加工技术--皇冠浸出工艺(郑建文)_第4页
油脂加工技术--皇冠浸出工艺(郑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油脂加工技术--皇冠浸出工艺(郑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油脂浸出技术皇冠友谊浸出工艺简介郑建文二0一一年九月浸出•利用油脂与选定的有机溶剂的互溶性,将经过预处理(或预榨)后的油料,经溶剂的浸泡和喷淋萃取的作用,使其固态中的油脂被萃取出来的制油方法,称为萃取法制油或浸出法制油。•浸出法取油具有以下优点:•A.粕中残油低,出油率高。•B.粕的质量好。•C.劳动强度低,人力少,工效高。1:浸出的基本原理•A.扩散理论•传质过程—油脂从固相转移到液相(溶剂或混合油)中的过程称为传质过程。它是由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方式完成的。•①分子扩散:以单个分子热运动而产生的扩散(传质)称为分子扩散。油分子和溶剂分子

2、会从高浓度部分运动到低浓度部分,直至完全相等,此时达到运动平衡,这就是分子扩散的实质。•②对流扩散:物质的溶液以单个小体积形式的对流而产生的扩散称为对流扩散。浓度差越大,物质单个体积从高浓度区迁移到低浓度区达到浓度完全相同的强烈性也愈大。•B.扩散过程•①油脂在粒子内部的扩散:即油脂分子自料粒内部向它的外表面扩散。其扩散速度与细胞暴露的程度、孔隙度有关。•②通过边界的分子扩散:边界层的扩散是分子扩散。其扩散速度取决于溶剂和油脂的物理性质、温度、混合油运动的速度和方式。•③油脂从边界层到流动混合油的对流扩散:其扩散速度取决于混合油流动的速度

3、和方式,以及混合油的物理性质和温度。2:植物油抽提溶剂(GB16629—2008)3、浸出工艺及设备浸出工艺简介拖链浸出器结构简介:拖链式浸出器工作原理图待浸物料新鲜溶剂湿粕负压蒸发工艺:3:影响浸出效果的因素•3.1细胞结构破坏程度和料粒尺寸的影响:细胞组织破坏愈充分,扩散阻力越小,入海浸物料越小,浸出速率越快。•3.2温度及水份的影响:浸出时间与浸出温度成平方反比。提高浸出温度,油脂和溶剂的粘度降低,分子热运动愈强,扩散速度愈快。当然浸出温度也不能太高,一般应低于溶剂沸点5~10℃。•油料的本身含水及表面水份最有碍于溶剂渗透,棉仁入浸

4、出料水份高于10%以上,使料胚结块成团,引起溶剂浸出时的短路。当水份低于6%时,则粉沫度增加到4%以上,棉仁入浸料应控制在6~8%为宜。•3.3浸出料胚渗透性、滴干性和溶剂吸附量的影响:•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浸出物料,在浸出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渗透性、滴干性和粕中溶剂吸附量。一般来说,膨化料的渗透性要好也预榨料、预榨料要好于一次浸出料。渗透性愈好,滴干速度愈快,粕的吸附量也愈低,浸出速度相对愈高。入浸料在粉沫度低的条件下,料层厚些渗透好,浸出效果好。•3.4溶剂比的影响:溶剂比是指使用的溶剂与所处理原料的重量之比(即液固比)。溶剂比大,混合油浓度

5、低,反之,溶剂比小,混合油浓度就高。4:浸出工艺流程及参数•4.1:物料系统•A.工艺流程•入浸料→E101a插板→E101螺旋→喂料斗(料位自控)→•E102连续浸出器(E103---1/2/3/4/5/6,E106新鲜溶剂泵)••(E104a/b/c,E105--1/2)混合油•E107(MC32湿粕刮板输送机)→E109(DTDC蒸脱机)→E110出粕刮板机(MC25)→E156刮板输送机→定量包装机→码垛机→成品粕•B.生产工艺设备参数及指标•①浸出:•A:浸出器的调节:•a:栅板上的料层由料位调节器控制在1.1m以下,根据物料渗

6、透•情况可以随意调整,一般常用高度为0.9—1.0m。•b:混合油中的固体杂质从悬液分离器中分离出来,含固体杂质的底流•流入泵的进口,被泵回浸出器的料床上,从旋液分离器上部出口•流出的澄清的混合油称之为溢流则进入到节能器的管程中,•净化后的混合油含杂量≤0.1%。•入浸料量:10--15T/h,容重450kg/m3,22~33m3/h,•浸出温度58℃,入料水份:6~8%,粉沫度<5,•料层厚度1~1.1m,混合油浓度24~28%,•浸出时间95~100min,溶剂比(油料/溶剂)1:0.8。•②湿粕及烘干料:舒马赫DTDC脱溶干燥、冷却

7、机:在含油种子胚片的溶剂•浸出中,从浸出器出来的湿粕,含溶剂量约为30%。此设备经合理设计:•通过间接和直接蒸汽来去除湿粕中的溶剂,又通过烘干和冷却最终达到销售和储存的要求•湿粕:13—20T/h,容重480kg/m3,•27~42m3/h,烘干冷粕:(含水11%)13~20T/h,水份11%。•DT、DC蒸脱机上两层预脱层粕温70~75℃,三、四层蒸脱层•粕温98~104℃,第五层烘干层,热空气温度105~115℃,•料温88~102℃,第六层冷却层:冷却粕温度35~45℃,•水份11.5~12.5%,溶剂残留量<500ppm,•顶层溶

8、剂混合汽出口管气相温度74~84℃。4.2:蒸发、汽提、干燥系统•A.工艺流程:•混合油→E105-1泵→E104a一级旋液分离器(6″)→E104c混合油沉降罐(1.1m3)→E105-2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