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84148
大小:435.0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2-23
《《内经知要》读书札记-作者:池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经知要》读书札记自从《医人异事》陆续贴出之后,有不少同学在回帖中表示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兴趣,并且希望我能写一点纯粹的关于传统文化的东西,可是这个命题忒大了点儿,是大学问家们才做得起的事情。我一个小大夫,把肚里这点糟粕都吐干了,恐怕也凑不成一本儿。事有凑巧,这月初几位同学在网上开了《内经知要》的学习课,推选我做学习小组的组长,逼我每天讲几句读书的心得。几天下来,竟然也凑了不少句。于是整理了一下,斗胆贴到网上来,给对中医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做一个借鉴和参考。学生纯粹班门弄斧,其中的错谬难免贻笑大方,还请各位天涯的高人不
2、吝指正。释题最近传统医学被炒得很热,讲《内经》、讲保健的书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这是好事,也是大势所趋。按照传统医学中五运六气的记时方法,三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周”。自从1949年我国建国以来,头三十年是以军事建设为中心,再三十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今年恰逢建国六十年,我国已经度过两纪一周,物质文明建设已经初见成果。推测一下,接下来的一周主题差不多该换成精神文明建设了,从此以往的若干年,必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时刻。现在举国掀起读诵经典、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真是顺应天命,顺遂潮流的好事情。我们大家也都来做个弄
3、潮儿,找出在角落里蒙尘的典籍,好好学习一番吧。《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义理深邃广远,文句古奥晦涩,不适合初等学者研读学习。明代名医李中梓先生,选辑了《内经》中的经典辞句,给我们编著了一个《黄帝内经》的节略本,供我们学习参考。这个事情真是功德无量,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们站在《黄帝内经》渊博的大海前望洋兴叹的时候,体贴温存的李中梓老师的递给我们一瓶由他自己过滤生产的“念莪牌纯净水”,这就是《内经知要》。我手里的本子,是清代名医薛雪重校过的版本。薛雪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和那个著名的叶天士都是江苏吴县人,而
4、且两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都是当时声名显赫的大医家。但是两个人理论见地不同,谁也不服谁,所以经常互相抨击。薛雪不但把自己的住处命名为“扫叶山庄”,还自称为“扫叶山人”。叶天士呢,就管自己的书房叫“踏雪宅”。以此表明互相鄙视的意思。据说后来叶天士的母亲生病了,作为儿子,叶天士不敢给母亲吃药性猛烈的方剂,所以导致老太太的病迁延不愈。后来薛雪听说这件事情,就笑叶天士没有胆气,顾虑太多,说如果药物能够对症,是不会对人造成伤害的。后来这个话又传回叶天士的耳朵里,一语惊醒梦中人。给叶老太太吃了猛药,结果老太太的病很快就好了。然后,叶
5、天士亲自登门感谢薛雪的指点,后来俩人尽释前嫌,成为好朋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古至今喜欢讲八卦、嚼舌头的人一直都很多,但是在无意之中他们也曾做过一些有益于别人的事情。囧。俗话说“医不自治”就是这个道理,传统医学作为一种依靠医师个人经验和判断能力为诊治手段的医疗方法,医师心理状态的平衡和稳定非常重要。医师自身和亲人的疾患,通常或因为过度的轻视或重视,影响医师的判断能力,从而导致诊疗失误的产生。大家记不记得《大宅门》中有段戏,是白景琦他妈白文氏得了病,是请别的医师来看诊,自己家名医不少,一点也派不上用场,就是这个“医不自治
6、”的道理。好吧,今天我们先讲这些,很多都是闲话,正文的内容,从下一节开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这个间隙,去找一下配套教材,再见。作者:池草提交日期:2009-03-0818:41道生老子一直是一个神秘又深沉的老头子,因为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长出了白色的胡子。他的形象最适合做古代文明的代言人,神秘、奇异、不能用常理琢磨。他的个人著作《道德经》的开端说: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嗯,几个字绕来绕去的绕几下,就先把我们给绕晕了。可道不可道,玄玄又玄玄,你到底啥意思啊?一着急就把书给扔了,不能接受就扔墙角,不能理解就
7、囫囵吞。这是我国历来的优良教育传统,记得以前我的祖父教我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我很惶恐的问祖父这篇讲的是什么意思,祖父板着脸,说:不必问,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是读几遍之后我已兴味索然,直到有一天读过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才对《大学》这一篇的内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正如西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人民眼中也有一千个老子和他的“道”。这六个字让古今学者,纠结争论了几千年。根据1973年出土的帛书《道德经》这一句原文应该是:道,可道,非恒道。在汉代为了避文帝刘恒的讳,于是把“恒”字篡改为“常”,本来就已经很玄了,这
8、样一改,还真是玄之又玄,引发了无数为求甚解的同学们的揣摩和猜测。据说《道德经》这书并不是老子本人写的,而是他在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的任期内,利用职务之便对上古时期的图书做的摘抄笔记。这样的事情我小时候也做过,曾经有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记录读书时看到的让我十分得意的名人名言,后来觉得有些人的话纯粹是蒙人,于是逐条删批,最后批得一条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