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313562
大小:261.38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2-24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期末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单选题1.2017年8月30日,教育部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口前,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共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这进一步证实了①教育在人的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③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有中国声音,更要有中国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
2、心价值体系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②为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③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越来越多地利用航拍机、微型摄像机等新技术、新装备对大型活动进行了全景式、立体化直播。这表明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A.已经完全超越时空局限B.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C.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D.导致了旧的传媒的消失4.清乾隆年间,土尔扈特人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
3、,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①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②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③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④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谜语又称为叟辞、隐语等,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它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们通过谜语大会、谜语大,赛、灯谜大赛等,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广泛参与,这样做旨在①激发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②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引领社会思潮③满足群众精神
4、文化需求,保障基本文化权益④培养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启迪人的智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下图漫画中的现象①说明腐朽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说明封建思想与陋习根深蒂固③需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④表明传统习俗代表的文化是落后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拼经济、拼管理”到“拼文化”的阶段,城市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竞争,呈现出“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新格局。如果你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可用到的论据最合适的一项是( )A.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城市文化B.文化对城市发展具有核心决定作用
5、C.文化是影响城市综合实力的长期战略性因素D.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8.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不少业界营销大牛长期致力于微信营销或者微信营销培训,并做出多起成功的微信营销案例,微信营销为不少人或企业带去了可观的商业回报。材料表明①文化创作者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④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是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自由、人权、公平、法治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0.如果把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
6、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习惯于用刀叉吃饭。如果把刚刚出生的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抚养,那么他一定是说汉语并习惯于用筷子吃饭。这说明A.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他所生活的家庭B.人的文化素养不是遗传的,而是人类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C.文化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D.文化是人与生俱来的11.家书,不仅是家人亲友间沟通信息、表达情感的传统方式,更铭刻着家风家训,凝聚着家国情怀,折射着时代变迁。这表明家书A.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B.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的C.能弘扬传统美德,引领社会思潮D.与同时代的经济、政治相互依赖12.中华大地,地域辽阔,仅汉语方言就
7、可以分为北方话、广东话、江浙话、福建话、湖南话、江西话、客家话,方言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我国方言①魅力独特,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②绚丽多彩,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③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④千差万别,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被批评为“浅阅读”。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对于如何实现“碎片化阅读”由浅到深的转化,有学者提出可以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