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50312
大小:7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5
《汉语语法“本位”论评——兼评邢福义“小句中枢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标题】汉语语法“本位”论评——兼评邢福义“小句中枢说”(华中师范大学李宇明)AbstractTheideasof"basicunit"ingrammaticalstudiesproposedinthehistoryofChinesegrammararesummarizedintofivecategories:wordunit,elementunit,phraseunit,characterunit,andminimalsentenceunit.Theauthorholdssuchaviewthatthedevelo
2、pmentoftheideaof"basicunit"indicatestwomajorturnsinthehistoryofChinesegrammaticalstudies—syntacticandsuprasyntactic.ThisdevelopmentalsoshowsatendencyofemphasizingthecharacteristicsofChinesegrammar.Allthefivetheoriesareevaluated,withthe"minimalcoretheory"beingde
3、scribedas"uniquelysuperior".***《马氏文通》问世近百年来,汉语语法研究不仅在挖掘和描写语法事实、揭示和解释语法规律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而且也在不断地探索适合于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寻找汉语语法的“本位”或“中枢”,就是探索适合于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的一种重要体现。本文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汉语语法学史上提出或表现出的一些“本位”观念、特别是对最近提出的“小句中枢”说进行分析评论,希望以此对认识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有些许裨益。一语法学史上的五种“本位”观在汉语语法学史上,表现出
4、来的汉语语法本位观念和明确提出的汉语语法本位学说,影响较大的有如下五种:A、马建忠的“词类本位”;B、黎锦熙的“句成分本位”;C、朱德熙的“词组本位”;D、徐通锵的“字本位”;E、邢福义的“小句中枢”。1.1马建忠的“词类本位”1898年《马氏文通》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语法学诞生。《马氏文通》并没有声明它的语法本位观念,说它是“词类本位”,乃后人对其语法体系的一种认识。《马氏文通》以词类(字类)为纲来建立它的语法系统,洋洋十卷大作,除《正名》一卷外,八卷讲“字”,一卷论“句读”。当然,篇幅的多少还只是其本位观念的表象,
5、但从本质上看,《马氏文通》也是通过对词类的详细论述来讨论句读的。论句读是其目的,但词类是其观察、研究语法的起始点,是其语法体系的本位所在。正如《马氏文通·例言》所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而句读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传统上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对于形态发达的语言来说,词法(特别是构形法)控制着句法,把词类作为语法本位显然有较多的合理性。但是,形态不发达的语言不是词法控制句法,而是句法控制词法,所以对于形态不发达的语言来说,“词”显然不是或不宜作为语法的本
6、位。《马氏文遥》开创了汉语语法学,“导后人以先路”,功不可没,但是它从西洋语法“葛郎玛”中所借引来的“词类本位”观念,显然不大适合汉语这种非形态语言。1.2黎锦熙的“句成分本位”1924年,黎锦熙的大著《新著国语文法》出版。《新著国语文法》是以J.C.Nesfield的《英语语法》(EnglishGrammarSeries)为蓝本、以“句成分本位”观念为指导建立的一个旨在描写白话文的语法体系。黎锦熙明确提出要打破“词类本位”的文法,倡导“句本位”文法。他不仅以《“句本位”的文法和图解法》作《引论》的标题,而且在《引论
7、》中开言便说:“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么?简单说,就可叫做“句本位”的文法。”并且在1951年的《今序》中称“《新著国语文法》的优点就在于把“句本位”做中心,把组成句子的六种成分做出发的重点”。《新著国语文法》虽然用“句本位”作为其“语法思想的标语”[①],但仔细推敲,它所谓的“句”并不是句子,而是句法。《新著国语文法》“特重句法”,以句法结构为视点进行语法分析。句子成分在其语法系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一个句子首先要分析出若干句子成分,然后根据句子成分来确定词类,“以句辨品”。因此准确地说,它应是“句成分本位”。在
8、形态较为发达的语言中,句子成分同词类大致说来是一一对应的,把词类辨别清楚了。句法的问题也就大致解决了;反过来,把句子成分划分好了,词类的问题也就没有太大问题了。因此,句成分本位和词类本位一样,比较适宜于处理形态较为发达的语法现象。但是,汉语的形态很不发达,句子成分同词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交叉关系,或如陆俭明(1993)所说的“一对多”的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