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网络交流机制

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网络交流机制

ID:33328310

大小:355.8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4

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网络交流机制_第1页
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网络交流机制_第2页
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网络交流机制_第3页
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网络交流机制_第4页
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网络交流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网络交流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4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Vol.33,No.42012年8月TSINGHUAJOURNALOFEDUCATIONAug.2012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网络交流机制刘凡丰123董金华李成明(1.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200433;2.浙江行政学院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1121;3.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6)摘要:论文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等理论,把政产学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所需要的网络交流机制(或称政产学合作的动机)分成三种机制(或层次):物质交换、信息沟通、知识交流,并对应三种创新类型:消化吸收式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人才开发和

2、利用应是政产学合作的核心任务,三种机制的有效运行需依靠人才,也是为了促进人才能力的释放和提升。基于对长三角地区多所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实地调研,论文阐述三种交流机制的概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呼吁政产学合作的重心应从物质交换层次转向知识交流层次、人才培育和开发上来。关键词:产业技术研究院;网络治理;政产学合作;协同创新中图分类号:G6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12)04-0047-07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的地方政府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例如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吸引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10多所

3、高校创办研究院。研究院组建跨学科的团队,针对当地新兴产业或生产实践难题开展研发,并承担起研究生培养工作。研究院是一个综合创新体,内部有研发平台、孵化器、成果转化部门等。①政产学三方期待以研究院为平台,协同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研究院需要同时向高校、地方政府、企业等组织负责。同时,作为多学科合作的平台,研究院还要学会如何跨越校本部二级院系的组织边界。总之,研究院的组织边界较为模糊,与传统的层级制组织不同,可被认定为网络组织。②研究院作为网络组织发挥“产学接口”和“集聚学科、人才等要素”的功能。“接口”和“集聚”功能的履行需要有动态的交流网络予以配合。赵春明认为,物流、信息、知识、信

4、任等四种网络支持虚拟企业(网络组织的一种形式)的运行。③李维安等人认为,网络组织的存在与发展需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换。④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即言语信息,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⑤马斯洛需要层次收稿日期:2012-04-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03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YJAZH057);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B10001)作者简介:刘凡丰,浙江永嘉人,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教政策与管理;董金华,黑龙江通

5、河人,浙江行政学院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李成明,江苏南京人,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①孙伟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制度创新:综合创新体[J].科研管理,2009,(5):69-75.②CandaceJones,WilliamS.Hesterly,StephenP.Borgatti,“AGeneralTheoryofNetworkGovernance:Exchangecondi-tionsandsocialmechanisms,”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2(1997):911-945.③赵春

6、明.虚拟企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43-155.④李维安等.网络组织:组织发展新趋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63.⑤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7.·4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说把人类的需求由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①本文借鉴以上理论观点,把研究院发展所要依赖的网络交流机制(或称政产学合作的动机)分成三个层次:物质交换(高校希望得到政府、企业的资金支持,政府和企业期望高校技术成果转化)、信息沟通(研究院成为政产学多方沟通信息的窗口)、知识交流(多方期

7、待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形成学习化社会)。这三种机制对应着三类创新:消化吸收式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对于这三类创新活动,我国学术界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一般认为,原始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前沿科技领域;集成创新是指把已有的单项技术进行系统集成,更多体现于管理上的创新;②吸收式创新类似于模仿,并没有大的创新。为了解和促进这三种交流机制,我们多次实地走访了江浙两省6所有一定规模(行政和科研人员多于30人)的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当地的科技行政部门。下文描述这几种机制的发生情况,并提出了相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