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招生中考试比重,增加考试中能力比重

降低招生中考试比重,增加考试中能力比重

ID:33348941

大小:214.1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5

降低招生中考试比重,增加考试中能力比重_第1页
降低招生中考试比重,增加考试中能力比重_第2页
降低招生中考试比重,增加考试中能力比重_第3页
降低招生中考试比重,增加考试中能力比重_第4页
降低招生中考试比重,增加考试中能力比重_第5页
资源描述:

《降低招生中考试比重,增加考试中能力比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降低招生中考试比重,增加考试中能力比重——高考向何处去之我见谢小庆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8月23日题为“大学生新失业群体期待重视”的文章透露,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率大约为30%。据《南方日报》2005年7月19日报道,广州人才市场已经出现500元月薪招聘本科应届生的情况。这一工资水平不仅低于农民工,甚至低于广州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对于我这样一个与中国千年中形成的“应试文化”战斗了20余年的考试研究者来说,这些是最令我感到鼓舞的消息。从这些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中,我看到了高考改革的希望,也看到了在中国开展素质教育的

2、希望。一、应试教育正在摧残着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2005年5月在巴黎进行的中欧贸易谈判中,商务部长薄熙来曾说:“为了买回一架空中客车A380,中国需要出口8亿件衬衣”。这句话,突出地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难题。因此,在刚刚结束的16届5中全会上,“自主创新”成为核心话题之一。在《全会公报》中提到要“着力自主创新”,提到“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今天,中国对人类在科技和文化艺术方面的贡献,与得到世界公认的中国人的“聪明与勤劳”,并不相称。虽然导

3、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不能说与“学以应考、教以应考”的“应试教育”没有关系。这种“应试教育”,从童年起就挫伤了中国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影响到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素质,摧残着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如果不下决心通过高考改革来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面,我们就很难走出目前这种“别人吃肉,我们喝汤”的局面,就很难改变目前这种“8亿件换1架”的局面,就只能在21世纪继续跟在英特尔、微软、朗讯、松下、索尼、夏普后面,喝一点残汤,吃一点剩饭。二、高考改革迟滞不前的原因在哪儿?早在80年代初期,教育部就开始了对

4、传统高考的改革。在80年代中期,“片面追求升1主办: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在线高峰研讨会专题:http://www.edu.cn/gaokao30学率”问题就曾经引起社会的重视,在《教育研究》杂志曾经长期开辟专栏进行讨论。90年代以来,“应试教育”问题引起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重视,“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不绝于耳。但是,25年过去,“应试教育”的局面非但没有实质性的改进,而且有从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延伸的趋势。这种局面,很难说与25年来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改革的裹足不前没有关系。任何进步和改革都是有风险的。对于主持美

5、国“高考”SAT和研究生考试GRE的美国教育测验中心(ETS)来说,改革的风险是失败,不改革的风险是灭亡。对于我国的高考主管机构来说,改革存在风险,维持现状却没有风险。这种僵化的、缺乏动力的、缺乏优化机制的体制,是造成高考改革迟滞不前的主要因素。不久前,杨振宁教授对媒体说,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则认为,目前中国的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在下降。对此,新浪网和中国青年报在网上进行了一项联合调查(网址:http://y.sina.com.cn/i/2005-08-17/15584

6、1880.html)。截止到2005年10月24日,支持丘成桐的人占所有投票者的90.72%,支持杨振宁的仅有2.17%,还有7.12%的人选择了“说不好”。对于“总的来说你觉得上大学值吗”的回答是,认为“值”的占57.15%,认为“不值”的占42.85%。我认为,这一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应试”主导下的今日中国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多年来,我们不断地大声疾呼,希望教育主管官员们能够拿出更大的勇气,能够在改革高考方面步子迈得大一些。遗憾的是,由于受到诸多体制因素的局限,我们这些呼吁所产生的作用甚微。今天,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就业困

7、难的局面,已经将高考逼上了非改不可的道路。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举债数万元支持子女读完大学以后,面对的却是子女“毕业即待业”。这时,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已不再是“高考改不改”的问题,而是“高考怎样改”的问题。我认为,高考改革的出路就是:在招生中,降低考试所占比重;在考试中,增加能力考查所占比重。三、降低招生中的考试比重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首先,在学生评价方面最具有发言权的高中教师没有任何发言权。作为一个心理测量学者,我深知,即使仅就能力评价而言,再好的考试也不如教师对学生的长期观察更准确,更不用说非智力方面的评价。今

8、天的情况是,对学生观察一年以至几年的中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升学没有任何发言权。相反,招生决策几乎完全依据在评价学生能力的有效性方面颇值怀疑的考试。要知道,比我国高考科学化程2主办: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在线高峰研讨会专题:http://www.edu.cn/gaokao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