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到田野

从文本到田野

ID:33297146

大小:248.2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3

从文本到田野_第1页
从文本到田野_第2页
从文本到田野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文本到田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哆‘≮鸯笳剀滂·从“文本"到“田野"●2010年第6期(综合研究)●——历史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转换暨爱民+【摘要】获得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是高校历史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内在关联,要求相关的历史专业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寻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满足人才目标的实际要求。在此意义上,改革历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从“文本”走进“田野”,将在历史的“田野”中赋予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和目标,从而使实践教学具有新的意涵。【关键词】历史的“田野”;实践教学;模式

2、转换一、“知识”和“能力”的目标与传统模式的疏离关于“知识”与“能力”及其两者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在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中,作为对象性存在的“知识”不断被强化,“能力”的目标却在不经意间被忽视了。今天,高校历史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已经被提出了新要求,固有的认知秩序和传统的知识获取与应用方式被打破,“能力”及其具体化的要求也日益凸显。在许多人看来,它甚至超出了“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主探索和研究性学习的切实展开,培养高校文科生综合能力和人文关怀更成为当下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和研究中的时髦话题。其实,不仅在社会

3、与市场,而且就主体的存在性意义层面,“历史”的重要性亦毋庸多言。但现实的问题是,从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层面而言,历史专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旅游式”或“参观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既与历史作为一种知识的本身形成了鲜明反讽,又难以符合社会实际对人才素质的多元要求,最终造成与“知识”和“能力”的人才目标的疏离。故应该在专业课程教学的问题,

4、:作一些反思。众所周知,专业基础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是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两大基本目标(有人提出还有素质目标,笔者以为可以归人专业能力之中)。因此,在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专业基础

5、知识和具体能力要求均作为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或直接目标被整合在一起,两者并非对立,而是应用能力作为一个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的直接目标,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有一种不可割离的依存性,基础知识是应用能力的基础所在和应用对象。尤其是对于在专业理论和学习方法上尚有欠缺的部分学生而言,能力训练必须建立在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离开了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培养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高等学校历史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在踏踏实实地进行专业知识系统建构,完善、夯实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的同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实

6、际,探寻多元的教学方法、实践模式和教学目标的实施途径。激活学生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总结的能力。有计划、有准备、有组织地走进历史的“田野”,开展历史学的田野调查工作,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二、历史课程的“田野”实践模式对于当下普通高校历史专业的学生而言,一般意义上,“田野”调查的地点应该由专业课教师来选定。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一些相关的疑问接踵而至,许多教师对在历史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介入“田野”实践模式及其内容的必要性与有效性提出了疑问。当然,这种怀疑可以理解。因为人们通

7、常认为,对人类学或者社会学专业的课程教学而言,“田野”实践是合理且必要的。但历史学则因其自身知识特点及其构成方式、写作语言、叙事手法等,显然不太适宜于“田野”。因为至少在时间的意义上,一切历史的“知识”总是属于“过去”的。然而,笔者以为,“历史知识”并非只存于博物馆、图书馆之“文本”中。“田野”中仍现存有大量的“历史知识”,它们是历史学专业课程之“教”与“学”的材料和依据,知识、能力甚至情感的目标,在“田野”中都有集中而具体的体现。其实,“田野”实践的过程,也是主体的物质性和心灵性行为相结合的过程,思维的各

8、个元素整齐一致的参与、完成了整个的知识由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认识主体在“田野”实践中获得真切而又细腻的历史感受,了解基本的历史事项并构建基本观点,作出事实判断进而形成价值选择,主体的能力在科学的“田野”实践中得到提升。同时,在“田野”中所形成的历史观念往往能参与到主体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型。所以,我们也应认识到。毒【作者简介】暨爱民,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南吉首416000)万方数据“田野”实践也是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时甚至因为其更有吸引力而成为非常有效

9、的途径,作为历史相关课程的教师亦应视其为人才培养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在“田野”实践具体展开的过程中,虽然在进入“田野”之前,已经进行过相关“田野”工作的培训,并确定了具体的实践内容,但真正在进入“田野”之后,大多数学生仍是不清楚具体该怎么来展开相应的调查工作。这种情况的普遍化,足以提示教师,学生在理解“田野”实践这一有目的性的学习行为时可能陷入了一个误区,即对事前精心设计的“田野”实践的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