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传统文化之现代出版问题

浅议传统文化之现代出版问题

ID:33396768

大小:57.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5

浅议传统文化之现代出版问题_第1页
浅议传统文化之现代出版问题_第2页
浅议传统文化之现代出版问题_第3页
浅议传统文化之现代出版问题_第4页
浅议传统文化之现代出版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传统文化之现代出版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传统文化之现代出版问题【摘要】传统文化出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工程,随着当下“国学”出版的日益白热化,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粗制滥造、重复跟风、闭门造车等劣质图书,不仅损害了读者的权益,对和谐社会建设亦危害极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传统文化的出版质量管理。【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出版;劣质图书;严谨求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在历史进程中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天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中

2、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综合竞争力的日益强大,传统文化再次熠熠生辉,辐射当今世界。伴随着“汉学热”的潮流,海外孔子学院在各国纷纷成立。从公交车《论语》到央视百家讲坛,从孩童启蒙教育到成人修身养性,从企业文化建设到社会和谐发展……可以说,一以贯之的灵魂便是传统文化。正如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的声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日本还兴起了学习和研究《三国演义》热。而在这文化复兴中,必不可少的载体与传播工具便是图书出版。各家出版社纷纷乘着这股“国学”

3、东风,不断推出各种传统文化读本。《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二十四史时代跨越之广,涵盖文体之丰,涉及图书之多,让人叹为观止!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时代与民族的骄傲,其中不乏推陈出新的妙笔精品,但是也有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的伪劣之作,而且,这样的劣质图书不在少数,且有日益膨胀之势。具体而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跟风僵化,重复出版近年来,在这股全国乃至全球兴起的'‘出版热”中,古籍经典的重复出版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一些非专业出版社为利益驱使,只顾跟风,纷纷进

4、入市场。人们耳熟能详的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自然不用多说,就连中医经典名著如《内经》、《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亦被大批量重复炮制,内容未变,版本形式则名目繁多,如普通本、精装本、点校本、白话本、文白对照本等。甚至只要有钱赚,一些出版社会改头换面翻版他人产品,“用新瓶装旧酒”。如市场翻版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就有数个版本,结果造成大量库存积压。重复出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出版资源的巨大浪费,劣质版本的流布,对读者利益的损害,不当竞争等,可谓损人不利己。即使临时有利,也只是蝇头小

5、利,并非出版可持续发展之道。二、内容失度,自说自语一些出版社或作者为追求新颖出奇,与众不同,完全不顾原著,随心所欲,天马行空,闭门造车,“语不惊人死不休”,推出一批内容失度、自说自语的图书垃圾。常出现的问题是:内容玩"穿越”,不顾历史与时代背景,旁征博引,东拉西扯,甚至马列毛思想、西方哲学、美学等理论都牵强附会到古文中;随意性较大,违背校勘常识;译文有误,如错译、多译、漏译等;体例不统一。突出的有如下两点:其一,一些排印本并不完全忠实于底本,直录原文,而是整理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书进行改动,但

6、却未加任何说明。而且其改动、增补之处并不局限于个别字词,有的甚至将篇名、正文、原按语均作了相应的改写,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了原书旧貌,其学术参考价值亦相应大打折扣。其二,古文今译问题。古文今译是沟通古文与现代文的桥梁,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原著,这就要求译者要高度忠于原著,以原著为本,而不能随意曲解、臆测,更不能以“随笔”、“新解”等名目自造文章来代替原著。对翻译文章的翻译,自古及今,皆有一个通行的标准,即“信、达、雅”。而“信”即与原文意思一致,也是对翻译文章最起码的要求,在此基础之

7、上,才可以谈“达”论“雅”,即追求文通字顺,语言优美流畅。因此,今译应该忠实于底本,认真研究原文本义,切忌按字面意思牵强附会。三、编校不当,质量低下现在很多出版社对图书的编校把关不严,版本选择不当。有的出版社为追求经济效益,大开“方便”之门,对作者水平及稿件质量把关不严,来者不拒。在编校过程中,由非专业编辑粗略审校,得过且过,以至于出现一些常识性硬伤。如将《尚书中候》错写为《尚书。中候》,《尚书中候》为汉代出现的一部书,并非《中候》为《尚书》中的一篇。有的在鉴定版本上未加任何筛选就随意确定,导致

8、出现根本性错误;有的不注明底本,不明文义、词义、字义而妄补、妄改、妄删;有的根本没有校勘,即使校过,也是校而不精,以致错误百出,谬种流传;有的简化字和繁体字使用不当,不了解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对应规则,特别是古书中使用的具有特殊含义的繁体字如地名、人名、年号等都机械地改为简化字,如《穀梁传》不可简化为《谷梁传》,穀梁为一人;"乾”读"qian”时不可简化为“干”,如“乾元、乾宁”等;“於”读"wu”,作语气词时读“Yu”,作姓时不可简化为“于”等。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主要有:其一,作者学历不够,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