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验室安全论文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验室安全论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摘要:本文对理工科高校各类实验室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主要从人为因素和物理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避免不安全因素发生、制定安全急救训练及措施、废液的管理、加强实验安全教育等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人为;物理;完善 在理工科高等院校实验室内使用的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对具有易燃易爆压力容器和物品、具有放射性和辐射物质等危险品的管理尤为重要。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巨大损失,也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科
2、研工作的开展。因此,针对理工科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和紧迫。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核心内容是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人身伤害、仪器设备损坏和环境破坏事件的发生,从而达到对人、财、物及环境的最大保护。因此,分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引起因素,总结以往事故的经验教训,建立安全防范机制,建立应急处置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不安全因素分析 实验室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原因是存在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环境是指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化学药品等物理因素处于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则是指人的不安全因素。 1.环境因素 不安全的环境因素是指仪器设备、配套
3、设施、化学药品等物理因素处于不安全状态从而造成事故。 (1)剧毒、易致毒危险化学品 一般理科类学校实验室内使用的化学药品大多数都是易致毒危险品,加之个别实验中也存在剧毒或易爆物品,若操作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 (2)易燃、易爆气瓶和压力容器 气瓶和一些压力容器存在于大多数实验室中,若不定期检查,加强防范措施,和规范操作流程,极易导致火灾和爆炸。 (3)放射性物质 随着各个学科的发展,具有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源的实验室逐渐增多,因此对这类物质的防范更应加强。 (4)化学污染 有毒、有害化学废液、废物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
4、如化学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出,导致环境及地下水污染;未经高温焚烧或不深埋的实验动物,导致病毒传染;随意乱倒化学废物、废液导致伤及无辜,甚至必须付出很高的代价来治理环境。 2.物理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是指仪器设备、特种设备、压力容器、水源、电源、热源、辐射源等因素引发的事故。 (1)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事故分仪器伤人和设备损坏,原因是缺乏保护装置和设备老化、超负荷、超载使用造成。特种设备的使用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或防护措施不当引起的事故。 (2)电器火灾 部分高校供电设备设施陈旧,线路老化,乱搭乱接等现象,极易引起短路,防火能力低,操作人员用电
5、不慎,电气火灾和触电、灼伤或电休克等事故。 (3)压力容器 实验室中常要用到煤气、氢气、氧气、液氨、液氮、液氦等压缩气体,盛装这些气体的容器是移动式的,搬运时的碰撞、安置时的位置不当(烈日爆晒、靠近高温热源等)、未固定、易燃和助燃气体放置在一起;一些实验室也存在部分高压容器,如:高压灭菌锅、高压釜等容器。如这些压力容器使用时不慎泄漏或操作不当等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及环境污染的事件。 (4)渗漏水灾 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分布安排不够合理,一些精密仪器或化学药品实验室安放位置靠近窗户,当一时疏忽,忘关窗户造成雨水飘散;或是上一层实验室忘记关闭水
6、龙头,造成屋顶渗漏,损坏下层实验室仪器的现象发生。 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实验室管理人员或指导教师,思想上麻痹大意,生活上精神不佳,能力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等。 (1)管理体制 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由学校办公室或保卫处负责牵头,但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非常丰富,不止是简单的防火和防盗,还涉及一些专业技术防护、防范知识,若这些高校没有专门的部门、没有专业人员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排查和完善,就会造成许多管理漏洞、盲区、责权不清晰等巨大隐患。 (2)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淡薄。往往在实验课程前,教师都会对实验学生进行安全
7、教育,但是经常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未真正重视。此外,当发生事故后,有些教师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手足无措,不能使事故消灭或减免到最小,从而避免酿成大的事故。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 1.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是进行各种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场所,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应急预案、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管理办法、放射性防护管理制度、实验室“三废”处置
8、管理办法、易燃、易爆及剧毒化学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定期安全排查制度等。 在各种安全制度中,尤其要搞好岗位责任制的建设,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