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六校联考2010-2011学年高三语文试题

四地六校联考2010-2011学年高三语文试题

ID:33254978

大小:24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23

四地六校联考2010-2011学年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四地六校联考2010-2011学年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四地六校联考2010-2011学年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四地六校联考2010-2011学年高三语文试题_第4页
四地六校联考2010-2011学年高三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地六校联考2010-2011学年高三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四地六校联考2010-2011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1)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故不积跬步,                    。(3)    ,青雀黄龙之舳。(4)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5)芳与泽其杂糅兮,。(6)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7),砯崖转石万壑雷。(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9),

2、泣孤舟之嫠妇。(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4题。(9分)答谢民师推官书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

3、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  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所须惠力法雨堂两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

4、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经进东坡文集事略》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坐废累年坐:因为B.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质:形式C.若正言之正:正确D.至与司马相如同科同科:相提并论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为之舟A.言之不文,行而不远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嬴乃夷门抱关者也C.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D.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5、的一项是()A.苏轼在文中对“辞达”和“文采”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只要达到了“辞达”,那么“文采”也就自然而然地跟着而来并且用之不竭。B.苏轼在文中对杨雄鄙薄辞赋的错误进行指评,指出他错就错在不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出发,而单纯从文章的形式上去结论。C.苏轼在文中对谢民师诗文的推重,实际上是对自己文学创作见解的肯定。即文学创作一方面要追求表达的最大自由,应该承“行云流水”一样生动活泼而没有限制,另一方面它又要以“止于所不可不止”为条件。D.本文倡导文理自然,要求作家深切体物,排斥内容浅易而为艰深之文,表现苏轼单纯的文学见解。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6、)(1)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阅读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1)首联描绘了一幅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