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性发展

儿童社会性发展

ID:33359939

大小:155.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5

儿童社会性发展_第1页
儿童社会性发展_第2页
儿童社会性发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儿童社会性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与研究起源于:20c初期第一节主要理论一、 精神分析理论(一)创始人:弗洛伊德理论基础:人格学说和弗洛伊德对成年期精神病患者在理疗过程中自由联想的解释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伊底、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1.动机和情感与人的人格发展的关系.1905年,弗洛伊德在《对性理论的三大贡献》一书中,提出了其关于儿童情绪和动机发展的观点,他认为,成年期人格发展的特点根源于生命的前5年,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上,弗洛伊德是阶段论者5

2、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早期。每个阶段儿童都要面临身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冲突(二)新精神分析主义者:埃里克森。观点:一方面继承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又认为在考虑儿童发展时既要考虑到生物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也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儿童的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其作用在于帮助个体适应社会。儿童逐渐形成的自我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起着一种整合作用。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是儿童按某一方式被社会化的结果。埃里克森把个体人格和社会性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二、社会学习理论

3、代表人物:班杜拉和沃尔特斯《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一)关于儿童行为的起源班杜拉认为个体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和模仿。儿童的社会行为,是直接学习、模仿和强化的结果1.直接学习:基本途径2.模仿学习的三个子过程:(1)注意过程:即儿童对榜样行为的注意(2)保持过程(3)动作表征过程(4)动机过程3.强化:分为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二)自我与社会学习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能够施加控制的信念。自我效能感通过决定着人试图去做什么以及在做的过程中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的预期而对个体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4、。尤其是个体自己的行为与榜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时,其自我效能感就好对差距产生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来自两方面:一是他迄今在某一领域的成就。一是对他人活动效能的观察。(三)对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1.社会学习理论将儿童行为的发展看作一种由经验而导致的量变过程。尽管该理论在其发展的后期强多了认知因素的作用,但该理论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是忽视了生物成熟因素在儿童社会行为发展中的作用2.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理论主要采用的是实验室模拟技术,这种方法虽然保证研究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或可行性,但这种研究的人为性太强,其外部效度难以保证,

5、研究结论难以解释儿童在真实社会生活中的社会性发展。3.社会学习理论在解释儿童社会性发展时对年龄变量的作用重视不够。三、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科尔伯格(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影响它改变了人们对于儿童的看法。皮亚杰认为,儿童从一出生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积极动因,他积极的从环境中寻找、选择适宜自己的刺激,积极主动的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儿童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经验系统,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知识体系。儿童关于个客观世界的知识既不来源于主体,也不来源于客体而是来源于主客体之间。通过这种作用,

6、环境事件与机体自发的成长在知识的发送中整合为一体。(二)皮亚杰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关于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不是彼此分离的过程,而是相互依存地。但是,相对而言,认知发展是一个更为基本的过程。儿童的某些特定社会技能只有在相应的认知机能形成之后才能出现,某一年龄阶段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都可以从相应的认知发展阶段中找到根源。因此,可以通过儿童认知发展来解释其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例如,亲子关系发展中儿童的“分离焦虑”的产生是以认知发展中的“客体永久性”的形成为基础的,儿童道德判断

7、中的他律特征和自律特征分别与认知发展中的前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相联系。同样,儿童在自我——他人关系方面的发展也是与其认知发展相平衡的。在学前期由于“中心化”的存在,儿童在对物理客体的认知中只能注意物体最显著的一些特征或主要的维度,而不能协调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因而在认知发展中表现为无法达到“守恒”。同样,在社会化发展领域,由于“中心化”的存在,儿童在自我——特任认知中往往只能注意自己的观点而不能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表现为自我——他人关系认知过程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而只有在儿童获得了“去

8、中心化”技能之后,儿童才能克服社会认知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达到对他人观点的采择。柯尔伯格在其关于儿童性别化发展的研究中强调,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是性别角色发展的前期,在形成性别恒常性之前,儿童是不可能形成稳定的性别化行为的。皮亚杰在社会性发展领域的开拓性研究皮亚杰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不仅在于其基本理论观点方面,皮亚杰本人及其同事在儿童社会性尤其是社会认知,如儿童的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