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指标的临床研究

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指标的临床研究

ID:33411750

大小:7.19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2-25

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指标的临床研究_第1页
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指标的临床研究_第2页
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指标的临床研究_第3页
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指标的临床研究_第4页
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指标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指标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指标的临床研究姓名:张文山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科学指导教师:耿翠芝201203中文摘要筛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指标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advancedbreastcancer,LABC)的标准治疗目前已得到广泛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ycompletereleasepCR)的乳腺癌患者远期生存率可得到明显改善。其在降低肿瘤分期、提高保乳手术率、消除全身微转移灶、并可作为体内药敏试验评价化疗敏感性等

2、方面拥有突出的优越性。但是大量临床实践已证明行新辅助化疗患者存在化疗敏感性的差异,对于不敏感患者来说,行新辅助化疗可能会延误局部治疗的时机,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化疗毒副反应。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很多分子生物学指标已经或正在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预后和化疗疗效的预测。目前临床常规检查的生物学因子有ER、PR、P53、C.erbB.2、Ki.67等。血管生成是乳腺癌及其他许多实体肿瘤生长、转移的关键过程,该过程离不开血管生成介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调控作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就

3、包括癌基因的激活以及抑癌基因的失活。DBC2(deletedinbreastcancer2,DBC2)是目前与散发性、非家族性乳腺癌密切相关的少数候选抑癌基因,参与了多种信号转导途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初步探讨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患者上述生物学因子表达状态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进而寻找化疗前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有预测作用的生物学指标,对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病例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IIb.IIIc期行新辅助化疗的初治乳腺癌患者4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52岁,化疗前全部经空芯针弹式活检枪穿刺活检证实

4、为乳腺癌,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化疗前患者中ER、PR、Ki.67、P53、C.erbB一2、VEGF、DBC2的表达情况,腹部超声、胸部X线、胸部+上腹CT、全身骨扫描等检查证实无远处转移,术前经过2.4个周期的葸环方案(具体方案为EC或AC方案:环磷酰胺500mg/m2,dl;表阿霉素100mg/m2或吡柔比星60mg/m2,dl,每3周为1个周中文摘要期。)或紫杉类联合葸环方案(具体方案包括:TE或TEC方案:表阿霉素75mg/m2,dl,紫杉醇175mg/rn2或多西他赛75mg/m2,d2,TEC方案加用环磷酰胺500mg/m2,dl;每3周为1个周期。TA或TAC

5、方案:吡柔比星50mg/m2,dl,紫杉醇175mg/m2或多西他赛75mg/m2,d2,TAC方案加用环磷酰胺500mg/m2,dl;每3周l周期)化疗,每2周期化疗后18天评估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并对接受手术患者的手术标本通过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相同生物学因子的表达,并统计分析生物学因子的表达情况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以期寻找到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结果:1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特征及临床、病理疗效45例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27.69岁,中位年龄52岁。其中绝经前患者17例,绝经后患者28例。按肿瘤大小,T13例,T215例,T3ll例,T416例。按照TNM分期,II期5例

6、,III期40例。入选蒽环方案组16例,紫衫联合葸环方案组病例29例。45例患者均可评价临床疗效及病理疗效。按WHO肿瘤缓解评价标准,临床总有效率(cCR+cPR)为67.3%(30/45)。其中cCR3例(3/45,6.7%),cPR27例(27/45,60.O%),cSD11例(11/45,24.4%),cPD4例(4/45,8.9%)。病理评价获得pCR为13例(13/45,28.9%),达到MP4.5分级21例(21/45,46.7%)。2葸环组与紫衫类联合葸环组新辅助化疗疗效比较2.1临床疗效比较葸环组总有效率(CR+PR):37.5%(6/16),紫衫联合蒽环组82

7、.8%(24/29),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9.500,p=0.002),紫衫联合葸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葸环组。再分层分析,蒽环组中亚组比较:AC组6例中,总有效率16.70%(1/6),EC组10例中,总有效率50%(5/10),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z2=1.780,p=0.307)。紫衫联合葸环组亚组比较:TA/TAC组9例中,总有效率88.9%(8/9),TE/TEC组20例中,总有效率80.O%(16/2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2-o.340,p=1.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