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透视教学中的思考_移步换影_看中国画散点透视

绘画透视教学中的思考_移步换影_看中国画散点透视

ID:33423485

大小:33.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5

绘画透视教学中的思考_移步换影_看中国画散点透视_第1页
绘画透视教学中的思考_移步换影_看中国画散点透视_第2页
绘画透视教学中的思考_移步换影_看中国画散点透视_第3页
资源描述:

《绘画透视教学中的思考_移步换影_看中国画散点透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3卷第2期(2008)Vol.13No.2(2008)绘画透视教学中的思考———“移步换影”看中国画散点透视段韦华(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中国画的表现,有它的民族传统特点,在透视表现上,中国画有自己的特殊处理方法,它既遵循透视上的基本法则与规律,又不拘泥于一般法则与规律.就是说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打破焦点透视的视域范围去摄取景物,使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更全面、更生动,这就是中国画散点透视法.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去看,散点透视在摆脱科学的理性束缚后,反而有更独特的艺术空间表现力,并留出更多的意境空间供画家、读者去游览.这正是东方绘画的特性之一.关键词:焦点透

2、视;散点透视;空间表现;收敛众景;以大观小;移步换影中图分类号:J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08)02-132-03绘画活动,是对客观存在的形体,使其在纸上、墙壁或其他的大小差别尽量缩小,使物象不受空间的制约.作者可以根据平面上表现出具有空间、立体的感觉.这些客观存在的立体物,自己的创作意图,打破焦点透视的视域范围上摄取景物,使画即使是同样大小、高低,在一定视域范围内,也会产生大小、高面所表现的内容更全面、更生动,表现出来的景物就丰富多了.低、远近的视觉变化.透视就是这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例如,画杭州的西湖图,运用中国画的透视法,所画的西湖,既研究

3、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画家在作画时,把客观存在的可以画出钱塘江的大桥、六和塔,还可以把灵隐、孤山、中山公三维立体物象正确地表现在二维平面上,使其具有远近空间感园都画进去;既可以画出外西湖的全貌,同时还可以把里西湖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法,也称为“远近法”.的景色也画进去.换言之,如果在画面上不是运用中国画的透一、“散点透视”形成中国画独特的绘画空间表现形式视,或只限于某一个视域,局限于某一个焦点透视,就不可能对西洋绘画一般是采用“焦点透视”,它就好像照相机一样,西湖做出这样的“经营位置”.所谓“咫尺千里”,便是中国画对透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

4、视运用的要求.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摄入,按投影原中国历代的画家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在遵循中国绘画理解释又称为“中心投影”.重神似而不苛求形似的艺术理念;远视距、多视点的空间表现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式和对空间意境的认识下,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绘画空间表方,也不受一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把视点分布在多个现形式.视点上“移步换影”式地改变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二、艺术表现不是科学,不受视点的束缚是中国画的艺术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特性之一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又称为“动点透视”.如张择

5、端的《清明中国对于透视学的发明,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宗炳就已经发上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横轴长卷,也有立轴的山明了,在他的《画山水序》上已经说得很详细.梁元帝的《山水松水画都存在着多视点透视理论,运用云、雾、水、石、树等作巧妙石格》上也有关于透视的研究.在王维的《山水论》上也有“远人的处理,将在不同高度位置上见到的景物,灵活处理、保持视感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远水无波”的说法.到了郭熙就发展觉的舒服,艺术地融合到一个整体的画面中.成了三远———高远、平远、深远.韩拙又增加了阔远、迷远、幽远在《清明上河图》长卷中把风景、人物、街市、桥梁、船只等三种.但是我们对于远近透视

6、既然有悠久的历史,为什么停滞等组织在一个画面上,就是采用散点透视的原理“以大观小”.不前,坐让西洋的透视学后来居上呢?这正是因为我们中国画把极大的景物缩到极小的空间内,就会一目了然地看到全貌,不需要那些严格的透视方法,而是利用了近大远小、近有远无、犹如沙盘模型,咫尺之间看到千里之景.宗炳说:“且昆仑山之近清楚远模糊的一般透视原则,作为构图的参考,而不是恪守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透视的科学方法,以束缚我们的自由创作,使我们的作品科学眸.”意思是说昆仑山很高大,如在近处观察,不能看到全貌,若性多而艺术性少,甚至陷于自然主义.因此也有人说我们的国在数里

7、之外远望,即可将全景纳入视野.另外还要将物体透视画不科学,却不知我们国画的优点就是在这一点不科学,因为收稿日期:2008-01-10作者简介:段韦华(1970—),男,甘肃镇原人,兰州城市学院美术系讲师.132第13卷第2期(2008)段韦华:绘画透视教学中的思考Vol.13No.2(2008)艺术不是科学,虽有相通的地方,但却是两回事.出来的景物从艺术的角度去看只能是更加死板.而散点透视可西洋的风景画与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之点很多,而对于透视以缩小透视的差距,感到既有透视又不是一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