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低流阻通道的组胺输运与微循环变化的分析

循经低流阻通道的组胺输运与微循环变化的分析

ID:33385571

大小:1.47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2-25

循经低流阻通道的组胺输运与微循环变化的分析_第1页
循经低流阻通道的组胺输运与微循环变化的分析_第2页
循经低流阻通道的组胺输运与微循环变化的分析_第3页
循经低流阻通道的组胺输运与微循环变化的分析_第4页
循经低流阻通道的组胺输运与微循环变化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循经低流阻通道的组胺输运与微循环变化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循经低流阻通道的组胺疏运和微循环变化的研究皇综述:近十年来经脉理化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经脉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基本理论之一。经脉线的理化特性多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也是经脉是否存在的直接证据。古人认为经脉是“遍及人体各部,内连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运行气血,人体特有的联络系统”。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观察经脉现象,并依据现象探索经脉的实质,他们从不同方面探讨了经脉线的生理、生化、生物物理特性和形态学基础。观察到,沿经线具有微血管丰富且排列有序,钙离子富集,肥大细胞、结缔组织丰富,二氧化

2、碳释放量高,低电阻、高电容、低惯性、测试后高电位、低流阻、循经高温、高导声,与组织胺、P物质的释放和聚集有密切关系等特点。本文从经脉的物理、生化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近十年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使人们对经脉研究的现状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1.经络物理特性的研究:1.1电学方面的研究经脉电学特性的研究是经脉理化特性中研究比较早的性质之一,取得了很多成果。研究发现,在自然状态下,经脉线表现为低电阻、高电容现象,全身低电阻点的分布基本上是循经的,大多数皮肤低阻点分布在经脉线周围0.5cm以内,阻抗值一般小于100千欧,

3、较旁开对照点低5~1O倍左右。相对比较稳定,不受测试电极压力、通电时间和重复测定次数的影响。针刺能明显降低低阻点的阻抗。低阻点的电流随测试电压的升高有一个明显的低击穿阈值,从而在图形上有一个明显的转折,击穿点与皮肤角质层厚度有关。自然状态下,皮肤低阻点的皮肤电位与周边无明显差异,但进行阻抗测试后,皮肤低阻点的电位明显高于周边。其电位变化呈动态变化过程,出现类击穿现象后,24小时至7天恢复正常。低阻点的阻抗特性多表现为拄形或锥形,也可表现为针形、塔形或多峰形。u1”穴区周围的电压呈梯度下降,穴位区的阻抗具有低阻、低惯

4、性的特点。患病情况下,穴位及经脉线上的阻抗出现失衡现象。而尸体上,循经低流阻通道的组胺疏运和微循环变化的研究穴位及经脉线上的这些特性消失。”一“J经穴的导电量与子午流注纳甲法推算的经穴是否处于开穴时辰无关,精神分裂病病人的经穴导电量明显低于正常人。“’⋯以上研究表明,经脉线上有明显的电学特异性,表现为低阻、高电容、低惯性、测试后高电位等特性,其电学特性变化与疾病有明显关系,患病时可表现出失衡现象。但其测定方法无论是两电极法还是四电极法,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两电极法易受电极压力、皮肤湿度、空气温度及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5、稳定性及重复性还有待提高,四电极法的稳定性较好,但空间分辨率较低。1_2经脉热现象及红外显像方面的研究经脉线上是否存在有别于周边的能量代谢现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能量代谢的副产物一一热现象的观察。经脉线热现象的研究近年来由于红外热像仪的应用取得了长足进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自然状态下,部分人经脉线的皮肤温度较高,用红外热像仪可观察到沿十四经脉线出现的高温带,其中以任督二脉最为明显。温差1。c点的分布也在十四经脉线上。循经高温线宽窄长短不一,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即可表现为高温带也可表现为低温带。加热、艾灸、针刺

6、、电针、埋线等刺激均可诱发循经高温线,或使原来的高温线更加连续、规整、明显,这种效应还可被机械压迫所阻滞。“”⋯在机体患有疾病时(如面瘫、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循经高温线出现率增加,持续时间也较长。对人体红外辐射光谱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人体辐射光谱均值在7.5“m,在2“m和15“m有两个明显的辐射高峰,提示人体经脉线下的组织具有特殊的红外辐射特性。”1‘”11.3经脉线光学方面的研究人体能发出微光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但经脉光学特性的研究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进行的还比较少。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体两侧经穴的发光

7、强度左右对称,在机体患病期间(如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等)经穴发光强度出现失衡现象。机体的胶原纤维存在特异的光导特性,对9—20“m的红外线具有极高的通过率。”””1.4声学方面经脉的声学特性也是经脉线不同于周围组织的特性之一。孙平生等观察到低频声波具有循经传导的特点,近年来不断提高检测精度,分别对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胆经、膀胱经进行检测,在经脉线上循经低流阻通道的组胺疏运和徽循环变化的研究均观察到了与输入声波频率、波形一致的声波,其传导轨迹与古典线路基本一致。声波在经线上的传导速度比较缓慢,在各经线上的传导

8、速度不同但相仿,在传导过程中的衰减与频率有关,对大肠经的检测中还观察到了不同于古典线路的传导通路。”、。”11.5同位素迁移特性的研究以同位素作为示踪剂,用放射性自显影、v照相机和PET(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进行观察的技术是近十几年经络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大量的实验证实,循经感传和循经小分子物质迁移的速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