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FUDANJOURNALSocialSciencesNo.5 2005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吴晓明复旦大学 哲学系,上海 200433 [摘 要]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对这一哲学之基本性质及当代意义有以理解的重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框架之内。论文力图表明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之论域的开展,不仅以对黑格尔观念论的“翻转”为前提,而且以瓦解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为前提;这一基本建制的核心是“意识
2、的内在性”,在此内在性中意识的存在特性通过主体性被规定。马克思哲学唯经由“对象性的活动”以洞穿意识的内在性,方始开启出主体性问题的全新境域―――在这一境域中,才有可能来谈论“不是主体”的“主体性”,亦即完全不从属于意识之内在性的“主体性”。[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主体性 意识的内在性 对象性的活动[中图分类号] B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02892005050007008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对这一哲学之基本性质有以估价的重大问题。但长期以来,它似乎并未真正成为问题:仿佛“主体性”本身是毋庸
3、置疑的,并且它也毋庸置疑地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自己的位置;只是时而好像被忽略了一些从而导致宿命主义的偏向,时而又好像被强调得过甚了一些从而导致主观主义的偏向。这样的偏向,大体说来与对马克思哲学之不同的解释路向―――第二国际的路向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路向―――相吻合。然而,从根本上来说,问题的核心却并不局限于所谓“偏向”,而在于对马克思哲学之“主体性”本身的切近阐释,在于对此一“主体性”之基础及性质的决定性判断。因此,我们的讨论将在直接面对下述问题的过程中被课题化:马克思哲学究竟在何种存在论的基础上有可能来谈论“主体性”?这样一种主体
4、性是否从属于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在形而上学之外来理解“主体性”,这在怎样的意义上是可能的?一众所周知,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马克思就以批判的方式提示了他的新世界观,而这一新世界观的哲学唯物主义基础看来是理应包含某种“主体性”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1―
5、p58]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很显然,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由唯心主义发展起来的“能动的方面”,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主体方面”;而这样的主体方面,应当经由改造被统摄涵纳进 [收稿日期] 20055 [作者简介] 吴晓明1957― ,男,江苏江阴人,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哲学经典文本的当代解读”与上海市规划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的阶段成果。7新世界观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中,换言之,应当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
6、作人的感性活动亦即当作实践去理解”这一根本之点相吻合。因此同样很显然,在马克思那里,从主体方面能动的方面去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只有依循“实践”的定向,方始可能是正确的。但是,马克思的实践原则,即“感性的活动”或“对象性的gegenstndliche活动”,是否已然得到了正确的、与其本质相适应的理解呢?在这里,我们只需举出两个重要的例证,便足以表明,对于马克思实践学说之本质与基础的理解,依然是一项需要由存在论根柢上予以澄清的烦难的任务。第一个例证是,普列汉诺夫在其1915年的著作中,把拉美特利、费尔巴哈、马克思和恩格斯统统归到“斯宾
7、诺莎的类”,主张他们的唯物主义实则是相同的;并且批评马克思,说他误解了费尔巴哈,因为费尔巴哈是了解“实践批判”活动的。普列汉诺夫这样写道:“马克思指责费尔巴哈不了解‘实践批判’活动,这是不对的。费尔巴哈是了解它的,但是马克思说得对,费尔巴哈用来解释‘宗教的本质’的那个‘人的本质’的概念,缺点在于抽象。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做到用唯物主义来解释历史,费[2―p776~777]尔巴哈就可以消除自己学说中的这个缺点。”可以肯定的是,在费尔巴哈的著作中,“生活”、“实践”的概念比比皆是,用得绝不比马克思少;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在马克思看来,费
8、尔巴哈[1―p54]的全部缺陷,归结到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就此确实需要打一场很大的哲学官司,但我们在这里不必追究得太远,因为有一点是非常确凿的,即:在普列汉诺夫看来,费尔巴哈是懂得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