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59711
大小:3.88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2-24
《【8A文】《长城》教学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7长城长城简介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两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下令修筑长城。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三千余里。秦始皇像秦始皇长城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
2、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但孟姜女从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
3、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杀害了。
4、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远看你觉得长城有何特点?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近看你能看出长城又有何特点?1、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2、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请在图上标出来,并说说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两米多高的垛子射口瞭望口方形城台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
5、的艰难有哪些?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八达岭城墙高6——9米,最高处达10米,墙体都用抗腐蚀、抗风化、性能好、硬度高的花岗岩包砌,石条最长3.1米,重1.5和1.7吨,墙体填满泥土和石块,用夯筑石;墙的上面填三四层方砖封顶,用糯米碜石灰粘接灌缝,城墙三面风雨不透。公元555年,北齐王朝修筑从居庸关到大同一段约450千米的长城,就征调民工180万。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是“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
6、筑;二是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口嘹望口射口城台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1、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2、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3、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4、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假如你是一位登
7、临长城后的名人,在留言本上,请为长城留下你心中的感言。作业: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再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