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分析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分析

ID:33277917

大小:22.93 M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2-23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分析_第1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分析_第2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分析_第3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分析_第4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博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所院:姓名:指导教师:导师小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完成日期:学校代码:学号:北京协和医院常晓燕陈杰教授陈杰教授、卢朝辉教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型)胰腺癌的分子病理学研究2012年5月8日10023ZB200702l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目录目录⋯⋯⋯⋯⋯⋯⋯⋯⋯⋯⋯⋯⋯⋯⋯⋯⋯⋯⋯⋯⋯⋯⋯⋯⋯⋯⋯⋯⋯⋯⋯⋯2中文摘要⋯⋯⋯⋯⋯⋯⋯⋯⋯⋯⋯⋯⋯⋯⋯⋯⋯⋯⋯⋯⋯⋯⋯⋯⋯⋯⋯⋯⋯..3英文摘要⋯⋯⋯⋯⋯⋯⋯⋯⋯⋯⋯⋯⋯⋯⋯⋯⋯⋯⋯⋯⋯⋯⋯⋯⋯⋯⋯⋯⋯..6英文缩略词⋯⋯

2、⋯⋯⋯⋯⋯⋯⋯⋯⋯⋯⋯⋯⋯⋯⋯⋯⋯⋯⋯⋯⋯⋯⋯⋯⋯⋯9—jL—.L日Ⅱ舌⋯⋯⋯⋯⋯⋯⋯⋯⋯⋯⋯⋯⋯⋯⋯⋯⋯⋯⋯⋯⋯⋯⋯⋯⋯⋯⋯⋯⋯⋯⋯10技术路线⋯⋯⋯⋯⋯⋯⋯⋯⋯⋯⋯⋯⋯⋯⋯⋯⋯⋯⋯⋯⋯⋯⋯⋯⋯⋯⋯⋯⋯..13实验材料⋯⋯⋯⋯⋯⋯⋯⋯⋯⋯⋯⋯⋯⋯⋯⋯⋯⋯⋯⋯⋯⋯⋯⋯⋯⋯⋯⋯⋯..14实验方法⋯⋯⋯⋯⋯⋯⋯⋯⋯⋯⋯⋯⋯⋯⋯⋯⋯⋯⋯⋯⋯⋯⋯⋯⋯⋯⋯⋯⋯..19结果⋯⋯⋯⋯⋯⋯⋯⋯⋯⋯⋯⋯⋯⋯⋯⋯⋯⋯⋯⋯⋯⋯⋯⋯⋯⋯⋯⋯⋯⋯⋯..26讨{仑⋯⋯⋯⋯⋯⋯⋯⋯⋯⋯⋯⋯⋯⋯⋯⋯⋯⋯⋯⋯⋯⋯⋯⋯⋯⋯⋯⋯⋯⋯⋯..65小结⋯⋯⋯⋯⋯⋯⋯⋯⋯⋯⋯⋯⋯⋯⋯⋯⋯⋯⋯⋯⋯⋯⋯⋯⋯⋯⋯⋯⋯⋯⋯..

3、77参考文献⋯⋯⋯⋯⋯⋯⋯⋯⋯⋯⋯⋯⋯⋯⋯⋯⋯⋯⋯⋯⋯⋯⋯⋯⋯⋯⋯⋯⋯..78纺;述⋯⋯⋯⋯⋯⋯⋯⋯⋯⋯⋯⋯⋯⋯⋯⋯⋯⋯⋯⋯⋯⋯⋯⋯⋯⋯⋯⋯⋯⋯⋯..83附录⋯⋯⋯⋯⋯⋯⋯⋯⋯⋯⋯⋯⋯⋯⋯⋯⋯⋯⋯⋯⋯⋯⋯⋯⋯⋯⋯⋯⋯⋯⋯..87致谢⋯⋯⋯⋯⋯⋯⋯⋯⋯⋯⋯⋯⋯⋯⋯⋯⋯⋯⋯⋯⋯⋯⋯⋯⋯⋯⋯⋯⋯⋯⋯..89个人简历⋯⋯⋯⋯⋯⋯⋯⋯⋯⋯⋯⋯⋯⋯⋯⋯⋯⋯⋯⋯⋯⋯⋯⋯⋯⋯⋯⋯⋯..90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文摘要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是胰腺癌最重要及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WHO将其分为IPMN伴轻度不典型增生、IPMN伴中度不典型增生、IP

4、MN伴重度不典型增生及IPMN相关浸润性癌;该分类决定着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根据肿瘤细胞内粘液,又分为胃型、肠型、胰胆管型和嗜酸细胞型。目前仅凭借基本的HE形态,有些病例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很大,并且重复性较差。本研究筛选出我院2000—2009年61例IPMN,调阅所有石蜡包埋的切片,从病案室查阅病例,补充临床资料;电话和门诊随诊病历查询患者的预后情况,应用1.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UCI,MUC2,MUC5AC,B-catenin,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情况及Ki一67增殖系数;2.应用RT—PCR方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评估不同分类IPMN之间的差异;3.PCR

5、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CTNNBI的基因突变;4.核酸锁定原位杂交检测hsa—mir一96和hsa—mir-21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5.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以期从DNA、micro-RNA和蛋白水平了解IPMN各级病变的差异,探讨IPMN进展到浸润性癌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1.临床病理结果显示IPMN有33例发生在胰头部,14例发生在胰体尾部,14例全胰均见导管内病变;平均发病年龄为61.8岁。37例首发症状为腹部不适,14例为查体发现。61例影像学均发现胰管扩张或胰腺囊实性肿物。大体上,32例为多房囊肿,囊内含粘液并见乳头状肿物,胰腺导管扩张,

6、13例为实性结节。胃型16例(26%),肠型21例(34%),胰胆管型21例(34%),嗜酸细胞型3例(5%);IPMAl3例(21%),IPMBl2例(20%),IPMC7例(11%),IPMC-129例(48%)。29例IPMC—I有导管腺癌23例(79%),胶样癌4例(14%),分化不良癌和筛状癌各1例(3%)。12例浸润深度≤0.5cm,15例浸润深度≥icm;16例浸润癌局限在胰腺范围内,13侵犯胰腺周围脂肪组织,6例有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65岁、发生在胰头部、有慢性胰腺炎病史、肿瘤直径>3cm均与浸润无关,肿瘤直径>5cm,P=O.024<0.05,具有统计

7、学意义,提示肿瘤直径>5cm与IPMN发展到浸润性癌有关联。年龄>65岁、发生在胰头部、有慢性胰腺炎病史、肿瘤直径>3cm、肿瘤直径>5cm,与肿瘤良恶性无关,仅与性别有关系,女性患者发生恶性IPMN的可能性更大。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7例做了免疫组化,MUC5AC、E-cadherin、岱一catenin的阳性率分别为89%、91%和100%。MUCl总阳性率为30%(17/57),胰胆管型阳性率为74%(14/19),其他类型仅3例阳性;IPMC一工阳性率为65%(17/26),非浸润性IPMN阳性率为0;均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