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ID:33251176

大小:607.50 KB

页数:110页

时间:2019-02-22

上传者:U-5734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6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的溶解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质2.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导电的原因情感目标: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学习重点及难点: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溶液的性质学习难点:从微观上来认识溶解、乳化、溶解热效应以及溶液的导电性探究活动:1.几种物质在水中分散情况,探究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共同点及其区别2.物质溶解至水中的温度变化情况3.通过溶液的形成,探究导电性的原因知识预备: 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及其应用事例应用洗衣粉分散到水中洗涤衣服将青霉素粉末分散到NaCl溶液中有利于注射及吸收将奶粉、速溶咖啡分散至水中饮用氢氧化钙粉末分散至水中粉刷墙壁知识整理: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实验: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及讨论、分析被分散物质原有状态振荡后实验现象分散微粒静止后现象分散特征共同点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 K+、MnO4-不分层不沉淀无明显变化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无色晶体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Na+、Cl-氯化铁黄褐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黄色Fe3+、Cl-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蓝色Cu2+、SO42-蔗糖无色晶体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蔗糖分子粉笔灰 白色固体不溶解,液体变浑浊固体小颗粒产生沉淀不均一不稳定食用油黄色液体不溶解,液体变浑浊液体小液滴产生分层2.结论(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a.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c.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b.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P.S.注意: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溶液中的分子、离子等微粒是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3.物质溶解的现象 (1)颜色: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FeCl3溶液是黄色的,FeSO4溶液是浅绿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NaCl溶液等则呈无色。(2)温度改变(溶解的热效应):溶解的过程可能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实验: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水12/溶解硝酸铵固体3-9溶解氯化钠固体120溶解氢氧化钠固体31+19解释:(1)固体溶解的过程,实质就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脱离了固体,一部分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而扩散到液体中。而溶液大部分的颜色,就是因为其水合离子的颜色。(2)在溶解的过程中,实质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的过程,该过程要放出热量,因此,溶解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关键就是看这两方面能量的比较了,如: NaOH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放热;NaCl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差别不大,温度不变;NH4NO3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吸热。4.乳化现象及乳化剂(1)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染、污水处理等。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实验:水、蔗糖和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如课本P157所示实验装置,首先测得烧杯中冰水与食盐的混合物温度为-6℃水蔗糖水食盐水凝固点/℃0-2-3(1)少量固体溶于水,能使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实验:溶液导电性实验样品 蒸馏水蔗糖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氯化钠固体现象电珠不亮电珠不亮电珠亮电珠亮电珠亮电珠不亮微粒H2OH2O,蔗糖分子H2O,Na+,OH-H2O,Na+,Cl-H2O,H+,SO42-Na+,Cl-结论不导电不导电导电 导电导电不导电(2)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溶液导电性原因的探究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三者能导电,它们在组成上共同特点是都含有水和离子;而蒸馏水、蔗糖溶液不能导电,区别就在于没有离子,而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区别则在于没有水。因此,对于溶液导电性的原因,就是在溶液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固体虽然具有离子,但是呈晶体状态时,氯离子和钠离子位置相对比较固体,不能自由移动,因此就不能导电。而硫酸虽然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是当它溶解于水中时,由于水的作用,把硫酸分子解离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而稀硫酸就能导电有关问题:(1)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答:固体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了(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答: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水的沸点升高(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答:增强水的导电性例题:例1厨房里有体积相同的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较浓的食盐水,请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将它们区别开来。分析:该题是开放性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1)根据味道不同,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水,无味的是蒸馏水;(2)根据密度不同,测密度:密度大的是食盐水,密度小的是蒸馏水。用相同体积的木块分别浸入两种液体里,浸入木块的体积小的是食盐水,浸入木块体积较大的是蒸馏水; (3)分别取少量的两种液体,放在蒸发皿中进行加热,蒸干后有白色晶体出现的是食盐水,无残留物的是蒸馏水;(4)根据导电性不同:能导电的是食盐水,不能导电的是蒸馏水;(5)根据凝固点不同:凝固点高的是蒸馏水,凝固点低的是食盐水;(6)根据沸点不同:沸点高的是食盐水,沸点低的是蒸馏水。例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B.溶液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是由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D.水是常见的溶剂,溶剂不一定是水分析:植物油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而不是乳浊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溶液中可以同时溶解几种溶质,如NaCl和KNO3同时溶于水而形成的混合物也是溶液,溶质就有两种了。水是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如碘酒就是碘溶解在酒精中而形成的溶液,故选D。例3一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固体,则小球将()A.上浮B.下沉C.不变D.无法判断分析:向水中加入食盐,会使液体的密度增大,由浮力公式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上浮,选A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掌握溶剂、溶质、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判断溶液的溶质与溶剂;2.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熟练完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能力要求:能够利用所学的溶液质量关系,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情感要求: 感受溶液组成的判定对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离不开溶液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溶质、溶剂的判断。2.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溶液稀释的计算。学习难点: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探究活动: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定知识整理:一.溶液的组成1.溶质、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如:NaCl固体溶于水中后形成氯化钠溶液,溶质为NaCl,溶剂为H2O;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盐酸,溶质为HCl,溶剂为H2O;(2)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将90mL的汽油与10mL的植物油混合形成的溶液,汽油为溶剂,植物油为溶质(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把水看成溶剂,其他物质为溶质;如:将90mL的酒精与10mL的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酒精(4)当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要判断准确溶质如:将CO2气体通入水中后得到的溶液,溶剂是水,溶质应该为碳酸。 (5)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都是水溶液(四氯化碳、汽油、酒精等也是常见的溶剂)例1.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溶液名称盐酸稀硫酸石灰水白磷的四氯化碳溶液硝酸钾溶液医用酒精铁和盐酸反应后的溶液碘酒溶质HClH2SO4Ca(OH)2白磷KNO3酒精FeCl2碘溶剂H2OH2O H2O四氯化碳H2OH2OH2O酒精2.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m(溶液)=m(溶质)+m(溶剂),即溶液的质量就有加和性;V(溶液)≠V(溶质)+V(溶剂),即溶液中体积不具有加和性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粗略的表达:浓溶液和稀溶液(2)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意:(1)质量分数一般是呈小数,为比值,没有单位;(2)分子分母中单位应该相同;(3)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也有体积分数。二.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g溶液,蒸干后得到2.8g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ω(KCl)=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kg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kg×16%=24kg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kg-24kg=126kg 答:配制150kg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kg和水126kg。3.溶液稀释和浓缩问题的计算。例3?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50g×98%=x×20%x=345g需要水的质量为:245g-50g=195g答:把50g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g。例4:有Ag质量分数为15%的NaNO3溶液,若想将其质量分数变为30%,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掉溶剂的1/2B.蒸发掉(1/2)Ag溶剂C.蒸发掉溶剂的15%D.加入(3/20)AgNaNO3E.加入(3/14)AgNaNO3解析:设蒸发掉的溶剂质量为χ,据定义式:[Ag×15%/(Ag-χ)]×100%=30%解得χ=(1/2)Ag选B设加入溶质的质量为y,据定义式:[(Ag×15%+y)/(Ag+y)]×100%=30%解得y=(3/14)Ag选E则正确选项为B、E4.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例532.5克锌与密度为1.30g/cm3的硫酸溶液100毫升恰好完全反应,计算:(1)可制得氢气多少克?(2)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3)反应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此题综合了不少知识内容,其中包含了密度、体积、质量换算,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包含在内。注意写出完整的方程式并将纯量代入方程式。溶液中只有参加反应的溶质才能代入方程。  解答:设可得氢气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为z,硫酸溶质为y    (2)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3)硫酸锌溶液质量分数为 点拨:此题的关键步骤在于求反应后的溶液。求该溶液有两个作法(一),总量守恒计算法。将反应物一边的除不溶于水的杂质也不参加反应的杂质不计再内其它物质全部加起来,叫总量。例如,溶液中不参加反应的水也再内。减去生成物中沉淀后脱离反应体系的质量还要减去生成物中的气体,因气体已挥发掉。(二)溶液组成计算法。生成物溶质加上水,水一般最多时有三处,反应物中有酸和碱等溶液,除溶质外余下的水量,和酸碱反应中和后生成的水。典型习题1.溶液质量分数是表示的一种方法,其数学意义是之比。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其20%表示的含义就是每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g。2、将30g氯化钠溶于70g水中,制取氯化钠溶液,则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中含H2SO4g,水g;100毫升20%的硫酸溶液(密度1.14g/mL)的质量是,其中含溶质H2SO4g,含溶剂水g。4、现有8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硝酸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溶剂的质量为。(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钠,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应加入硝酸钠g;(5)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应蒸发水g;(6)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则应加水g;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③④①②⑤D、②①④③⑤6、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有()A、加入固体氢氧化钠12.5gB、将溶液中溶剂水蒸发一半C、加入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D、蒸发掉50g水E、加入5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7、将m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8、在45g20%的KCl溶液中加入8gKCl后再加入14g水,所得溶液恰好为20℃的饱和溶液,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下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1)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①            ;②          。(2)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①②③10、汽车、电机车一般要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现用1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问:⑴1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其中溶质的质量为。⑵将1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28%的稀硫酸,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L,配得稀硫酸的质量为kg。11、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10℃20℃ 30℃40℃50℃60℃70℃NaCl35.8g36.0g36.3g36.6g37.0g37.3g37.8gKNO320.9g31.6g45.8g63.9g85.5g110g138g⑴通过分析上表数据,你有哪些发现?⑵写出KNO3和NaCl具有相同溶解度时的温度范围(限表中相邻两个温度之间)        ⑶在50℃时,100g水中加入90gKNO3,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      。 ⑷在10℃时,Na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KNO3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2、现有24%的硝酸钾溶液、2%的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和水。请选用上述不同的物质配制10%的硝酸钾溶液,将用量的最简整数比填入下表中相应的位置。24%硝酸钾溶液2%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水示例47方案1方案2方案3参考答案:1、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100,溶质氯化钠202、30%3、20,80,114g,22.8,91.24、⑴8g,72g;⑵8%;⑶28%;⑷10;⑸40;⑹805、A6、ADE7、C8、25.4%9、⑴①广口瓶塞放反了(或瓶塞放反了);②砝码和药品放反了⑵[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回答]计算错误如:①水算多了;②氯化钠算少了; 称量氯化钠操作错误如:③天平读数有误;④氯化钠和砝码放反了;⑤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未放纸片;⑥天平未调零等;用量筒量取水时错误如:⑦水量多了(或量取水读数时仰视);⑧氯化钠中混有杂质;⑨烧杯中有水等。10、(1)1840g,1803.2g4.6L6.44kg11、⑴①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明显;②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非常显著。⑵20℃~30℃。⑶185.5g。⑷大于。12、24%硝酸钾溶液2%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水方案119方案257方案345413、(1)计算:所需高锰酸钾的质量为400g×0.5%=2g,所需水的质量为400g-2g=398g,相当于398mL水。(2)称量:用天平称取2g高锰酸钾,放入500mL大烧杯中,用量筒量取398mL水,倒入盛有2g高锰酸钾的烧杯中。(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高锰酸钾完全溶解即可。 14、分三次漂洗好。提示:用4500g水一次漂洗“拧干”的湿衣服上含有洗涤剂的质量为:。分三次漂洗,第一次漂洗“拧干”的湿衣服上留有洗涤剂的质量为:第二次漂洗“拧干”的湿衣服上留有洗涤剂的质量为:第三次漂洗“拧干”的湿衣服上留有洗涤剂的质量为: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能够判断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3.认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4.认识结晶的两种方法和应用能力目标:1.能够从定义判断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2.能够通过物质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具体问题3.能够初步学会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情感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够利用已学的溶液知识来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结晶的两种方法教学难点: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有关应用,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探究活动: 利用实验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知识整理: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2.探究实验: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试管1234567物质1gNaCl1g蔗糖1gCa(OH)23gKNO33gKNO35mL食用油5mL食用油溶剂5mL水5mL水 5mL水5mL水5mL水5mL水5mL汽油温度室温室温室温室温加热室温室温现象全溶全溶不全溶不全溶全溶不溶溶解结论:(1)由2、3可知,不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有所不同;(2)由6、7可知,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有所不同; (3)由4、5可知,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在不同的温度下,溶解性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为: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等。应用:我们利用其他溶剂来溶解水不能溶解的物质如:氯仿溶解有机玻璃;酒精溶解香精;香蕉水用来溶解油漆等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注意点:a.必须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质量的溶剂。在某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溶剂中,对某种溶质来说已经是饱和了,但是改变温度或者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变得不饱和溶液了。如: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1.6gKNO3恰好得到了饱和溶液;如果是31.6gKNO3溶解在200g水中,就得到了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了;相似的,25℃时,100g水中溶解了31.6gKNO3得到的溶液也同样是不饱和溶液。b.必须指明是何种溶液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对于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仅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而其他物质可能还能继续溶解。如:20℃时,一定量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蔗糖,还可以继续溶解。(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依据:在不改变温度等其他条件下,往溶液中再加入该溶质,观察是否能够继续溶解。如果能够继续溶解,则在此温度下,该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而不能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当然,也具有特殊情况。(4)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都能形成其饱和溶液,而如酒精等,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所以不具有其饱和溶液。(5)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浓溶液是指一定质量的溶剂里含有较多溶质的溶液;稀溶液则是指一定质量的溶剂中含有较少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常温下的熟石灰饱和溶液,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Ca(OH)2为0.17g,为稀溶液。),不饱和溶液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是,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例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A.非常浓的溶液B.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C.很稀的溶液D.比该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浓分析: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其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浓。故答案应该选D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1.固体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是为了定量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强弱。公式:(2)理解定义中的注意点:a.定温:一定要指明温度。因为某种固体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溶解度有所不溶,故只有指明温度的溶解度才有具体的意义;例: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gA物质,在6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物质,则A和B的溶解度比较则是()A.A的溶解度大B.B的溶解度大C.二者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分析:由于溶解度定义可知30℃时A的溶解度为10g,60℃时B的溶解度为20g,但是由于所给的温度不同,故无法比较,应选D。b.定量:溶剂的质量有规定的值,为100g。溶解度是相对于100g溶剂中溶解的固体质量,并非是100g溶液;例: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ag,则此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A.等于a%B.小于b%C.大于a%D.无法判断 分析:由溶解度概念可以知道,A物质饱和溶液中每100g溶剂中含溶质ag,则溶液质量为(100+a)g,A的质量分数为:c.定态:溶液必须是饱和溶液的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最大量;d.定性:固体溶解度有单位,为克(g)。例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一定饱和B.20℃时100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C.20℃时136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D.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为36%分析:对于某一物质的溶解度一定要指明具体温度,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有所不同,所以A错误;溶解度定义中规定的是溶剂的质量为100g,而非溶液的质量100g,如果要使在20℃时NaCl饱和溶液中含36g溶质,溶剂质量为100g,溶液的质量为136g,故B错误,而C正确;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26.5%,D错误。归纳: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比较项目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意义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多少溶剂量100g不定温度一定温度下 没有规定状态饱和不一定饱和单位g1(为比值)关系式联系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3)溶解度的意义如:20℃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为36g。表示在20℃时,每36gNaCl固体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其饱和溶液也可表示在20℃时,每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36g。2.溶解度曲线(1)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a.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的是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即每一点都代表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或者说是相应的温度下达到饱和时,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b.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某一点,表示的是在该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的溶质未达到最大值,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c.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某一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d.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是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具有相同的溶解度。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a.大多数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的,如KNO3等属于“陡升型”;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如NaCl等属于“缓升型”;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的,如Ca(OH)2等属于“下降型”。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a.查找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b.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c.了解温度变化对某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及变化趋势;d.根据曲线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注:溶解度曲线中隐含条件为:溶剂质量为100g)5.影响气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除了与气体和水的性质有关之外,还与压强及温度有关。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三.物质的结晶1.晶体与结晶(1)晶体:是从溶液中析出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2)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在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2.结晶的方法(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的固体溶质,即缓升型的物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称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来获取硝酸钾晶体注意:固体溶质析出晶体后,往往需要过滤来获得晶体。 例题:试分离出硝酸钾中混有的NaCl杂质分析:本题要求分离硝酸钾与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根据题意,在混合物中的硝酸钾含量大,氯化钠的含量小。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显著减少,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可采用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使硝酸钾结晶析出晶体,再过滤获得较为纯净的硝酸钾晶体。答案:先将混合物溶于热水中制得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由于氯化钠的含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可能不析出晶体。过滤,滤出硝酸钾晶体,氯化钠遗留在溶液中)又如:试分离除去NaCl固体中含有的KNO3。答案:先将混合物溶于冷水中制成NaCl的饱和溶液(由于KNO3含量少,KNO3的溶解可能没有达到饱和),再升温蒸发溶剂,而析出NaCl晶体(由于KN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故KNO3不会从溶液中析出),趁热过滤,滤出NaCl晶体。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情感目标: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知识整理: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试样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水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结论:(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注意:(1)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实际是与待测溶液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其它颜色的物质,故酸碱指示剂一般用量为1~2滴,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3)石蕊试剂能够用来鉴定溶液的酸碱性,但是由于碱性溶液中呈现的蓝色与原先的紫色改变不大,我们一般是利用无色酚酞试剂。补充实验:实验过程: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向其中加入3mL左右的纯碱(Na2CO3)溶液,滴加2滴无色酚酞试剂,振荡后溶液变红,随后向该溶液滴入稀盐酸,变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实验现象:溶液由原来的红色变成了无色,并且在溶液中冒出大量气泡。原因解释:纯碱溶液属于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是当遇到盐酸后,能发生如下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后生成的溶质为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因此使酚酞褪色,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使得溶液中出现了大量的气泡。启示:我们所使用的酸碱指示剂不但可以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在某些溶液反应中,也可以用来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如上述实验中,逐滴加入至正好褪色时,说明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过氧乙酸等(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HCl==H++Cl-;H2SO4==2H++SO42-;(2)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NaOH==Na++OH-;Ca(OH)2==Ca2++2OH-;(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NaCl==Na++Cl-;NH4NO3==NH4++NO3-;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值1234567891011121314|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3.pH试纸的使用方法;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简单记忆为:蘸、涂、比注意:(1)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这种操作可能泡掉pH试纸上一部分指示剂,以致比色发生较大的误差;(2)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试,因为水润湿后的pH试纸将测定的是稀释后溶液的pH。(3)我们实验室一样使用的pH试纸是广泛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0-14的整数(4)为了比较精确的测定溶液的pH,我们可以用精密pH试纸和酸度计(pH计)来测量。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1.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血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酸碱度都接近于中性,而且变化极小;2.胃液的pH在0.9~1.5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铁屑都可被溶解,但胃本身却能安然无恙。因为胃里有一层“粘液屏障”,它是由粘液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出的一种胶冻状粘液,在胃粘膜表面构成一个保护膜,用来保护胃,防止胃酸对其本身的腐蚀及胃蛋白酶对胃本身的消化,还能防止粗糙的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3.大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在改良酸性土壤时,我们一般是使用熟石灰来调节其酸碱度。4.雨水一般呈略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例题选解例1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A.蓝色B.红色C.紫色D.无色分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是呈碱性的,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选B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使酸碱指示剂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在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石灰水变蓝色C.将酚酞试液加到某无色溶液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则该溶液为中性溶液D.人们通常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分析:A.不正确,酸碱指示剂中,如果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不是酸性溶液,而是碱性溶液;B.不正确,应该是石蕊试液变为蓝色,而不能说是石灰水变蓝色C.不正确,因为酚酞试液遇到酸性也不变色故选D。例3我省苏北有些滩涂地区的土壤被称为“盐碱地”,当地农民常用引进内河淡水浸泡再排水的方法改良土壤。若以土壤pH为纵坐标,浸泡水次数(m)为横坐标,下列能正确表示土壤pH变化的图像的是()ABCD分析:“盐碱地”,从字面上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土壤呈碱性,即pH大于7,当地人用反复浸泡和排水的方法改良,实际上是进行稀释,整个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直至变为中性为止,绝对不可能变为酸性,即不可能使溶液的pH小于7,故正确的图像应该选C。例4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A.偏低B.偏高C.相等D.无法比较分析:当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定时,会造成对待测溶液稀释,白醋是酸性的,如果稀释后,则该白醋的酸性减弱,pH值偏大。故选B。例5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A.把试纸浸在待测溶液中B.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分析:测定溶液pH的正确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同步习题 1.如果人体中的CO2不能顺利的排出体外,人体的血液pH将会()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2.用pH试纸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如果先将蒸馏水润湿,再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原氢氧化钠溶液实际的pH比较()A.偏低B.偏高C.相等D.无法比较3.下列溶液酸性最强的是()A.pH=0的溶液B.pH=1的溶液C.pH=7的溶液D.pH=14的溶液4.用稀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A.纯碱B.白酒C.白糖D.食醋5.某地农业科学工作者在进行“酸雨对农业生产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中得出酸雨的pH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酸雨的pH3.584.594.86小麦减产(g)1053根据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雨的pH越大,小麦减产幅度越大B.酸雨的pH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大C.酸雨的酸性越弱,小麦减产幅度越小D.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减产幅度越小6.苯甲酸可用作于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B.苯甲酸的pH大于7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7.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A.氢离子B.氢分子C.酸根离子D.酸分子8.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雪碧,下列有关雪碧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饮用雪碧后一段时内,人体内的血液的pH将上升B.夏天饮用冰雪碧,喝后不久打嗝,主要是因为雪碧受热,溶于其中的CO2溶解度变小,放出大量CO2气体C.往雪碧中滴入酚酞指示剂,雪碧会变红色D.喝雪碧后打嗝是一种热辐射的过程9.溶液的酸碱度用________表示,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__________,鉴别溶液的酸碱性常用___________。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则此溶液的pH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7,该溶液是无色酚酞显__________色,要使该溶液的pH值变大,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正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亚硝酸钠具有咸味,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但亚硝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食盐的水溶液呈中性。根据以上文字的叙述,鉴别亚硝酸钠溶液和食盐溶液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11.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A)、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B)和10%的紫色石蕊试液(C),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填序号,下同)________画上花,在蘸取________画上叶。将白纸挂起来,用_________向纸上喷洒即可。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的NaOH溶液呈_______性,因为________________。10%的H2SO4呈________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1)取3片维生素C药片,压碎后溶于10mL水中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水溶液呈__________性;(2)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请想一想,如何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了乳酸(C3H6O3),使人感到肌肉酸胀,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松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酸胀的感觉逐渐消失,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位于美国富兰克林的小依科庞德湖,湖水的pH时4.2,是世界上________性最强的湖,这种湖水是否适宜一般农作物的灌溉生长____________(填“是”或“否”)。15.某校“酸雨”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的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其数据如下表:测定时间5:055:105:155:205:255:305:35pH4.954.944.944.884.864.854.85 (1)根据所学的有关指示,推测“正常雨水”的pH__________7(填“>”、“<”、“=”),引起这种p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所降雨水是否为“酸雨”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3)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火力发电厂和一个炼焦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治理措施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三种能源)。16.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块土地上的酸碱度(写出主要的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17.雨水的酸碱度可以反映大气受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的情况。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定当地一次降雨时雨水的酸碱度(写出实验用品核试验步骤)18.焊白铁皮壶时,要用到盐酸,在实际操作中常用浓的NH4Cl溶液来代替盐酸,这个说明NH4Cl溶液呈酸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给予证明。19.稀硫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们已知道,在稀硫酸溶液中存在着水分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研究下面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已经由此得到的结论)参考答案:1.B2.A3.A4.A5.B、C6.B7.A.8.B9.pH值,pH试纸,酸碱指示剂,小于,无色,加水稀释10.酚酞试剂11.BAC,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碱性,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酸性,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12.(1)酸性(2)加食醋凉拌食用13.C3H6O3+3O2==3CO2+3H2O14.酸否15.(1)<空气中二氧化碳,遇雨水后生成了碳酸。(2)是。(3)硫酸厂生产的二氧化硫和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了酸雨。水能、核能、太阳能 16.用品:烧杯、玻璃棒、pH试纸、蒸馏水步骤:①用烧杯采集雨水样品一份;②取pH试纸一条,用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水样,滴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到土样的酸碱度。17.用品:烧杯、胶头滴管、pH试纸步骤:(1)用烧杯采集雨水样品一份;(2)取pH试纸一条,用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水样,滴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到水样的酸碱度。18.取用少量NH4Cl溶液于试管中,往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剂,发现试剂变红,则说明氯化铵溶液呈酸性。19.取少量Na2SO4溶液(内含有水分子、SO42-、Na+)放入一支洁净的试管,然后往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剂,结果紫色石蕊试液仍然呈紫色,说明紫色石蕊试剂变红不是由于水分子和硫酸根离子引起的,说明稀硫酸可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使由于H+的存在。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了解盐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用途;2.知道烧碱、消石灰、氨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3.认识强酸和强碱的腐蚀性;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4.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5.认识常见的酸、碱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2.初步了解在探究过程中应用归纳、总结等科学手段情感目标:从酸碱在生活生产应用,使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性质;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2.碱的性质3.复分解反应探究实验1.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的物理性质比较2.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比较3.碱的性质比较知识整理:复习:物质的分类酸、碱、盐的概念(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HCl==H++Cl-;H2SO4==2H++SO42-;电离通式:HnR==nH++Rn-;(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NaOH==Na++OH-;Ca(OH)2==Ca2++2OH-;电离通式:R(OH)n==Rn++nOH-;(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NaCl==Na++Cl-;NH4NO3==NH4++NO3-;一、常见的酸1.生活中常用的酸:胃液中含有的盐酸(HCl),蓄电池中含有硫酸(H2SO4),酸雨中含有的硫酸及硝酸(HNO3),食醋中含有的醋酸(CH3COOH或HAc);饮料中可能含有的碳酸、柠檬酸等 2.酸的分类:无氧酸(如HCl)、含氧酸(HNO3)等3.浓硫酸、浓盐酸和浓硝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溶质的化学式H2SO4HClHNO3颜色无色无色无色状态粘稠、油状液体液体液体气味无味刺激性气味刺激性气味浓度98%36%~37% 70%密度(与水比较)1.84g/mL1.17g/mL1.42g/mL敞开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白雾产生白雾是否具有挥发性不易挥发有挥发性有挥发性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露置在空气中后的溶液质量变大变小变小露置在空气中后的溶质质量不变变小变小露置在空气中后的溶剂质量 变大不变不变露置在空气中后的质量分数变小变小变小注意:浓硫酸具有一定的特性:(1)吸水性(物理性质)用于气体干燥,但除NH3等碱性气体除外[2NH3+H2SO4==(NH4)2SO4](2)脱水性(化学性质)——黑面包实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使之炭化。)(3)强氧化性,腐蚀性——与金属发生反应,不生成氢气而是水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如Cu)反应,如:Cu+2H2SO4(浓)△==CuSO4+SO2↑+H2O又如,浓硫酸与铁反应后,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4)浓硫酸的稀释:酸入水,沿器壁,不断搅拌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水,足以使水分沸腾,并且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就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致使水沸腾而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而造成事故。(5)安全事故的处理:首先迅速用抹布将其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3%~5%的NaHCO3涂敷。稀硫酸溅到皮肤上后,应该马上冲洗,因为随着稀硫酸中溶剂的蒸发,也会变成浓硫酸。4.酸的化学性质(1)实验: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化学性质的比较实验内容 现象与结论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将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酸溶液中镁条、锌粒表面出现大量气泡,并且放镁条的试管底部明显发烫。铜片表面没有明显变化。现象与稀硫酸相似注意:硝酸(包括浓硝酸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都不能产生氢气,因为其都具有强氧化性。酸溶液分别于生锈的铁钉反应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黄。过量的酸与铁钉反应,可能会有大量的气泡现象与稀硫酸相似酸溶液与石灰石作用石灰石表面有大量的气泡,一会儿就马上停止石灰石表面有大量的气泡冒出现象同稀盐酸相似总结:酸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因此酸溶液会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1)酸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A.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溶液变红色;B.无色酚酞试剂遇到酸溶液不变色。提醒:紫色石蕊试剂变色情况为:“酸红碱蓝”;是指示剂变色,而非待测溶液本身变色。(2)酸溶液与某些金属反应 酸溶液+(氢前)金属→盐溶液+氢气注意: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B.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反应有明显放热现象;C.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如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D.该类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如:Zn+2HCl==ZnCl2+H2↑;Fe+H2SO4==FeSO4+H2↑(3)酸溶液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溶液+金属氧化物→盐溶液+水注意: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酸中的原子团不变如:CuO+2HCl==CuCl2+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ZnO+2HNO3==Zn(NO3)2+H2O(4)酸溶液与某些盐反应酸溶液+盐→新酸+新盐注意:A.我们通常遇到的盐是碳酸盐,因此绝大部分反应是:酸+碳酸盐→新盐+水+二氧化碳如: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H2SO4==Na2SO4+H2O+CO2↑;K2CO3+2HNO3==2KNO3+H2O+CO2↑;MgCO3+CH3COOH==(CH3COO)2Mg+H2O+CO2↑;B.某些特殊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特殊的沉淀如:HCl+AgNO3==AgCl↓+HNO3;BaCl2+H2SO4==BaSO4↓+2HCl补充:Cl-及SO42-的检验 A.向待测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入稀硝酸溶液后,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含有Cl-,如果没有沉淀或者沉淀消失,则不含有Cl-。B.向待测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入稀硝酸溶液后,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含有SO42-,如果没有沉淀或者沉淀消失,则不含有SO42-。二.常见的碱1.有关碱的一些性质比较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烧碱、消石灰、氨水物理性质的比较烧碱消石灰氨水颜色白色白色无色状态片状固体粉末状固体液体气味无味无味有氨臭气味溶解性 易溶微溶易溶俗名烧碱、火碱熟石灰、消石灰烧碱、氨水露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烧碱露置在空气中,表面出现潮湿,这个现象称为潮解。同时氢氧化钠也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质变,生成碳酸钠。氨水露置在空气中,会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烧碱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具有滑腻感。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出现蓝色沉淀。CuSO4+Ca(OH)2==Cu(OH)2↓+CaSO4↓烧碱具有强腐蚀性,氢氧化钙和氨水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头发、鸡蛋清、植物油等发生化学反应,溶解其中的蛋白质。2.碱的共同性质由于碱电离后都能生成OH-,因此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如:NaOH==Na++OH-;NH3?H2O==NH4++OH-;(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A.紫色石蕊试剂或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溶液变蓝;B.无色酚酞遇到碱溶液变红(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碱溶液+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如:2NaOH+CO2==Na2CO3+H2O;Ca(OH)2+SO2==CaCO3↓+H2O;(3)能与某些盐反应碱溶液+盐溶液→新盐+新碱如:CuSO4+Ca(OH)2==Cu(OH)2↓+CaSO4;CuSO4+2NaOH==Na2SO4+Cu(OH)2↓Ca(OH)2+Na2CO3==2NaOH+CaCO3↓3.复分解反应: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以用:AB+CD==AD+CB表示特点:(1)反应物、生成物均只有两种化合物;(2)发生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3)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不改变。典型例题:例1.下列各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加的是()A.浓盐酸B.浓硝酸C.浓硫酸D.石灰水分析: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出HCl、HNO3气体,从而使其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其质量增加,石灰水中的Ca(OH)2能吸收空气中CO2生成CaCO3沉淀,使其质量增加。故答案为:C、D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Fe+6HCl==2FeCl3+3H2↑B.Fe2O3+4HCl==2FeCl2+3H2OC.Na2CO3+2HNO3==2NaNO3+H2O+CO2↑D.Zn+2HNO3==Zn(NO3)2+H2↑分析:A错,铁在置换反应中只能生成二价铁,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而不是FeCl3;B错,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物中,化合价应保持不变,因而该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D错,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只能生成水。故答案为C。例3某同学用一根玻璃棒蘸取少量稀硫酸,涂在蓝色石蕊试纸上,一段时间后,请你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并说明原因。 分析:稀硫酸是酸溶液,显酸性,故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一段时间后,随着试纸上的水分蒸发,稀硫酸也随之转变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某些物质脱水,试纸被脱水后炭化,所以,我们一段时候后可能可以看到试纸逐渐变黑。例4下列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快的是()A.ZnB.FeC.MgD.Al分析: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的速度,与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关,排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速度越快,剧烈程度越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Mg排在最前面,因此,放出氢气最快。故答案为C例5相同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最多的是()A.ZnB.FeC.MgD.Al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有这样的一个规律,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若生成盐中的金属元素化合价相同,则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氢气质量越大。Fe、Mg、Zn等都是+2价的,但Al等是+3价,Na为+1价,遇到此类情况,有个经验公式:氢气的质量=,故设金属的质量均为mg,则根据该公式代入计算。Zn、Fe、Mg、Al分别能放出氢气的质量为:,故答案为D例6下列区别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分别加入碳酸钠B.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C.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D.用pH试纸分别测其溶液的pH分析:A不正确,稀硫酸与稀盐酸均可以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相同,不能分别。B不正确,硝酸银与盐酸反应:AgNO3+HCl==AgCl↓+HNO3,现象为白色沉淀;硝酸银与硫酸混合后,2AgNO3+H2SO4==Ag2SO4+2HNO3;Ag2SO4微溶于水,看到的现象也可能是白色沉淀,故无法清楚的分辨;C正确,盐酸与氯化钡不能发生反应,而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白色沉淀,两者现象不同,故能分辨;D错误,pH只与氢离子浓度有关。答案为C。同步习题:1.下列物质①FeCl3②ZnCl2③CuCl2④AlCl3中,能用金属和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物质是()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质量相等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FeB.AlC.ZnD.Mg3.下列几种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溶质成分不变,但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浓硝酸D.石灰水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Fe+CuSO4==FeSO4+CuB.2H2O+O22H2OC.CO2+2NaOH==Na2CO3+H2OD.NaOH+HCl==NaCl+H2O5.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A.熟石灰、消石灰、CaOB.铁锈、氢氧化铁、Fe(OH)3C.生石灰、消石灰、Ca(OH)2D.烧碱、火碱、NaOH6.据报载,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为了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A.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C.将氯化钡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D.用土将泄漏的浓硫酸掩埋7.有些胃病是由于胃酸过多引起的,治疗的药物中常含有氢氧化铝,它的作用可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Al(OH)3+3HCl==AlCl3+3H2O,该反应类型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8.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无明显现象的是()A.锌B.硝酸钾溶液C.氧化铜D.氢氧化钾溶液9.某硫酸溶液分别于下列物质完全反应,所得的溶液酸性基本不变的是()A.氯化钡B.碳酸钠C.氢氧化钠D.氧化铜10.下列物质不能与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的是()A.稀硫酸B.盐酸C.硝酸D.浓硫酸 11.50g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蒸发后得到218g固体(已经换算成为硫酸盐),则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A.2gB.3gC.3.5gD.4.5g12.有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可一次鉴别它们的试剂是()A.稀硝酸B.氯化钠溶液C.稀盐酸D.石蕊试剂13.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有人用以下两个实验方案:甲方案:废铜硫酸铜[Cu+2H2SO4(浓)==CuSO4+2H2O+SO2↑]乙方案:废铜氧化铜硫酸铜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是因为它在空气中不仅易_____________,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且还能跟_________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该固体是否变质可选用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除去该杂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1)工厂烧煤的烟囱里冒出的烟气中含有SO2,常污染环境,为什么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该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石灰乳(氢氧化钙的悬浊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配制防治葡萄等作物病害的波尔多液。请你写出在配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稀硫酸去除铁锈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硝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有失去标签的硫酸、盐酸、氢氧化钠三瓶溶液。拟用BaCl2溶液和酚酞试液按下列步骤鉴别: (1)从三支试管分别移取各溶液少许作试样,向试样中分别滴加___________,如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所取得溶液是H2SO4,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剩余的两种试样各取少许放入另外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_____________,如发生现象为____________,所取得溶液为NaOH溶液。(3)无明显现象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蛋腐败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H2S),H2S气体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在空气完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硫和水。把H2S气体通入浓H2SO4中,发生的反应为:H2S+H2SO4(浓)==SO2+X↓+2H2O(1)上述内容中,属于H2S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H2S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H2S气体通入浓H2SO4中反应时,生成物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4)若尾气中含有H2S,用浓硫酸来吸收行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你来建议,你认为使用何种试剂能达到吸收的效果?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部分被氧化的铁片10g与20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3g,求该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参考答案:1.B2.B3.A4.D5.D6.A7.D8.D9.A10.C、D11.C12.C13.乙同学;(1)不产生污染性气体,(2)产生相同质量的硫酸铜,乙方案硫酸用量少;14.潮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15.(1)2NaOH+SO2==Na2SO3+H2O;(2)CuSO4+Ca(OH)2==Cu(OH)2↓+CaSO4; (3)Fe2O3+3H2SO4==Fe2(SO4)3+3H2O;(4)CaCO3+2HNO3==Ca(NO3)2+H2O+CO2↑;16.BaCl2溶液白色沉淀BaCl2+H2SO4==BaSO4↓+2HCl酚酞试剂试剂变为红色盐酸17.(1)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2)2H2S+3O2===2SO2+2H2O;(3)S(4)不行,产生的SO2气体仍然是污染性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H2S+2NaOH==Na2S+2H2O18.22.0%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2.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初步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类;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酸与碱的反应现象,得出中和反应中酸碱性变化及热量变化;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根据此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情感目标: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2.初步了解酸碱中和对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盐的分类及命名,中和反应探究实验: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与结论的分析;2.实验来检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知识整理:一.中和反应1.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滴加2~3d酚酞试剂,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现象,并且测量溶液温度。烧杯中液体呈红色;反应前溶液的温度为15℃左右。烧杯内溶液的颜色由红色突然变成无色反应后溶液的温度为25℃左右。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pH>7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NaCl为中性,pH=7:NaOH+HCl==NaCl+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取实验1后所得的溶液,滴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滴加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红色滴加NaOH后,溶液中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pH>7。3.取实验1所得的少量溶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观察。 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该固体为NaCl晶体。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若不滴加酸碱指示剂,反应无现象,无法判断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结论:(1)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一类反应,即:酸+碱→盐+水如:Cu(OH)2+2HNO3==Cu(NO3)2+2H2O;Ba(OH)2+H2SO4==BaSO4↓+2H2O(2)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A.酸性土壤可以用熟石灰来改良;B.胃酸过多,可以用氢氧化铝等来治疗;C.处理工厂的一些废水2NH3·H2O+H2SO4==(NH4)2SO4+2H2OD.昆虫叮咬的止痛、消肿酸性与碱性中和(涂肥皂水[碱性]或食醋[酸性])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复分解反应的类型:(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注:该反应大部分情况都能发生2HNO3+CuO==Cu(NO3)2+H2O;3H2SO4+Fe2O3==Fe2(SO4)3+3H2O;6HCl+Al2O3==2AlCl3+3H2O;(2)酸+盐→新盐+新酸这种反应类型包括两种:A.酸与碳酸盐反应,酸+碳酸盐→新盐+二氧化碳+水 2HCl+CaCO3==CaCl2+CO2↑+H2O;H2SO4+Na2CO3==Na2SO4+CO2↑+H2O;2HNO3+CuCO3==Cu(NO3)2+CO2↑+H2O;B.特殊盐与酸反应产生沉淀,可溶性的酸和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酸或盐。HCl+AgNO3==AgCl↓+HNO3;H2SO4+BaCl2==BaSO4↓+2HCl(3)酸+碱→盐+水注:该类反应大部分情况均可进行HCl+NaOH==NaCl+H2O;Cu(OH)2+2HNO3==Cu(NO3)2+2H2O;H2SO4+Ba(OH)2==BaSO4↓+2H2O;(4)碱+盐→新碱+新盐条件: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如:CuSO4+2NaOH==Cu(OH)2↓+Na2SO4;Na2CO3+Ca(OH)2=CaCO3↓+2NaOH;MgSO4+Ba(OH)2==Mg(OH)2↓+BaSO4↓(5)盐+盐=两种新盐条件: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如:CuSO4+Na2CO3=CuCO3↓+Na2SO4;NaCl+AgNO3=AgCl↓+NaNO3二.盐1.常见的盐:食盐(NaCl)、汉白玉中主要成分(CaCO3)、净水剂明矾含有的[Al2(SO4)3]、小苏打(NaHCO3)、2.盐的组成: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AnBm==nAm++mBn-;从盐的化学式可以看出,盐可以由酸和碱反应得到的如:K2SO4可由KOH和H2SO4反应得到的:2KOH+H2SO4==K2SO4+2H2O;KNO3可由KOH和HNO3反应得到的:KOH+HNO3==KNO3+H2O;CaSO4可由Ca(OH)2和H2SO4反应得到的:Ca(OH)2+H2SO4==CaSO4+H2O;KCl可由KOH和HCl反应得到的:KOH+HCl==KCl+H2O; 根据盐的组成,盐可以分为钠盐、钾盐等,或硫酸盐、硝酸盐等。3.盐的命名:酸根离子为无氧酸根离子的,命名为“某化某”,如:NaCl“氯化钠”,CuS“硫化铜”等,酸根离子为含氧酸根离子的,命名为“某酸某”,如:CuSO4“硫酸铜”,Fe(NO3)3“硝酸铁”等4.盐的溶解性(1)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2)碳酸盐除了K+、Na+、NH4+外,MgCO3微溶,其余都不溶,磷酸盐除了K+、Na+、NH4+外,其余都不溶;(3)盐酸盐除了AgCl不溶之外,其余都可溶的;(4)硫酸盐除了CaSO4、Ag2SO4微溶,BaSO4不溶,其余都可溶;(5)碱除了KOH、NaOH、NH3·H2O、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余都不溶。5.盐的化学性质(1)盐+盐→两种新盐注: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至少一种不溶(2)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溶液如:Fe+2HCl==FeCl2+H2↑;Cu+2AgNO3==Cu(NO3)2+2Ag;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在被置换出新金属之前;b.金属要除了Na,K,Ca等活泼金属,如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2H2O==2NaOH+H2↑,2NaOH+CuSO4==Na2SO4+Cu(OH)2↓c.盐溶液,即盐均要可溶性的d.金属与盐中的金属,离得越远,越容易发生反应。如,Fe投入到Cu(NO3)2、Hg(NO3)2混合溶液中,铁先与Hg(NO3)2反应,然后与Cu(NO3)2反应 Zn、Fe同时投入到Cu(NO3)2溶液中,Cu(NO3)2先与Zn反应,只有当Zn全部反应完,才与Fe反应。可以根据某些实验事实,来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如:(1)锌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而铜不能。故活动性Zn>Cu(2)相同条件下,镁与盐酸反应比铁与盐酸反应剧烈:故活动性Mg>Fe(3)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活动性Fe>Cu实验:设计实验证明铝、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实验所需药品:铝片、铁钉、铜片、稀盐酸、硫酸铝溶液实验仪器:烧杯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1.将铝片、铁钉、铜片充分打磨后,分别投入到稀盐酸中,观察现象。铝片、铁片表面出现大量气泡。铜片表面没有现象。铝片、铁片能与稀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Fe+2HCl==FeCl2+H2↑活动性:Al>H,Fe>H,铜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活动性:CuFe>Cu另可设计实验:实验所需药品:铁钉、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实验仪器:烧杯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1.将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铁钉观察铁钉表面出现红色物质铁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金属活动性:Fe>Cu2.将铁钉投入到硫酸铝溶液中,片刻后,取出铁钉观察现象。铁钉表面没有明显现象铁钉不能与硫酸铝溶液反应活动性:FeFe>Cu例题选解:例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CO2+Ca(OH)2==CaCO3↓+H2OB.CaO+H2O==Ca(OH)2C.2NaOH+H2SO4==Na2SO4+H2OD.BaCl2+H2SO4==BaSO4↓+2HCl 分析:所谓中和反应就是指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一类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2制作松花蛋所用的配料主要有纯碱、食盐、生石灰和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和水等物质,制作时只需要将它们混合并充分搅拌,这个过程中能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相互混合后Na2CO3、NaCl、CaO、K2CO3和H2O,可能发生反应如下: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K2CO3+Ca(OH)2==CaCO3↓+2KOH;共3个反应,其中后两个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B。例3某钡盐具有不易被X射线透过的性质,医疗上常把它作为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剂,俗称“钡餐”,已知Ba2+有很强的毒性,那么你认为下列物质中最适宜用作“钡餐”的是()A.BaCO3B.BaSO4C.BaCl2D.Ba(NO3)2分析:C、D溶于水后可电离出Ba2+,造成中毒,A不溶于水,但是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反应生成BaCl2,BaCl2溶于水电离出Ba2+,造成中毒;而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能溶于盐酸,不能电离出Ba2+,不会中毒。故答案为B。例4下列各组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是()A.H+、Na+、CO32-B.Cu2+、Cl-、SO42-C.Fe3+、SO42-、OH-D.Ca2+、NO3-、CO32-分析:要使复分解反应发生,必须要有水、沉淀或者气体生成。换句话说,若溶液中的离子既不结合成水,也不结合成沉淀或气体,则相互间能共存,否则不能共存。A中H+、CO32-可结合成H2CO3,易分解生成H2O、CO2,故不能共存。C、D中Fe3+与OH-、Ca2+与CO32-都可结合成沉淀,故也不能共存。而B中,Cu2+、Cl-、SO42-彼此之间既不能组合成水,也不能结合成气体或沉淀,可大量共存,故答案为B。注意:有关于此类离子共存的习题,一般考虑如下离子不能大量共存:H+:OH-、CO32-;OH-:H+、Mg2+、Fe3+、Cu2+、Zn2+、NH4+等;CO32-:OH-、Ca2+、Cu2+、Ba2+;Cl-:Ag+SO42-:Ba2+; 例5弹簧秤下挂着一重物A,烧杯中盛有溶液B,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若A为铁块,B为稀硫酸,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儿,弹簧秤的读数将(“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____________。(2)若A为铁块,B为硫酸铜溶液,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儿,弹簧秤的读数将________。分析:有关于这种类型的习题,与物理中浮力知识相关联。(1)铁与稀硫酸反应后,铁被溶解,质量减少,溶液的溶质由硫酸转变为硫酸亚铁,质量增加,溶液的密度增加,根据F(浮)=ρ(液)gV可知,铁块受到的浮力也相应增加,所以,G(铁块)==F(浮)+F(拉),弹簧秤的读数即F(拉)应减小。类似的,(2)中,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金属质量增加,溶液溶质质量减少,溶液密度减少,F(浮)变小,拉力即弹簧秤读数变大。同步练习1.做馒头的面团发酵过度会发酸,要除去酸味,可在面团中加入()A.氢氧化钠B.氧化钙C.碳酸钠D.氯化钠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NaOH、HClB.BaCl2、Na2CO3C.NaCl、Na2SO4D.CuSO4、KOH3.有M、N、R三种金属,将M和N浸入稀盐酸中,N溶解,M不溶解;将M浸入R的硫酸盐溶液中,在M的表面有R析出,则M、N、R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可排列为()A.R>M>NB.N>R>MC.R>N>MD.N>M>R4.CuSO4不能用下列哪种容器盛放()A.铁质容器B.铜质容器C.银质容器D.塑料容器5.下列各组物质的混合物,溶液质量不发生改变的是()A.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B.氯化钡溶液与稀盐酸C.碳酸钡溶液与盐酸D.铜和硝酸汞溶液6.下列关于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B.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的化合物是碱 C.溶液的pH大于7的化合物可能是碱D.100g10%NaOH溶液与100g10%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7.下列试剂中,能将Na2CO3、NaCl、BaCl2三种物质的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A.盐酸B.稀硫酸C.石蕊试剂D.澄清石灰水8.若将50g18%的NaOH溶液和50g18%的盐酸混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混合溶液的pH=7B.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不变C.混合溶液质量为100gD.混合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8%9.已知甲、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若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当溶液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M:N时,充分反应后溶液的pH=7,则甲和乙应是下列物质中的()A.盐酸和氢氧化钾B.碳酸钠和氢氧化钡C.盐酸和氢氧化钙D.氢氧化钠和硫酸10.分别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Ba(NO3)2、Na2SO4B.CuSO4、NaOHC.AgNO3、HClD.NaCl、KNO311.利用无色酚酞试剂就能鉴别的一组溶液是()A.BaCl2、H2SO4、HClB.NaOH、KOH、HClC.K2CO3、Na2CO3、KClD.NaCl、NaOH、HCl12.下列各组内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SO42-、Ba2+、NO3-B.Ca2+、H+、NO3-、Cl-C.Mg2+、K+、NO3-、Cl-D.K+、Na+、Mg2+、SO42-13.小明学习化学之后,想在家里用化学方法来鉴别碱面(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食盐,你认为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观察它们的颜色B.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C.取少量分别倒入食醋D.分别尝它们的味道14.向下表中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质量关系,符合下图曲线描述的是() 序号甲乙A铜、锌的混合物粉末稀盐酸B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稀盐酸D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氢氧化钠溶液15.下列物质中,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KNO3B.NaClC.CuSO4D.Mg(OH)216.将8g氧化钙投入92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等于8%B.大于8%C.小于8%D.无法确定17.现有13.5g氯化铜样品,将它与足量的硝酸银充分反应后,得到氯化银29g,则此样品中可能混有的物质是()A.BaCl2B.KClC.ZnCl2D.CaCl218.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某固体中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D.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有Cl-。19.如图所示,在一只盛有氢氧化钡溶液的烧杯中,悬浮着一只塑料球(不与其他物质反应,且密度1.6×103kg/m3),若小心地向杯中加入适量的30%的稀硫酸(没有溢出杯外)静置后,塑料球的沉浮情况及其烧杯底部受到的压力与原来相比()A.上浮,压力不变B.上浮,压力增大C.下沉,压力增大D.下沉,压力不变20.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BaCl2、NaNO3、KOH、MgCl2B.Cu(NO3)2、NaCl、H2SO4、KNO3C.Na2CO3、NaCl、KNO3、NH4ClD.ZnSO4、Mg(NO3)2、NaNO3、KCl21.学校化学实验室也是一个污染源,全国数以万计的高效、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每天都在排放着成分复杂的污染物。为此某学校化学研究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以粗略测试刚做完实验的实验室(甲)空气中全部酸性气体的含量。步骤如下:(1)取样[因实验在另一间没有污染的实验室(乙)进行];请你设计取出适量化学实验室(甲)空气样品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右图所示的装置将取得的气体进行实验,问:图中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若酸性气体含有二氧化硫,请写出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计算:若取样气体100mL,装置C的读数为99.0mL,则实验室(甲)空气中酸性气体总含量为:_____%(计算式为:酸性气体总含量=)分析:①一般空气中含二氧化碳约为0.03%,此样品中由实验室废气产生的酸性气体约为_________%②请你提出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减少实验室对人类生存环境污染的一种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明在爸爸的实验室里看见到如右图所示的“保温瓶式量热计”。这种仪器由保温和测温两部分组成的,它不让反应产生的热散失出去,也不让外界的热传递进来,可用于测量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爸爸将不同浓度的酸(A)和碱(B)溶液各100mL在量热计中混合,让小明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量热计重温度的升高值△t,得到下表。编号100mLA100mLB△t(℃)13.65%HCl4.00%NaOH729.80%H2SO48.00%NaOH1439.80%H2SO44.00%NaOH743.65%HCl2.00%NaOH3.5请就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第1次和第3次实验中温度升高相同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上述数据可知下列因素中,与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多少有关的是()A.使用盐酸还是硫酸B.量热计的保温效果C.参加反应的酸或碱的量23.请你利用石灰石、纯碱、水等来制备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在分开盛放的A、B两溶液中,共含有K+、Cu2+、Zn2+、Ba2+、Fe3+、NO3-、OH-、SO42-8种离子,两溶液中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A溶液中含有4种阳离子和2种阴离子,其余全在B溶液中,则B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应该是(填离子符号)________和________。25.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不溶物A和滤液。将A放入少量的稀硫酸中,有气体产生。则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26.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氯化钾(碳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氯化亚铁(氯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硝酸铁(氯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硝酸钠(硝酸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使气球膨胀或缩小。装置说明:一个容积较大的广口瓶,瓶塞上装有分液漏斗A、B和玻璃导管,控制漏斗上的活塞开关可以随时滴加溶液,导管伸入瓶内的部分与一个小气球紧密连接,导管另一端与空气相通。(1)装置的气密性是本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关闭A、B的活塞,将广口瓶浸没在冰水中(室内温度为25℃),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会出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加入A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复操作,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则: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_______溶液;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_________溶液。写出上述有关反应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但CO2和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发生。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现象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种做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A.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你认为能达到实验设计要求的是()(3)同学们通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有两种:一种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你认为还有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和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与结论)29.往5g盐酸中加入8g15%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碱性;再加入5g9.8%的稀硫酸,恰好把过量的碱完全中和,计算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参考答案:1.C2.C3.D4.A5.AB6.C7.B8.C9.CD10.D11.D12.A13.C14.D15.A16.C17.D18.C19.C20.D21.(1)用注射器进行抽取等方法;(2)吸收酸性气体;测量剩余气体的体积;2NaOH+SO2==Na2SO3+H2O;(3)1%;0.97%;尾气处理,减少实验药品用量22.(1)放热;(2)两次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相等;(3)C 23.CaCO3CaO+CO2↑分解反应;CaO+H2O==Ca(OH)2化合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24.Ba2+OH-25.Cu、Fe;Zn;ZnSO426.(1)K2CO3+2HCl==2KCl+H2O+CO2↑;(2)CuCl2+Fe==FeCl2+Cu;(3)FeCl3+3AgNO3==Fe(NO3)2+3AgCl↓(4)Ba(NO3)2+Na2SO4==BaSO4↓+2NaNO327.(1)气球体积增大;(2)NaOH;HCl;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28.(1)C;(2)ABC;(3)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2)取样,向试液中滴加少许HCl溶液,有气泡冒出,则原溶液中含有Na2CO3,即已发生了反应29.14.6%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2.了解食盐、硫酸、烧碱、纯碱、氨水的主要用途;3.知道一些常用的化肥的名称和作用;4.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能力要求:1.能够懂得实验室鉴定铵根离子方法及操作;2.能够懂得一些解决重金属中毒的方法;3.了解并能正确使用酸、碱、盐 情感要求:逐步树立合理、安全使用酸、碱、盐的科学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几种常见的酸、碱、盐的用途2.铵根离子的检验;3.几种常用的化学肥料;4.浓硫酸的稀释探究实验:1.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2.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及错误操作带来的影响内容整理:一.常见的酸、碱、盐1.化学工业上的“三酸两碱”: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和烧碱(NaOH)、纯碱(Na2CO3);2.某些酸、碱、盐的用途及性质物质名称及化学式生产原理主要用途主要性质硫酸(H2SO4)4FeS2+11O22Fe2O3+8SO2;2SO2+O22SO3;SO3+H2O==H2SO4; 制化肥、农药;金属表面除锈;蓄电池中的电解液;2NH3+H2SO4==(NH4)2SO4;Fe2O3+3H2SO4==Fe2(SO4)3+3H2O;注意:满足酸的通性,并注重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食盐(NaCl)工业上一般使用海水晒盐、盐湖水煮盐等方法,物理过程。生产氯气、烧碱;做调味品;某些食品的防腐剂;2NaCl+2H2O==2NaOH+H2↑+Cl2↑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为0.9%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粗盐因为含有杂质而容易潮解。烧碱又称火碱、苛性钠(NaOH)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2NaOH+H2↑+Cl2↑Na2CO3+Ca(OH)2==CaCO3↓+2NaOH制造人造丝; 用于造纸等满足碱的通性;固体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水分,发生潮解,并且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钠。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盐酸或氢氯酸(HCl)氯气在氢气中被点燃H2+Cl22HCl金属除锈制药物Fe2O3+6HCl==2FeCl3+3H2O盐酸具有挥发性满足酸的通性氨水NH3?H2O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N2+3H22NH3制造化肥制硝酸氨气具有挥发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纯碱(Na2CO3)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开发的“联合制碱法”:NH3+H2O+CO2==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用于生产玻璃洗涤油污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容易风化为碳酸钠粉末状固体(Na2CO3),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纯碱不是碱,属于盐类,但其水溶液呈碱性。二.化学肥料1.农家肥与化学肥料的比较2.主要的几种化肥(1)氮肥: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主要化肥:铵态氮肥:硫酸铵[俗称硫铵,(NH4)2SO4,含氮量21.2%],硝酸铵[俗称硝铵,NH4NO3,含氮量35%],碳酸氢铵[俗称碳铵,含氮量17%],氯化铵[含氮量26.2%]等;硝态氮肥:硝酸钠(NaNO3)等;有机氮肥:尿素[CO(NH2)2,含氮量46.7%]等。(2)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主要化肥:磷矿粉(主要成分磷酸钙),钙镁磷肥(主要成分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3)钾肥:能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并能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 主要化肥: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等(4)复合肥料: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主要化肥:磷酸二氢钙(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5)微量元素肥料:硼肥、锰肥、铜肥、锌肥、钼肥等。实验:实验室检验铵态氮肥的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解释少量的硫酸铵放在研钵中,再加入一些消石灰,用研杵混合研磨用碳铵、硝酸铵代替硫铵闻到一股氨臭气味都能闻到一股氨臭气味(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2NH4HCO3+Ca(OH)2==CaCO3+2NH3↑+2H2O2NH4NO3+Ca(OH)2==Ca(NO3)2+2NH3↑+2H2O把少量硫酸铵放在试管中,加入3mL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把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呈碱性。该反应的本质:NH4++OH-==NH3↑+H2O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在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故:铵态氮肥不能与氢氧化钙、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注意:天然固氮(根瘤菌)和人工固氮(合成氨气) 三.酸、碱、盐的正确使用1.多数酸、碱具有强腐蚀性某些酸、碱要注意不能食用,避免直接接触注:浓硫酸的稀释简单记忆:酸入水,用玻璃棒引流。浓硫酸极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一定要注意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因为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密度小,若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它就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产生的大量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致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而造成事故。如果不慎将酸沾到衣服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要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3%~5%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将碱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2.某些盐具有毒性(1)工业用盐中的亚硝酸钠(NaNO2),对人体有害和致癌作用。(2)某些可溶性重金属盐(如铅盐、铜盐、汞盐等)都有毒性可以用鸡蛋清或牛奶来治疗重金属中毒。例题选解例1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得到氯化钙溶液,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应加入的试剂是()A.Na2CO3B.CaOC.Ca(OH)2D.CaCO3分析:加入A后,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使溶液中引入了新的杂质NaCl;B、C两项中,CaO和Ca(OH)2与HCl反应:CaO+2HCl==CaCl2+H2O,Ca(OH)2+2HCl==CaCl2+2H2O;D项CaCO3与盐酸反应有气泡冒出,便于控制,即适量多了,由于CaCO3不溶于水,也不会造成引入新杂质。答案选D。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K2CO3B.CO(NH2)2C.KNO3D.Ca(H2PO4)2 分析:复合肥料是指同时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即N、P、K三种元素)的化学肥料。如KNO3、KH2PO4等。而NH4NO3、K2SO4和NH4Cl的混合物都不属于复合肥料,因为NH4NO3只含氮肥,K2SO4和NH4Cl的混合物中虽然含两种营养元素(K、N),但它含在两种物质中。答案:C例3下述氮肥的市场价格如下:CO(NH2)2:1080元/吨,(NH4)2SO4:450元/吨,NH4NO3:810元/吨,NH4HCO3:330元/吨。现分别用1000元采购上述氮肥。购得氮肥含氮元素最多的是()A.CO(NH2)2B.(NH4)2SO4C.NH4HCO3D.NH4NO3分析:该类习题,主要是考虑用最少的钱来购买最多的氮元素。如尿素CO(NH2)2:1080元/吨,其中含氮量为46.7%,我们可以如此理解:要用1080元买1吨的尿素,其中含有0.467吨氮元素,故对于尿素来讲需要元来买1吨氮元素。同理(NH4)2SO4需要(元/顿),NH4NO3需要(元/吨),NH4HCO3需要(元/吨),如此算来,硫酸铵的单价最为便宜,故答案为B。例4现有4种白色固体:①氯化铵;②氯化钡;③无水硫酸铜;④硫酸钠。不使用其他试剂(可以用水)就可以把他们区分开来,区分出来的先后顺序为()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③②④①分析:此类鉴别习题,一般先将固体溶于水,观察颜色,四种固体均能溶解,并且只有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蓝色,然后将硫酸铜溶液分别倒入剩余的3瓶试剂中,发现硫酸铜仅能与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发现有白色沉淀的试剂即为氯化钡溶液,将这刚鉴别出的氯化钡溶液,再次取样倒入剩余的两个试剂中,只有硫酸钠溶液才能与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有白色沉淀的溶液就是硫酸钠溶液,剩余没有明显现象的溶液中就是氯化钠溶液。故答案为D。例5碱石灰干燥剂是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能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A.氯化氢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分析:NaOH和CaO均为碱性物质,都能与HCl、CO2、SO2等气体发生反应,故不能干燥这些气体,而一氧化碳气体不能与NaOH或CaO。故答案为C对于,固体氢氧化钠、生石灰、碱石灰等碱性的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而浓硫酸是酸性的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如氨气等气体;还有一种干燥剂,无水硫酸铜,吸水效率比较低,但是吸水后现象比较明显,能够从原来的白色固体变为蓝色固体,所以一般用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水。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硫酸沾在衣服上,不需要立即用水冲洗B.稀硝酸跟锌反应,也可以制取氢气C.浓硫酸被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热D.浓盐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人的胃液中不能含有盐酸2.由于我国北方某些城市在严冬时节曾用食盐融雪,造成土壤中含盐浓度偏高,使路旁的树木死亡。目前专家已研究出一种新型的融雪剂,既能融化冰雪,又能起施肥养护树木的作用,具有上述作用的新型融雪剂的是()A.氯化钠氯化钙B.氯化钠氯化镁C.氯化钠醋酸钙醋酸镁D.尿素硝酸钙硝酸镁3.经测定某溶液中有含Cu2+、K+、SO42-、Cl-四种离子,其中K+离子与Cu2+的个数比为4:3,那么SO42-离子与Cl-离子的个数比可能为()A.3:2B.1:3C.2:5D.1:84.下列物质存放在敞口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纯碱⑤生石灰⑥食盐A.①⑥B.③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⑤5.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氯化铜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B.硫酸铵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微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后,有蓝色沉淀生成D.酚酞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变红6.下列各组稀溶液中,仅用同组稀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其区别开来的是()A.Na2CO3、HCl、HNO3、Na2SO4B.K2CO3、H2SO4、HNO3、BaCl2 C.HCl、AgNO3、HNO3、NaClD.Na2SO4、NaOH、CuSO4、NaCl7.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FeCl3、KOH、NaClB.K2SO4、BaCl2、HClC.CuSO4、HCl、KClD.Na2CO3、KCl、Na2SO48.除去下列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A.KOHK2CO3Ca(OH)2溶液、过滤B.KNO3K2SO4Ba(NO3)2溶液、过滤C.H2SO4HClAgNO3溶液、过滤D.CuOKNO3水、过滤9.下列各组物质中,仅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的一组是()A.Cu粉Fe粉Fe2O3粉B.Na2CO3BaCl2KNO3C.NaCl固体CuSO4固体CaCO3固体D.(NH4)2SO4KNO3NaNO310.人尿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91%,假定人尿中不含其它含氮物质,则人尿中含尿素[CO(NH2)2]的质量分数为()A.0.91%B.1.95%C.23%D.46%11.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与下列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A.HClB.CO2C.H2SO4D.K2CO312.下列物质不能用水直接鉴别的一组是()A.CaCO3和Na2CO3B.K2SO4和CuSO4C.浓硫酸和稀盐酸D.BaCl2和KCl13.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无明显现象发生的是()A.ZnB.CuOC.AgNO3溶液D.KOH溶液14.能一次鉴别AgNO3、Na2CO3、NaCl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A.NaOH溶液B.BaCl2溶液C.盐酸D.硝酸 15.现有铁、稀盐酸、氧化铁、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六种物质,在常温下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A.4个B.5个C.6个D.7个16.下列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A.K+、Na+、OH-、Cl-B.Ba2+、Cu2+、NO3-、SO42-C.Mg2+、Na+、OH-、SO42-D.H+、Ba2+、NO3-、OH-17.下列物质中,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盐酸,但能跟AgNO3溶液反应的是()A.MgOB.BaSO4C.ZnD.Cu18.下列各组气体中,均可用固体NaOH干燥的一组的是()A.H2、O2、COB.H2、O2、CO2C.H2、SO2、CO2D.O2、CO、CO219.不用其它试剂鉴别下列5种物质的溶液:①H2SO4;②FeCl3;③Ba(OH)2;④KCl;⑤BaCl2,被鉴别出物质的顺序是()A.②①③⑤④B.②③①⑤④C.⑤①③②④D.①③⑤②④20.下列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思路,你认为不妥当的是()A.将农家肥和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益B.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进其光合作用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畜牧业的产量D.将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施用,在给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的同时,又能降低土壤的酸性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离子对维护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其主要作用B.氯离子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具有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C.人们每天都需要摄入一些食盐来补充由于出汗、排尿等而排出的氯化钠,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D.氯化钠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所以使用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22.自来水生产中,通常加入适量氯气进行消毒、杀菌。氯气与水反应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蒸馏水卖给一些实验室或化验室,为了鉴别真伪,可选用的化学试剂是()A.酚酞试剂B.氢氧化钠溶液C.硝酸银溶液D.氯化钡溶液23.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固体:KCl、Na2SO4、BaSO4B.气体:H2、O2、CO2C.固体:CaCO3、CaCl2、NaOHD.液体:汽油、水、浓硫酸24.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由同一化学反应得到的是()A.氢氧化钠和氯化铁B.碳酸钙和氢氧化钠C.硫酸钡和氢氧化铜D.氯化钠和硝酸25.下列物质的转变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Fe→FeSO4B.Fe2O3→Fe(OH)3C.Na2CO3→NaOHD.CuO→CuCl226.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到Zn(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A.AgB.Fe、AgC.Zn、FeD.Fe、Zn、Ag27.下列说法不会导致中毒的是()A.用工业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B.用工业酒精配酒饮用C.用胆矾对饮用水杀菌、消毒D.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纯碱使馒头松软28.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飘浮着一个木块,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种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变大(假设此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加入固体物质可能是()A.FeB.CuC.Ba(OH)2D.Mg(NO3)2二.填空题29.某物质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在工业上可用它制造烧碱,此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俗名为_____________。用它配制波尔多液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它制造烧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某同学为了证明白色晶体是(NH4)2SO4,他设计了两步程序:第一步:为了证明铵根离子的存在,必须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证明有铵根离子存在。第二步:为了证明硫酸根离子存在,该学生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大棚种植蔬菜在冬季需要补充CO2,某同学在自家大棚内设计了补充CO2的方法,将工业废硫酸用水稀释后,盛放在塑料桶内、悬挂在高处。每天向桶内加适量的碳酸氢铵,它和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铵、二氧化碳和水。(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塑料桶悬挂在高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生成的硫酸铵在农村又可以用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32.如图所示是一个现代化植物生产车间(温室),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气肥”可通过调节二氧化碳来补充:(1)在这个温室中,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无土培养蔬菜满足了植物对温度及其矿物元素的需求,要实现通过补充CO2使作物增产,所需的另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若栽培的作物是叶菜类,营养液中应适当的增加__________。(2)已知提供的工业CO2气体中含有少量的SO2气体,为了除去SO2气体,某同学想出了两种方法:方法一: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SO2被吸收。方法二:将气体通过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SO2+2NaHCO3==Na2SO3+2CO2+H2O请回答:上述两种方法中可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温室可视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构成该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若此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在不通入CO2的情况下,每天只有在6:00~18:00接受阳光的照射,请你在图上的坐标上画出6:00~24:00该温室CO2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0:00~6:00的曲线已经画出)。33.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的盐酸。按要求将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在横线上。(1)胃酸过多时,常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a2+有毒。用X射线检查胃病时常服用钡餐(硫酸钡),但误服碳酸钡可引起中毒,其中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服碳酸钡中毒后可立即服用泻药(硫酸镁)来解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实验室制取有毒的氯气(Cl2)时,常用烧碱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其中NaClO是次氯酸钠,ClO-为次氯酸根)。试写出工业上以氯气和熟石灰为原料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在横线上写出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及方法(1)KNO3(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aOH[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aOH(Na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KNO3(K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H2(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KNO3(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CaO(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请你用4种不同的方法制取MgSO4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鉴别失去标签的氯化钡、碳酸钠和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1)学生甲得知氯化钡溶液显中性,选用了一种指示剂;学生乙选用了一种酸溶液;学生丙选用了一种含钾元素的正盐溶液,三位同学都一次家别成功。请推断,他们所选用的试剂: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2)学生丁说:“我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你认为学生丁的说法可行吗?如认为可行,请简述他的鉴别方法,如果认为不可行,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将混有CaCl2的食盐25g放入173g水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Na2CO3溶液53g,恰好完全反应。试求:(1)原食盐中混有CaCl2的质量。(2)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参考答案1.C2.D3.D4.D5.C6.B7.D8.C9.D10.B11.D12.D13.D14.C15.B16.A17.D18.A19.B20.D21.D22.C23.CD24.AD25.B26.B27.D28.C29.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CuSO4+Ca(OH)2==CaSO4+Cu(OH)2↓,Ca(OH)2+Na2CO3==CaCO3↓+2NaOH30.取少量样品溶解后,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用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钡溶液滴入,有白色沉淀。31.2NH4HCO3+H2SO4==(NH4)2SO4+2NH3↑+2H2O二氧化碳密度较大氮肥32.(1)太阳光氮肥(2)方法二氢氧化钠不仅可吸收SO2,还能吸收CO2气体。(3)作物33.(1)Al(OH)3+3HCl==AlCl3+3H2O(2)BaCO3+2HCl==BaCl2+CO2↑+H2O(3)MgSO4+BaCl2==BaSO4↓+MgCl234.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35.(1)Ba(OH)2+CuSO4==BaSO4↓+Cu(OH)2↓;(2)CO2+2NaOH==Na2CO3+H2O;(3)Na2CO3+Ca(OH)2==CaCO3↓+2NaOH;(4)Ba(OH)2+Na2SO4==BaSO4↓+2NaOH;(5)K2CO3+2HNO3==2KNO3+CO2↑+H2O;(6)HCl+NaOH==NaOH+H2O;(7)降温结晶法(8)CaCO3==CaO+CO2↑36.Mg+H2SO4==MgSO4+H2↑;MgO+H2SO4==MgSO4+H2O;Mg(OH)2+H2SO4==MgSO4+2H2O;MgCO3+H2SO4==MgSO4+H2O+CO2↑ 37.紫色石蕊试剂;稀硫酸;碳酸钾38.11.1g;18.2%第8章食物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3.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能力目标:1.能够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2.能用某些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情感目标:1.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机化合物发挥的重要作用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正常安排饮食及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概念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探究实验:1.通过一些实验探究有机化合物的特点2.通过探究实验来学会分辨人工纤维与天然纤维知识整理:一.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1.实验:研究有机物的一些特点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蔗糖面粉淀粉塑料1.分别取少量的样品,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燃烧颜色变焦燃烧颜色变焦燃烧颜色变焦先熔化,发生形变燃烧起来颜色变焦组成成分中都含有碳元素。大多数有机物均易燃大多数有机物的熔点低2.分别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解 不溶解不溶解不溶解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3.将样品连接入一个闭合电路中,观察灯泡电珠不亮电珠不亮电珠不亮电珠不亮大多数的有机物不能导电结论: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注意:1.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即含碳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即不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这一名称概念在开始确定时,意指“有生机的物质”,即“只有在生物体中才方可能产生的物质”。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首先由无机物氰酸铵(NH4CNO)溶液制得有机物——尿素[CO(NH2)2]。2.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多数含有氢元素,其次可能还含有氧、氮、氯、硫、磷等。3.有些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的金属化合物等,因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化合物。4.由于有机化合物在结构和组成上的特点,使其种类繁多。现在人们知道的有机物有1千万种以上,而无机物的种类还不足10万种。(1)碳原子之间的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直链状和环状,单键、双键、叁键等。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甲烷(CH4)(2)碳原子能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如CH3Cl,CH3Br等 5.不同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如:甲烷(CH4),Mr=16乙醇(C2H6O),Mr=46维生素B2(C17H20O6N4),Mr=376聚乙烯[(C2H4)n,n=1000~10000],Mr=28000~280000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甲烷(CH4),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上万的有机化合物。如聚乙烯就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一般很多有机材料都是有机高分子。书写有机物的化学式,元素符号一般是C、H、O、N、Cl等顺序。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2.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纤维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其中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是含碳的化合物B.都是有机物C.碳元素化合价相同D.碳元素质量分数相同分析:该题主要考察的是有机物的概念及化合物、质量分数计算的综合。CO、CO2、CH4都是含碳的化合物,CO、CO2为无机物,CH4为有机物,故B错;CO、CO2、CH4中碳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4、-4价,故C错;CO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CO2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CH4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显然不等,D也不等。故答案为A。例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盐酸B.碳酸C.醋酸D.硫酸分析:盐酸,即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碳酸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由于其组成、结构及性质与无机物很相似,我们就把它归为无机物,类似的有CO、CO2、碳酸盐等;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硫酸,化学式为H2SO4,不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物化合物。故答案C。例3血红蛋白(Hb)中含有0.33%的铁,经测定它的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通过计算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血红蛋白是否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就是通过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来考虑的,当相对分子质量高达上万后,就能归为有机高分子。我们可以设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根据化学式的计算:x≈6787967879>10000,故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例3有一种橡胶样品在空气中灼烧时有刺激性的二氧化硫气体生成,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混有硝酸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你能推断出这种橡胶中含有什么元素吗?分析:橡胶是一种有机物,所以一定含有碳元素。根据生成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硫,还有一种气体能在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AgCl),此气体是氯化氢(HCl)气体。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反应为:橡胶+O2→SO2+CO2+HCl显然,生成物中有碳、硫、氧、氢和铝几种元素,而反应物中氧气中只有氧元素,所以这种橡胶中肯定含有碳、硫、氢、氯几种元素,氧元素可能有。例4酚酞是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一种有机物。结构式如右图所示,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分析:由结构式改写成化学式的关键是找出原子的种类及每一种原子的个数。短线只是为了表现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无关。有三种原子C、H、O。C原子的个数为20个,氢原子的个数为14个,氧原子的个数为4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0×12+14×1+4×16=318答案为:C20H14O4,相对分子质量为318同步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①食盐②淀粉③蔗糖④油脂⑤蛋白质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④⑤2.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关该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碳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D.一定含有氧元素3.检验某可燃化合物时候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将该物质在氧气中或空气中燃烧后还必须进行的实验有: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②用无水硫酸铜检验③用澄清石灰水检验④对反应物、生成物进行称量()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4.下列物质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为1:3的是()A.CH4B.C2H2C.C2H6OD.C2H65.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烃。碳原子个数在4个及4个以下的烃在常温下通常为气体,常温常压下,C2H2和另一种烃的混合气体中的碳的质量分数为86%,则混入的气体烃可能为()A.CH4B.C2H2C.C2H6D.C6H66.自然界中,占绝大多数种类的物质为()A.无机物B.有机物C.氧化物D.单质7.下列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俗称聚合物,是因为他们大部分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因而,其结构都很复杂C.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很大,都是有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D.蛋白质、淀粉等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8.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2),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表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联系日常生活,举例说明一种富含营养的食品,并说明对人体的主要营养作用:(1)富含糖类的食品,如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富含油脂类的食品,如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含氟牙膏可防龋齿,其化学式为Na2FPO3,已知F为-1价,则P的化合价为_______;含碘盐中含有碘酸钾,由K、I、O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I的化合价为+5价,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2)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______,是化石燃料________的主要成份,实验室可以使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化合物)混合加热来制取甲烷,则可用于制_________相同的发生装置;甲烷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则可以用收集_________相同的收集装置。并在右框中画出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11.下图装置是用燃烧法来确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已知:C中的氧化铜是确保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A中的反应为:2H2O=====2H2O+O2↑)12.甲酸(HCOOH)的水溶液可溶解镁,反应方程式为:Mg+2HCOOH==(HCOO)2Mg+H2↑,请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甲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2)46g甲酸和多少克乙醇(C2H6O)中的含碳量相等;(3)4.8g镁和足量的甲酸溶液反应,最多能产生多少氢气?13.近年,我国某地区发生震惊全国的“毒奶粉”事件。劣质奶粉制造商为了牟取暴利,大大降低了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导致食用这种奶粉的众多婴儿严重营养不良而导致死亡。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国家标准为:每100g婴幼儿奶粉中含 12~25g。其测定方法是:奶粉经过一系列的反应生成氨,由氨来计算出氮,再由氮求出蛋白质的质量(蛋白质含氮量以16%来计)今有一袋从农村市场查获的奶粉,取样品100g,反应后生成的NH3与7.5g19.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2NH3+H2SO4==(NH4)2SO4]。试计算判断这袋奶粉是否属于劣质奶粉。第二节淀粉和油脂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能力目标: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淀粉和葡萄糖情感目标:认知到糖类和油脂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酿酒过程2.淀粉的检验3.葡萄糖的检验探究实验:1.用碘酒来检验淀粉的存在;2.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葡萄糖的存在。知识整理:一.淀粉和葡萄糖 1.淀粉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在光照及叶绿素的共同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和葡萄糖6CO2+6H2OC6H12O6+6O22C6H12O6C12H22O11(蔗糖)+H2OnC6H12O6(C6H10O5)n(淀粉或纤维素)+nH2O2.淀粉的检验:使用碘酒(或碘水)淀粉与碘作用后使之变为蓝色。实验:用碘酒检验淀粉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红薯土豆面包粉条滴少量碘酒于以下几种物质上,观察现象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物质中含有淀粉注意:我们用碘单质来鉴别是否存在淀粉,这个是特性反应。3.淀粉的存在: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食品中,富含淀粉。 4.淀粉的转化:淀粉、纤维素等经过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如:(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的水解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提供人体活动的能源。180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产生大约为2804kJ热量。C6H12O6+6O26CO2+6H2O;酿酒的过程: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C6H12O62C2H5OH(乙醇)+2CO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或C2H6O),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或者在体内完全氧化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C2H6O+3O2==2CO2+3H2O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甲醇(CH4O),有毒,少量使人失明,较多会致人死亡。5.糖类物质的作用:(1)糖类: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称为糖类,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单糖: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如葡萄糖、果糖等。 (2)糖类二糖:水解后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能水解生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3)糖类常根据其来源而用俗名,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正常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如果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葡萄糖在体内代谢不正常,会造成“糖尿病”。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 6.葡萄糖的检验:(配制氢氧化铜时,要注意氢氧化钠溶液要大大过量,使溶液呈碱性)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滴加至待测溶液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如果看到红色沉淀(氧化亚铜,Cu2O),则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如果没有产生红色沉淀,或者生成黑色物质[Cu(OH)2==CuO+H2O],则原来溶液不含有葡萄糖。二.油脂1.油脂的存在:猪油、牛油、奶油、花生油、豆油、菜油、椰子油等。2.油脂的作用:油脂在人体内被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等质量的油脂,放热量是淀粉等的2倍以上。人体中的脂肪储存丰富的热能。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糖类)过多,会使之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可能造成肥胖,堆积在肝脏中可能会造成脂肪肝,甚至是肝硬化。减肥的最佳方法是:坚持锻炼,消耗热量。3.油脂与淀粉的区分:油脂的组成元素与淀粉相同,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但是它们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不同,所以其性质也有所不同。4.油脂的分类:动物性油脂:如牛油、猪油等来自动物体的脂肪层,常温下通常呈固态;植物性油脂:如花生油、豆油等来自于某些植物种子的油脂,常温下呈液态。5.油脂的溶解性: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如汽油、己烷、氯仿等)6.大豆中提取油脂(1)用研钵将大豆碾碎,放入试管中,加入10mL己烷,振荡后,静置一段时间;(2)过滤;(3)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用热水浴蒸发己烷;(4)得到的液体便是大豆油注意: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教学要求:认知目标:1.知道蛋白质、维生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2.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知道蛋白质是分子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简单实验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3.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蛋白质的维生素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方法,掌握简单鉴别化学纤维、毛发纤维2.能过通过实验现象了解蛋白质变性,及其应用情感目标:1.能够了解蛋白质、维生素的知识基础上,懂得营养物质的重要性;2.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食品的探究的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学重点及难点:1.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2.蛋白质的性质;3.蛋白质、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探究实验:1.探究蛋白质的一些性质;2.鉴别棉布及羊毛材料知识整理:一.蛋白质1.蛋白质的存在:人体及动物的肌肉、血液、毛发和各种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肉、鱼、牛奶、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虾、酱油等。 2.蛋白质的作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发生贫血。3.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C)、氢(H)、氧(O)、氮(N)等。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生成可被小肠吸收的氨基酸。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一部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生成含氮的尿素等物质。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松花蛋(皮蛋)表面的松花即谷氨酸钠。4.蛋白质的一些性质:加入试剂水饱和硫酸铵溶液加热乙酸铅溶液浓硝酸取1支试管,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滴入如右一些试剂,观察现象。呈半透明状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黄色凝聚物再继续添加一定量水—— 呈半透明状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物理变化or化学变化——物理过程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结论:蛋白质在盐溶液中,其溶解性变小,该过程又称为盐析,属于物理变化。蛋白质在受热或者遇到浓硝酸、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钡盐、汞盐)等化学物质后,会发生变性,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是化学变化。除此之外,蛋白质遇到70%酒精溶液及甲醛等也会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质。注意:人如果重金属中毒后,应该立即食用鸡蛋清或牛奶来解毒。P.S.在许多食品中,都容易霉变,注意,该类物品发生霉变后,能产生一种毒性较大的物质——黄曲霉素。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霉变的食品。实验内容:鉴别棉线、羊毛线、化纤实验方法:取样,点燃后,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棉线燃烧后,没有气味,产生灰烬松脆。羊毛线燃烧后,产生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产生的灰烬松脆;化纤燃烧后,没有气味,燃烧剩余物产生熔球现象,较硬。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简单的鉴别。二.维生素 1.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及制剂:蔬菜、水果、鱼肝油、复合维生素含片等。2.维生素的作用:保证人的正常发育,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3.维生素的来源: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故不能偏食4.维生素的组成:维生素是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有机物。5.认识某些维生素(1)溶解性:维生素A微溶于水,维生素D不溶于水,但都易溶于油脂,故其制剂都是油状的。维生素B、C能溶于水。但加热时均易受到破坏,VC在碱性情况下也容易受破坏。(2)某些维生素的作用及存在维生素A: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及骨骼发育,存在于鱼肝油、肝脏、水果中等。维生素C:又称抗败血酸。具有酸性及还原性。与血液凝固有密切关系,主要存在于水果中。维生素C具有酸性和还原性。故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维生素D:可促进钙质的吸收而使骨质钙化,维持正常的骨骼,存在于鱼肝油、牛奶、蛋类等。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一节化学与能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常见的能源,认识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2.知道电池中的能量转化,了解常见的电池及其性质、使用和回收;3.了解氢能源的优缺点,及其发展前景4.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并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力目标:1.能够了解社会的发展与能源利用的关系; 2.能够熟悉并理解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注意联系周围事物,培养自己的观察、对比和实验探究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化学能源的含义;2.化学燃料及对环境的影响;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氢气的制取和氢能源探究实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知识整理:一.预备知识:化学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埋藏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主要包括了煤、石油、天然气等。2.化学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物都会有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2)化石燃料中,特别是煤和石油,含有硫、氮等杂质,燃烧产物中含有SO2、NOx等酸性物质,造成酸雨等大气污染物;(3)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热污染(4)利用煤的燃烧进行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由于转化方式复杂、步骤繁多,造成能量有很大的损失。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化学电源: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池是化学电源。2.化学电源的优点:既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又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3.实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 实验仪器:烧杯、铜片、锌片、导线若干、电流表、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用砂纸擦去铜片、锌片表面的氧化膜,用导线将铜片与正极相连,锌片与负极相连,然后铜片、锌片一起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实验现象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锌片表面变色,长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化学方程式Zn+CuSO4==Cu+ZnSO4电流计偏转原因烧杯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在这种条件下化学变化可以发生电流,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能量转化的形式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使用化学电源的优点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大气污染注意:燃料电池等。3.废旧电池丢弃对环境的影响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重金属上,如汞、铅、镉。这些物质泄露出来进入水或土壤,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人体的食物链,最终带来危害。因此务必要正确使用电池,并妥善回收。三.氢能源1.氢能源的优点:(1)原料不受限制(来源广);(2)燃烧时放出热量多(热值高);(3)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故称为“绿色能源”。2.氢能源的缺点: (1)制备氢气的能耗问题(成本高);(2)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安全问题)3.氢能源的发展前景:要利用太阳能来分解水制取氢气,制备高效、廉价的储氢材料。4.实验室制取氢气(1)实验原理:通过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通常是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金属镁反应速度过快,不利于收集,金属铁反应过慢若用稀盐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会使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2)反应方程式:Zn+H2SO4==ZnSO4+H2↑(3)反应装置:注意点:长颈漏斗的下端需伸入垫片以下,形成液封,以及有利于固液可以分离。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故能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节省药品;可以随时向仪器中添加液体试剂相似的氢气发生装置图(固液制气,不需加热)(4)实验步骤A.按照实验要求,安装好实验仪器;B.检查仪器装置的气密性:关闭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若漏斗中的液面能存在一段水柱,并不持续下降,则说明原装置气密性良好;C.装药品:先将锌粒放在垫片上,打开止水夹后,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D.验纯气体:因为氢气是可燃性气体,进行性质实验之前务必进行验纯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朝下,移近火焰,再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氢气不纯,需要重新收集并验纯;如果只听到很微弱的噗噗的声音,则说明氢气已经纯净。E.收集气体:利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F.结束实验:关闭止水夹,产生的氢气无法从导气管中逸出,试管中的气压增大,就会将稀硫酸由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压回分液漏斗中,从而使稀硫酸与锌粒分离,反应停止。5.氢气的性质与应用(1)可燃性:在空气被点燃后,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2H2+O22H2O(主要用于气体高能燃料)(2)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等反应,使之变红。H2+CuOCu+2H2O(主要用于冶炼金属)第二节化学与材料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了解材料开发和应用与化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2.知道青铜、钢铁等合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3.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璃、水泥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了解纤维等合成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性实验掌握几种纤维、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鉴别方法;2.能够初步了解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及其应用情感目标:通过材料化学的学习,了解各种材料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用途;2.合成材料的概念、简单性质和性能及其用途3.复合材料的用途探究实验: 1.棉线、羊毛线、化纤布料的性质对比实验;2.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性质对比实验知识整理:一.金属材料1.定义: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2.金属使用的历史过程:青铜器时代:青铜器是人类社会最先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主要为铜(Cu)、锡(Sn)的合金)铁器时代:钢铁的使用代表了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注意回忆与复习“冶炼生铁与钢”有关知识)近现代:铝合金等新型合金的材料;金属铝的冶炼方法:电解熔融状态的氧化铝提问:通过人类社会利用金属材料的顺序的分析,你觉得与哪些因素有关?回答:(1)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Cu、Fe、Al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增强,活动性弱的金属,先利用(2)与冶炼金属工艺的难易程度有关,Al需要电解,冶炼要求最高,所以后利用。3.新型金属材料:铝钛合金:耐腐蚀、质轻、高强度、高韧性,主要用于飞机制造工业;储氢合金:方便的储存、释放合金,主要用于镍氢电池;“形状记忆”合金:效果最好的合金为镍钛合金,影响其形态的因素为温度。4.金属材料的优点及缺点:强度大,但不耐腐蚀注意回忆与复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相关内容二.无机非金属材料1.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 优点:耐高温;缺点:脆性大2.陶瓷:(1)陶瓷的原料:瓷土、粘土、长石、石英等(2)陶瓷的使用:A.添加氧化铝(Al2O3)或氮化硅(Si3N4)的陶瓷,耐高温、高强度,可用于制造发动机零件;B.用羟基磷酸钙[Ca5(OH)(PO4)3]为原料生产的陶瓷,具有生物相容性,能制造人工固、关节等;C.压电陶瓷,能将压力转变为电能的陶瓷,用于代替打火机中的火石;3.玻璃:(1)制造玻璃的原料:砂子(主要成分SiO2)、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和纯碱(Na2CO3)等;(2)玻璃的种类及用途A.钠玻璃,用途最广泛的、最常见的玻璃;B.铅玻璃,具有很好的光折射性能,又称光学玻璃;C.钾玻璃,质坚,主要用于雕刻玻璃,工艺装饰品;D.钢化玻璃,成份与普通玻璃相同,只是工艺不同,使之质坚,主要用于汽车挡风玻璃等。问题: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反应原理是碳酸钠、碳酸钙在高温下分别跟石英反应生成硅酸盐(CaSiO3)。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回答: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三.合成材料(又称,有机合成材料)1.主要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优点:强度大、密度小;缺点:不耐高温2.塑料: (1)常见的塑料: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有机玻璃(PMMA)和电木塑料;(2)实验:点燃聚乙烯及聚氯乙烯,观察现象实验样品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燃烧情况是否有黑烟是否有气味聚乙烯易燃,不断滴落没有无气味组成元素为C、H,生成物为CO2、H2O,故聚乙烯无毒,可用于包装食品。聚氯乙烯不易燃烧大量黑烟产生刺鼻气味组成元素为C、H、Cl,生成物除了CO2、H2O外,还有HCl或其他含氯物质。故聚氯乙烯有毒,不宜用于包装食品。(3)塑料的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白色污染”(废弃塑料的增加,带来的环境污染)(4)解决“白色污染”问题:A.尽可能的减少使用塑料制品;B.回收废旧塑料;C.研制和推广可降解塑料3.合成橡胶: (1)向橡胶中添加炭黑,为了增加其耐磨性;(2)向橡胶中添加硫元素,为了增加其强度,但会减弱其弹性。(3)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优点为良好的弹性、绝缘性及耐高温性。4.合成纤维:(1)合成原料:主要为石油、煤、石灰石、水、空气等;(2)几种纤维的性质比较实验:性质纤维种类灼烧情况受酸影响(10%稀硫酸溶液浸泡5min)受碱溶液影响(3%NaOH)结论与解释棉花(天然植物纤维)迅速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有烧纸的气味,固体剩余物松脆变脆稍微膨胀植物纤维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在酸性或者碱性溶液中容易水解为葡萄糖羊毛线(天然动物纤维)燃烧,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固体剩余物松脆几乎无变化变脆动物纤维中含有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容易被溶解。 尼龙线(合成纤维)燃烧时先卷曲、融化,后燃烧,冷却后固体剩余物变硬几乎无变化几乎无变化合成纤维耐酸碱溶液的腐蚀(3)合成纤维的优点与缺点A.优点:强度高、耐磨、弹性好、耐化学腐蚀性;B.缺点:吸水性和透水性差四.复合材料1.定义: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成一体而形成的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2.主要集中复合材料(1)钢筋混凝土:钢筋(金属材料)和混凝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复合材料;(2)机动车轮胎:合金钢(金属材料)和合成橡胶(合成材料)的复合材料;(3)玻璃钢:塑料(合成纤维)和玻璃纤维(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复合材料;第三节化学与环境教学要求:认知目标:1.知道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2.了解大气、土壤、水污染的现况,以及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护措施;3.通过探究,掌握酸雨的成因及危害和污水净化的基本原理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对环境污染的成因,做出初步的设想来改善及防护;情感目标: 通过对环境污染现状及危害的了解,使学生珍爱自己身边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空气污染物及其主要来源,硫在空气及氧气中燃烧,酸雨的形成;2.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废水净化的简单原理。探究实验:通过硫的燃烧了解酸雨形成的原理知识整理:?预备知识: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清山、绿水、太阳及十个环组成。环境标志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一.还人类洁净的空气1.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可吸入颗粒等;2.空气污染的来源:(1)化石燃料的燃烧(主要是含硫燃料燃烧产生SO2、燃料燃烧排放的粉尘、CO等);(2)工厂废气的排放(主要是NOx、S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3)汽车尾气的排放(主要是NOx、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4)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如裸露地表、工地沙土等造成的粉尘;燃放烟花爆竹等引起的SO2等气体);3.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1)NOx、SO2等气体形成酸雨(主要成分为HNO3、H2SO4等)A.实验:模拟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在空气中被点燃在氧气中燃烧硫与氧气发生反应在燃烧匙被加热,硫先熔化为液体,然后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硫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S+O2SO2用注射器抽取40mL的SO2与10mL水混合如水中滴有紫色石蕊试剂,则液体变为红色。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水溶液呈酸性SO2+H2O==H2SO3将少量混合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pH=4酸雨的形成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1)含硫物质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硫:S+O2SO2(2)在空气中,尘埃等催化作用下,SO2逐渐转化为SO3:2SO2+O22SO3(3)SO2、SO3溶于水形成对应的酸:SO2+H2O==H2SO3;SO3+H2O==H2SO4(2)酸雨的危害主要为腐蚀建筑设施(如大理石雕像,钢铁设施等);影响植物的生长,使农作物减产;土壤及水体的酸化;影响人体的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等。(3)其他污染物造成的危害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的释放,加速臭氧分解;——防治:使用无氟冰箱等全球性气候变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CO2不属于污染性气体)。 4.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1)减少直接燃烧化石燃料,改进燃烧方式(2)开发新型清洁能源(3)工厂废气的排放,严格遵循“先处理后排放”的原则(4)对汽车尾气的安装催化净化装置(5)对于化石燃料进行脱硫二.保护水资源1.水污染的来源:(1)工业上: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2)农业上:农药、化肥的滥用及不合理使用;(3)居民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2.水污染的危害:(1)危害人体健康:被污染的水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2)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当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造成“水华”、赤潮等现象;(3)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3.净化水装置实验步骤:取污水→测定污水pH值→选择适当的试剂调节污水pH值至中性→加入少量明矾,吸附小颗粒→过滤沉淀→消毒[用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处理后的水其中,消毒这步骤肯定为化学变化。4.防治水污染的措施:(1)实现化工产品的无污染生产,工厂的废水先处理后排放;(2)研制无污染的化肥与农药,研制无磷洗涤剂,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3)不随意向河道中丢弃垃圾,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4)研究高效率、低消耗的污水处理技术。三.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1)垃圾分解产生的有毒气体污染空气;(2)埋入土壤的垃圾会破坏土壤;(3)丢入水体的垃圾会污染水体。2.垃圾的处理方法:(1)主要有分类回收、填埋和高温堆肥等;(2)可燃性的垃圾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