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文】《孝经》教学课件.ppt

【8A文】《孝经》教学课件.ppt

ID:33387039

大小:22.96 MB

页数:93页

时间:2019-02-24

【8A文】《孝经》教学课件.ppt_第1页
【8A文】《孝经》教学课件.ppt_第2页
【8A文】《孝经》教学课件.ppt_第3页
【8A文】《孝经》教学课件.ppt_第4页
【8A文】《孝经》教学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8A文】《孝经》教学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典籍简介《孝经》是中国第一部伦理道德专著,全书共十八章,一千九百零三字。篇幅虽小,却全面而又系统地论述了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思想,分别叙述了在“事亲”的前提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应遵守的“孝道”及推广“孝道”的方法和步骤,同时对以“孝”修身、治家、治官、治国的目的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孝”的思想和观念,在中国究竟产生于何时?目前学术界有两种看法:A、认为产生于原始社会,其理由是原始氏族公社,无论是母系氏族还是父系氏族,母亲或父亲的权威都是至高无上的。这种权威的建立,必然要求晚辈对长辈的信赖和自觉服从。特别是到了父系氏族公

2、社,随着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也就有了按父亲血统继承财产的问题,这时父亲要求子女对自己尽“孝”;子女为了获得财产继承权,也必然会对父亲克尽孝道。(刘君达《试论中华民族孝的传统美德的批判与继承》,《学术论坛》1984年第5期。)B、原始社会根本不可能产生“孝”的观念,因为那时的人们,过的是群体生活,以采集野果草实充饥,或集体共同渔猎享用。当遭外族或猛兽侵袭时,只有集体抵抗,方能生存。这时的人们崇拜力量和勇敢,视力大勇敢为美德。所以,年轻、健壮、刚强无畏的人被尊敬;而年老、体弱、怯懦的人,不仅得不到尊敬,甚至还会成为牺牲品。(张琳《漫谈

3、“孝”的道德》,《孔子研究》1988年第4期。)一、“孝”的产生、发展及《孝经》的形成及研究的历史状况(一)孝的产生、发展及《孝经》的形成它们均出于推测,无可靠的文献资料作为佐证,我们不敢姑妄论之。但是,只要翻开有文字以来的最早的历史记载,我们虽没有发现殷商时代用“孝”字来概括“孝道”的实例,但从考古发掘中,可以看到殷商时代厚葬的习俗,如湖北黄陂盘龙城东墙外李家嘴的丙种中型墓“李”M2,随葬的器物,仅铜器就有六十三件,还有玉器、陶器和木器等;此墓还发现殉人三具如何对待以上两种意见?河南安阳小屯墓M5,据统计有青铜器和玉石器各约四百

4、余件,骨角牙器,亦达二百余件,海贝六千余枚;小屯墓的椁顶及其周围就殉葬了十五人之多。(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编著《商周考古》,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从甲骨卜辞中,也可以看到殷商时代人们尊祖、敬宗的活动记录。譬如: (1)辛巳卜,其告水入于上甲,祝大乙,二牛,王受又。(《粹》148)(2)召方来,告于文丁。(《甲》810)(3)贞,祖丁若,贞,祖丁弗若。(《乙》3422)殷人对祖先的这种厚葬及虔诚的祭祀活动,实际上表现出对祖先的崇敬、孝敬思想,其目的是为了求得祖先亡灵对自己的庇护和保佑。《礼记·表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5、“殷 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思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说明向祖先卜问, 对祖先进行祭祀,更多地是为了祛灾、除祸、求福,希望永远保持世袭统治的地位。尽管从殷人对祖先态度看,虽不同于周人的“孝”,但却有了周人“孝”的某些内容和活动。从孝慈的伦理观念方面来看,殷人在这方面虽然表现得朦胧、淡薄,但却可以认为是“孝道”思想的萌芽阶段。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把“孝”作为伦理道德的标准,用它来概括“孝道”的内容,这是由周人首先提出的。西周典籍及青铜铭文中就有关于“孝”的记载:(1)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尚书·

6、康诰》) (2)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酒诰》)(3)用追孝侃前文人。(《井人钟》0056)周人对祖先的虔诚祭祀,其目的同殷人一样,也是为了得到祖先的保佑,以达到世袭统治的目的。从这一点来讲,应该说周人继承了殷人“孝道”的思想,这也是西周时期“孝道”的主导方面。《国语·周语上》所谓的“言孝必及神”,《国语·鲁语下》所谓的“各致齐敬于皇祖,昭孝之至也”,正是这种现实的概括。上引三例,不仅反映了周人对“孝养”的重视,对“孝道”的发展,而且预示着“孝”的内容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便是由对死者的祭祀、祈求鬼神的保佑,向善事

7、父母、孝敬活人的方向过渡。  这种过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周初汲取了殷亡的教训,一方面看到了“人”的力量的重要,因而,在建国初期,特别重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有了史家所谓的“成康之世”;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人”的繁衍教育同父母息息相关,家庭的稳固,同社会的安定息息相关。所以,“孝”就增加了“善事父母”的内容。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旧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固有的天命、神权等观念发生了动摇,人的价值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们逐渐从对虚无的天神

8、世界的期望,回到现实生活中。所以对祖先的虔诚祭祀、祈求保佑的观念已居于次要地位,而“父慈子孝”却成了这一时期“孝道”的主要内容。关于这一点,在《左传》的隐公三年、昭公二十六年和《国语·晋语》中都有明确的记载,仅《论语》一书,孔子论“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