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要点

构造地质学要点

ID:33334003

大小:3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4

构造地质学要点_第1页
构造地质学要点_第2页
构造地质学要点_第3页
构造地质学要点_第4页
构造地质学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造地质学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绪论1.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的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2.地质构造:指地质体中物质组成的构成方式及样式。构造的空间尺度:按地质体的规模可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和超微型等六个等级。空间尺度已扩展到106一10-6cm的广阔范围。不同空间尺度的构造,多级组合,相互依存,密切联系,构成一定样式的构造系统。3.构造解析: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加以研究的方法。解析的目的在

2、于透过现象掌握本质。构造解析包括几何学、运动学、流变学和动力学的解析。地质构造解析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几何学解析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组合型式及相互关系、各种要素的测量及其各个构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几何规律的构造体系或型式。它是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2)运动学解析根据几何学的有关资料和数据,重塑和再现岩石在构造变形期间所发生的运动和变位,包括变形岩石内外部的运动。3)动力学解析探索构造变形的作用力性质、大小、方向、应力场的演化及其发育顺序,应变分析也属于动力学研究的内容。三者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3、。4.构造叠加:指同一变形面的褶皱或同一断裂面被不同方向和不同性质的构造复合和改造。构造叠加一般是多期变形的结果,也可以出现在同一变形过程中。5.构造置换:是岩石的一种构造在经过递进变形过程后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面状构造置换。根据新生构造取代先存构造的程度分为局部置换、基本置换和彻底置换三种情况。构造置换的程度取决于岩石的变形习性和构造环境。岩石能干性越弱,构造越容易被置换;所处的构造层次越深,构造的置换越彻底。6.构造世代:不同旋回和构造幕中形成的构造顺序。在一个构造幕中形成的构造群落,就是一个世代的构造。7.构造序列:

4、不同时期的构造群落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的系列。二、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产状8.岩层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1)文字表示方法:A、方位角表示方法:一般只测量和记录岩层的倾向和倾角,例如:205°∠27°B、象限角表示方法:以北和南的方向作为0度,一般测量和记录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例如:N65°W∠25°SW(2)符号表示方法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如下符号来表示:9.层理的识别标志:成分:由成分差异显示出层理,块状砂岩中的砾岩层,巨厚层石灰岩中的薄层页岩。结构:岩石粒度和形状变化显示出的层理。颜色:颜色不同显示出的层理。层面原生构造:

5、系波痕、泥裂、雨痕、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10.层面构造:发育“层”顶、底面上的构造,层面构造分类,动力成因的:波痕、冲刷痕暴露成因的:泥裂、雨痕、假晶11.可用于判定地层面向的原生构造:粒序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生物遗迹、泥裂、枕状熔岩。12.水平岩层:水平岩层是指岩层的倾角小于5℃,岩层的层面基本与水平面平行。特点:(1)上新下老--当水平岩层未发生倒转时,老的岩层在下新的在上。(2)水平岩层的出露形态受地形的控制--水平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并随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其形态与等高线相似。(3)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岩层的顶底标高之

6、差。(4)水平岩层的出露宽度与地形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出露宽度越小,反之相反。13.V字型法则:(1)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质界线在沟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在山脊处形成尖端指向下坡的“V”字形,地质界线的弯曲紧闭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紧闭度。(2)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但地质界面的倾角大于地形的坡角时,地质界线在沟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下游的“V”字形,在山脊处形成尖端指向上坡的“V”字形。(3)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但地质界面的倾角小于地形的坡角时,地质界线在沟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在山脊处形成尖端指

7、向下坡的“V”字形,但地质界线的弯曲紧闭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紧闭度。(4)当地质界面水平时,地质界线的弯曲形态随地形等高线的变化而变化,且二者相互平行或重合。(5)当地质界面直立时,地质界线呈直线沿其走向延伸,不受地形变化影响。14.平行不整合:特点:(1)上下地层时代不连续,有显著的沉积间断;(2)上下地层的岩性及岩相、古生物的演变是突变的;(3)在不整合面上常有下伏地层的风化、剥蚀产物组成的底砾岩,有时还保存着古风化壳、古土壤层、风化残余型矿床(如褐铁矿、铝土矿)等;(4)上下地层产状基本平行一致。形成过程: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剥蚀→

8、再下降再沉积。识别标志:A.上、下地层间缺失某些地层及化石带;B.地层厚度,特别是与接触带相邻层的厚度在一定范围内有明显的横向变化,反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