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鼻吸氧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效果

人工鼻吸氧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效果

ID:33416914

大小:55.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5

人工鼻吸氧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效果_第1页
人工鼻吸氧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效果_第2页
人工鼻吸氧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效果_第3页
人工鼻吸氧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效果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工鼻吸氧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工鼻吸氧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脱机后采用人工鼻连接呼吸机三通管吸氧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脱机后经人工气道吸氧的患者8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鼻连接呼吸机三通管,与人工气道连接;对照组采用传统双管置入方法。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肺部感染发生率、护理时间。结果:观察组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选用器材:一次性呼吸机三通管、人工鼻(图1)。对照组采用传统双管

2、置入方法,将吸氧管和湿化管分别接上去掉针头的头皮穿刺管同时插入人工气道,湿化方法采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推注湿化液。观察组采用人工鼻连接呼吸机三通管,与人工气道连接,其三通分别为吸痰口端、接呼吸机端、接人工气道端,将呼吸机三通管的人工气道端与患者的人工气道连接,接呼吸机端与人工鼻相连,调节人工鼻位置,使其处于上方,再将人工鼻与氧源连接,吸痰孔端打开后可给予患者作常规吸痰。人工鼻24h更换1次,或发生污染、痰堵时更换。图1一次性呼吸机三通管及人工鼻1.3观察指标气道湿化效果:湿化过度时痰液水样稀薄,患者呼吸急促并频繁咳嗽,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下

3、降;湿化不足时痰液黏稠,易形成痰痂,患者呼吸困难。痰培养阳性判定:痰培养细菌量2107cfu/ml[3]o呼吸道刺激:患者肺部哮鸣音、刺激性咳嗽或咳血痰。呼吸道阻力:吸气性呼吸困难或呼吸频率增加5次/mine对人工气道管理期间肺部感染、护理时数及护理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1.4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详见表lo3讨论人工鼻连接呼吸机三通管通过与人工气道紧密接,翻身、咳嗽时不易脱落,减少外源性污染、交叉感染机会,从

4、而降低了肺部感染;通过对吸入气体的过滤、湿化和加温,上呼吸道能有效保障吸入下呼吸道的气体基本无菌、湿度适当并维持37°C恒温。近年来,人工鼻以其高效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使用[4-5]o传统双管置入方法,在剧烈咳嗽时经常将吸氧管咳出人工气道外,且吸痰时不得不取出氧气管,增加了护理量和污染机会。另外人工气道外口覆盖生理盐水纱布,但纱布无过滤细菌的作用,而痰液易污染导管,长时间使用污染的导管,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由于人工鼻与呼吸机三通管的应用,使人工气道与外界处于隔离状态,与传统的开放式吸痰相比,有效防止因患者痰液污染导

5、致的医护人员感染;同时,降低了患者的外源性感染机会,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率及延迟肺部感染发生的时间。本研究结果表明,脱机患者采用人工鼻连接呼吸机三通管吸氧组,其氧饱和度(Sp02)明显高于对照组。传统的头皮软针管给氧,容易随咳嗽、呼气等动作而被冲出导管外,出现供氧停止,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危险,且常因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管道,影响供氧效果。采用人工鼻连接呼吸机三通管给氧固定牢固,不易脱落,安全可靠,可形成密闭吸氧状态,减少氧的丢失,增加氧浓度,从而也相对降低了供氧端耗氧。采用人工鼻连接呼吸机三通管与传统头皮针软管相比,在提供适度湿度的同时,还能

6、控制吸入气体的温度;同时减少导管更换次数,只需24h更换1次,或发生污染、痰堵时更换,大大减少了护理时数。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采用人工鼻连接呼吸机三通管可显著提高湿化效果,同时缩短护理时数。综上所述,虽然人工鼻价格较贵,但试验数据表明,使用人工鼻连接呼吸机三通管能有效减少人工气道管理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护理时间和护理费用。无论从患者预后方面、护理管理方面还是治疗费用方面,使用人工鼻连接呼吸机三通管辅助人工气道吸氧都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刘小琴,徐秀群,单君.人工鼻不同更换时间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

7、化效果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2012,32(6):567-570.[2]李莉,张素秋.人工气道阻塞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73-75.[3]叶蝶莲,韩月明,赖慧晶.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1):66-67.[4]HeylandDK,CookDJ,DodekPM.Preventionof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currentpracticeinCanadianintensivecareunits[J]・JC

8、ritCare,2002,17(3):161-167.[5]张式福,冯蕾•两种给氧法吸氧前后血气分析援[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10):891-892.(收稿日期:2013-06—19)(编辑:韩珊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