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6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的溶解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质2.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溶液导电的原因情感目标: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学习重点及难点:学习重点: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溶液的性质学习难点:从微观上来认识溶解、乳化、溶解热效应以及溶液的导电性探究活动:1.几种物质在水中分散情况,探究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共同点及其区别2.物质溶解至水中的温度变化情况3.通过溶液的形成,探究导电性的原因知识预备: 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及其应用事例应用洗衣粉分散到水中洗涤衣服将青霉素粉末分散到NaCl溶液中有利于注射及吸收将奶粉、速溶咖啡分散至水中饮用氢氧化钙粉末分散至水中粉刷墙壁知识整理: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实验: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及讨论、分析被分散物质原有状态振荡后实验现象分散微粒静止后现象分散特征共同点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紫红色 K+、MnO4-不分层不沉淀无明显变化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食盐无色晶体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Na+、Cl-氯化铁黄褐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黄色Fe3+、Cl-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溶解,液体变成蓝色Cu2+、SO42-蔗糖无色晶体溶解,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蔗糖分子粉笔灰 白色固体不溶解,液体变浑浊固体小颗粒产生沉淀不均一不稳定食用油黄色液体不溶解,液体变浑浊液体小液滴产生分层2.结论(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a.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c.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b.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P.S.注意: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溶液中的分子、离子等微粒是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3.物质溶解的现象 (1)颜色: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FeCl3溶液是黄色的,FeSO4溶液是浅绿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NaCl溶液等则呈无色。(2)温度改变(溶解的热效应):溶解的过程可能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实验: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水12/溶解硝酸铵固体3-9溶解氯化钠固体120溶解氢氧化钠固体31+19解释:(1)固体溶解的过程,实质就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构成固体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脱离了固体,一部分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而扩散到液体中。而溶液大部分的颜色,就是因为其水合离子的颜色。(2)在溶解的过程中,实质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的过程,该过程要放出热量,因此,溶解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关键就是看这两方面能量的比较了,如: NaOH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小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放热;NaCl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差别不大,温度不变;NH4NO3固体等溶于水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大于生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从而总体是吸热。4.乳化现象及乳化剂(1)乳化现象: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2)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印染、污水处理等。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实验:水、蔗糖和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如课本P157所示实验装置,首先测得烧杯中冰水与食盐的混合物温度为-6℃水蔗糖水食盐水凝固点/℃0-2-3(1)少量固体溶于水,能使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实验:溶液导电性实验样品 蒸馏水蔗糖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氯化钠固体现象电珠不亮电珠不亮电珠亮电珠亮电珠亮电珠不亮微粒H2OH2O,蔗糖分子H2O,Na+,OH-H2O,Na+,Cl-H2O,H+,SO42-Na+,Cl-结论不导电不导电导电 导电导电不导电(2)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溶液导电性原因的探究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三者能导电,它们在组成上共同特点是都含有水和离子;而蒸馏水、蔗糖溶液不能导电,区别就在于没有离子,而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区别则在于没有水。因此,对于溶液导电性的原因,就是在溶液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氯化钠固体虽然具有离子,但是呈晶体状态时,氯离子和钠离子位置相对比较固体,不能自由移动,因此就不能导电。而硫酸虽然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是当它溶解于水中时,由于水的作用,把硫酸分子解离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因而稀硫酸就能导电有关问题:(1)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答:固体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降低了(2)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答: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水的沸点升高(3)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答:增强水的导电性例题:例1厨房里有体积相同的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较浓的食盐水,请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将它们区别开来。分析:该题是开放性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1)根据味道不同,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水,无味的是蒸馏水;(2)根据密度不同,测密度:密度大的是食盐水,密度小的是蒸馏水。用相同体积的木块分别浸入两种液体里,浸入木块的体积小的是食盐水,浸入木块体积较大的是蒸馏水; (3)分别取少量的两种液体,放在蒸发皿中进行加热,蒸干后有白色晶体出现的是食盐水,无残留物的是蒸馏水;(4)根据导电性不同:能导电的是食盐水,不能导电的是蒸馏水;(5)根据凝固点不同:凝固点高的是蒸馏水,凝固点低的是食盐水;(6)根据沸点不同:沸点高的是食盐水,沸点低的是蒸馏水。例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B.溶液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是由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D.水是常见的溶剂,溶剂不一定是水分析:植物油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而不是乳浊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溶液中可以同时溶解几种溶质,如NaCl和KNO3同时溶于水而形成的混合物也是溶液,溶质就有两种了。水是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如碘酒就是碘溶解在酒精中而形成的溶液,故选D。例3一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固体,则小球将()A.上浮B.下沉C.不变D.无法判断分析:向水中加入食盐,会使液体的密度增大,由浮力公式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上浮,选A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掌握溶剂、溶质、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判断溶液的溶质与溶剂;2.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熟练完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能力要求:能够利用所学的溶液质量关系,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情感要求: 感受溶液组成的判定对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离不开溶液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溶质、溶剂的判断。2.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溶液稀释的计算。学习难点: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探究活动: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定知识整理:一.溶液的组成1.溶质、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如:NaCl固体溶于水中后形成氯化钠溶液,溶质为NaCl,溶剂为H2O;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盐酸,溶质为HCl,溶剂为H2O;(2)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将90mL的汽油与10mL的植物油混合形成的溶液,汽油为溶剂,植物油为溶质(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把水看成溶剂,其他物质为溶质;如:将90mL的酒精与10mL的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酒精(4)当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要判断准确溶质如:将CO2气体通入水中后得到的溶液,溶剂是水,溶质应该为碳酸。 (5)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都是水溶液(四氯化碳、汽油、酒精等也是常见的溶剂)例1.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溶液名称盐酸稀硫酸石灰水白磷的四氯化碳溶液硝酸钾溶液医用酒精铁和盐酸反应后的溶液碘酒溶质HClH2SO4Ca(OH)2白磷KNO3酒精FeCl2碘溶剂H2OH2O H2O四氯化碳H2OH2OH2O酒精2.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m(溶液)=m(溶质)+m(溶剂),即溶液的质量就有加和性;V(溶液)≠V(溶质)+V(溶剂),即溶液中体积不具有加和性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粗略的表达:浓溶液和稀溶液(2)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意:(1)质量分数一般是呈小数,为比值,没有单位;(2)分子分母中单位应该相同;(3)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也有体积分数。二.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g溶液,蒸干后得到2.8g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ω(KCl)=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kg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kg×16%=24kg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kg-24kg=126kg 答:配制150kg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kg和水126kg。3.溶液稀释和浓缩问题的计算。例3?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50g×98%=x×20%x=345g需要水的质量为:245g-50g=195g答:把50g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g。例4:有Ag质量分数为15%的NaNO3溶液,若想将其质量分数变为30%,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掉溶剂的1/2B.蒸发掉(1/2)Ag溶剂C.蒸发掉溶剂的15%D.加入(3/20)AgNaNO3E.加入(3/14)AgNaNO3解析:设蒸发掉的溶剂质量为χ,据定义式:[Ag×15%/(Ag-χ)]×100%=30%解得χ=(1/2)Ag选B设加入溶质的质量为y,据定义式:[(Ag×15%+y)/(Ag+y)]×100%=30%解得y=(3/14)Ag选E则正确选项为B、E4.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例532.5克锌与密度为1.30g/cm3的硫酸溶液100毫升恰好完全反应,计算:(1)可制得氢气多少克?(2)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3)反应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此题综合了不少知识内容,其中包含了密度、体积、质量换算,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都包含在内。注意写出完整的方程式并将纯量代入方程式。溶液中只有参加反应的溶质才能代入方程。 解答:设可得氢气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为z,硫酸溶质为y (2)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3)硫酸锌溶液质量分数为 点拨:此题的关键步骤在于求反应后的溶液。求该溶液有两个作法(一),总量守恒计算法。将反应物一边的除不溶于水的杂质也不参加反应的杂质不计再内其它物质全部加起来,叫总量。例如,溶液中不参加反应的水也再内。减去生成物中沉淀后脱离反应体系的质量还要减去生成物中的气体,因气体已挥发掉。(二)溶液组成计算法。生成物溶质加上水,水一般最多时有三处,反应物中有酸和碱等溶液,除溶质外余下的水量,和酸碱反应中和后生成的水。典型习题1.溶液质量分数是表示的一种方法,其数学意义是之比。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其20%表示的含义就是每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g。2、将30g氯化钠溶于70g水中,制取氯化钠溶液,则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中含H2SO4g,水g;100毫升20%的硫酸溶液(密度1.14g/mL)的质量是,其中含溶质H2SO4g,含溶剂水g。4、现有8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硝酸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溶剂的质量为。(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钠,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应加入硝酸钠g;(5)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应蒸发水g;(6)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则应加水g;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③④①②⑤D、②①④③⑤6、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有()A、加入固体氢氧化钠12.5gB、将溶液中溶剂水蒸发一半C、加入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D、蒸发掉50g水E、加入5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7、将m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8、在45g20%的KCl溶液中加入8gKCl后再加入14g水,所得溶液恰好为20℃的饱和溶液,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下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质量的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1)请找出上图中的错误:① ;② 。(2)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三点)①②③10、汽车、电机车一般要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现用1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问:⑴1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其中溶质的质量为。⑵将1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28%的稀硫酸,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L,配得稀硫酸的质量为kg。11、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10℃20℃ 30℃40℃50℃60℃70℃NaCl35.8g36.0g36.3g36.6g37.0g37.3g37.8gKNO320.9g31.6g45.8g63.9g85.5g110g138g⑴通过分析上表数据,你有哪些发现?⑵写出KNO3和NaCl具有相同溶解度时的温度范围(限表中相邻两个温度之间) ⑶在50℃时,100g水中加入90gKNO3,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 。 ⑷在10℃时,Na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KNO3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2、现有24%的硝酸钾溶液、2%的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和水。请选用上述不同的物质配制10%的硝酸钾溶液,将用量的最简整数比填入下表中相应的位置。24%硝酸钾溶液2%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水示例47方案1方案2方案3参考答案:1、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100,溶质氯化钠202、30%3、20,80,114g,22.8,91.24、⑴8g,72g;⑵8%;⑶28%;⑷10;⑸40;⑹805、A6、ADE7、C8、25.4%9、⑴①广口瓶塞放反了(或瓶塞放反了);②砝码和药品放反了⑵[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回答]计算错误如:①水算多了;②氯化钠算少了; 称量氯化钠操作错误如:③天平读数有误;④氯化钠和砝码放反了;⑤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未放纸片;⑥天平未调零等;用量筒量取水时错误如:⑦水量多了(或量取水读数时仰视);⑧氯化钠中混有杂质;⑨烧杯中有水等。10、(1)1840g,1803.2g4.6L6.44kg11、⑴①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明显;②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非常显著。⑵20℃~30℃。⑶185.5g。⑷大于。12、24%硝酸钾溶液2%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水方案119方案257方案345413、(1)计算:所需高锰酸钾的质量为400g×0.5%=2g,所需水的质量为400g-2g=398g,相当于398mL水。(2)称量:用天平称取2g高锰酸钾,放入500mL大烧杯中,用量筒量取398mL水,倒入盛有2g高锰酸钾的烧杯中。(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高锰酸钾完全溶解即可。 14、分三次漂洗好。提示:用4500g水一次漂洗“拧干”的湿衣服上含有洗涤剂的质量为:。分三次漂洗,第一次漂洗“拧干”的湿衣服上留有洗涤剂的质量为:第二次漂洗“拧干”的湿衣服上留有洗涤剂的质量为:第三次漂洗“拧干”的湿衣服上留有洗涤剂的质量为: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以及能够判断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3.认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4.认识结晶的两种方法和应用能力目标:1.能够从定义判断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2.能够通过物质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具体问题3.能够初步学会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情感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够利用已学的溶液知识来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结晶的两种方法教学难点: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有关应用,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探究活动: 利用实验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知识整理: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2.探究实验:物质的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试管1234567物质1gNaCl1g蔗糖1gCa(OH)23gKNO33gKNO35mL食用油5mL食用油溶剂5mL水5mL水 5mL水5mL水5mL水5mL水5mL汽油温度室温室温室温室温加热室温室温现象全溶全溶不全溶不全溶全溶不溶溶解结论:(1)由2、3可知,不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有所不同;(2)由6、7可知,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有所不同; (3)由4、5可知,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中在不同的温度下,溶解性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为: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等。应用:我们利用其他溶剂来溶解水不能溶解的物质如:氯仿溶解有机玻璃;酒精溶解香精;香蕉水用来溶解油漆等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注意点:a.必须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质量的溶剂。在某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溶剂中,对某种溶质来说已经是饱和了,但是改变温度或者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变得不饱和溶液了。如: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1.6gKNO3恰好得到了饱和溶液;如果是31.6gKNO3溶解在200g水中,就得到了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了;相似的,25℃时,100g水中溶解了31.6gKNO3得到的溶液也同样是不饱和溶液。b.必须指明是何种溶液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对于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仅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而其他物质可能还能继续溶解。如:20℃时,一定量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蔗糖,还可以继续溶解。(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依据:在不改变温度等其他条件下,往溶液中再加入该溶质,观察是否能够继续溶解。如果能够继续溶解,则在此温度下,该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而不能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当然,也具有特殊情况。(4)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都能形成其饱和溶液,而如酒精等,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所以不具有其饱和溶液。(5)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浓溶液是指一定质量的溶剂里含有较多溶质的溶液;稀溶液则是指一定质量的溶剂中含有较少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常温下的熟石灰饱和溶液,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Ca(OH)2为0.17g,为稀溶液。),不饱和溶液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但是,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例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A.非常浓的溶液B.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C.很稀的溶液D.比该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浓分析: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其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浓。故答案应该选D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1.固体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是为了定量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强弱。公式:(2)理解定义中的注意点:a.定温:一定要指明温度。因为某种固体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溶解度有所不溶,故只有指明温度的溶解度才有具体的意义;例: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gA物质,在6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物质,则A和B的溶解度比较则是()A.A的溶解度大B.B的溶解度大C.二者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分析:由于溶解度定义可知30℃时A的溶解度为10g,60℃时B的溶解度为20g,但是由于所给的温度不同,故无法比较,应选D。b.定量:溶剂的质量有规定的值,为100g。溶解度是相对于100g溶剂中溶解的固体质量,并非是100g溶液;例: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ag,则此时A物质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A.等于a%B.小于b%C.大于a%D.无法判断 分析:由溶解度概念可以知道,A物质饱和溶液中每100g溶剂中含溶质ag,则溶液质量为(100+a)g,A的质量分数为:c.定态:溶液必须是饱和溶液的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最大量;d.定性:固体溶解度有单位,为克(g)。例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一定饱和B.20℃时100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C.20℃时136gNa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6g氯化钠D.20℃时NaCl的饱和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为36%分析:对于某一物质的溶解度一定要指明具体温度,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溶解度有所不同,所以A错误;溶解度定义中规定的是溶剂的质量为100g,而非溶液的质量100g,如果要使在20℃时NaCl饱和溶液中含36g溶质,溶剂质量为100g,溶液的质量为136g,故B错误,而C正确;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26.5%,D错误。归纳: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比较项目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意义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多少溶剂量100g不定温度一定温度下 没有规定状态饱和不一定饱和单位g1(为比值)关系式联系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3)溶解度的意义如:20℃时,NaCl固体的溶解度为36g。表示在20℃时,每36gNaCl固体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其饱和溶液也可表示在20℃时,每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的质量为36g。2.溶解度曲线(1)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a.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的是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即每一点都代表的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或者说是相应的温度下达到饱和时,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b.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某一点,表示的是在该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的溶质未达到最大值,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c.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某一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d.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是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具有相同的溶解度。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a.大多数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的,如KNO3等属于“陡升型”;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如NaCl等属于“缓升型”;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的,如Ca(OH)2等属于“下降型”。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a.查找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b.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c.了解温度变化对某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及变化趋势;d.根据曲线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注:溶解度曲线中隐含条件为:溶剂质量为100g)5.影响气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除了与气体和水的性质有关之外,还与压强及温度有关。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三.物质的结晶1.晶体与结晶(1)晶体:是从溶液中析出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2)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在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2.结晶的方法(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的固体溶质,即缓升型的物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称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来获取硝酸钾晶体注意:固体溶质析出晶体后,往往需要过滤来获得晶体。 例题:试分离出硝酸钾中混有的NaCl杂质分析:本题要求分离硝酸钾与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根据题意,在混合物中的硝酸钾含量大,氯化钠的含量小。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显著减少,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可采用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使硝酸钾结晶析出晶体,再过滤获得较为纯净的硝酸钾晶体。答案:先将混合物溶于热水中制得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由于氯化钠的含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可能不析出晶体。过滤,滤出硝酸钾晶体,氯化钠遗留在溶液中)又如:试分离除去NaCl固体中含有的KNO3。答案:先将混合物溶于冷水中制成NaCl的饱和溶液(由于KNO3含量少,KNO3的溶解可能没有达到饱和),再升温蒸发溶剂,而析出NaCl晶体(由于KN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故KNO3不会从溶液中析出),趁热过滤,滤出NaCl晶体。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情感目标: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知识整理: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试样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水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结论:(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注意:(1)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实际是与待测溶液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其它颜色的物质,故酸碱指示剂一般用量为1~2滴,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3)石蕊试剂能够用来鉴定溶液的酸碱性,但是由于碱性溶液中呈现的蓝色与原先的紫色改变不大,我们一般是利用无色酚酞试剂。补充实验:实验过程: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向其中加入3mL左右的纯碱(Na2CO3)溶液,滴加2滴无色酚酞试剂,振荡后溶液变红,随后向该溶液滴入稀盐酸,变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实验现象:溶液由原来的红色变成了无色,并且在溶液中冒出大量气泡。原因解释:纯碱溶液属于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是当遇到盐酸后,能发生如下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反应后生成的溶质为NaCl,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因此使酚酞褪色,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使得溶液中出现了大量的气泡。启示:我们所使用的酸碱指示剂不但可以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在某些溶液反应中,也可以用来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如上述实验中,逐滴加入至正好褪色时,说明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过氧乙酸等(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HCl==H++Cl-;H2SO4==2H++SO42-;(2)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NaOH==Na++OH-;Ca(OH)2==Ca2++2OH-;(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NaCl==Na++Cl-;NH4NO3==NH4++NO3-;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值1234567891011121314|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3.pH试纸的使用方法;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简单记忆为:蘸、涂、比注意:(1)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这种操作可能泡掉pH试纸上一部分指示剂,以致比色发生较大的误差;(2)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试,因为水润湿后的pH试纸将测定的是稀释后溶液的pH。(3)我们实验室一样使用的pH试纸是广泛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0-14的整数(4)为了比较精确的测定溶液的pH,我们可以用精密pH试纸和酸度计(pH计)来测量。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1.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血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酸碱度都接近于中性,而且变化极小;2.胃液的pH在0.9~1.5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铁屑都可被溶解,但胃本身却能安然无恙。因为胃里有一层“粘液屏障”,它是由粘液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出的一种胶冻状粘液,在胃粘膜表面构成一个保护膜,用来保护胃,防止胃酸对其本身的腐蚀及胃蛋白酶对胃本身的消化,还能防止粗糙的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3.大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在改良酸性土壤时,我们一般是使用熟石灰来调节其酸碱度。4.雨水一般呈略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例题选解例1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A.蓝色B.红色C.紫色D.无色分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是呈碱性的,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选B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使酸碱指示剂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在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石灰水变蓝色C.将酚酞试液加到某无色溶液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则该溶液为中性溶液D.人们通常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分析:A.不正确,酸碱指示剂中,如果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不是酸性溶液,而是碱性溶液;B.不正确,应该是石蕊试液变为蓝色,而不能说是石灰水变蓝色C.不正确,因为酚酞试液遇到酸性也不变色故选D。例3我省苏北有些滩涂地区的土壤被称为“盐碱地”,当地农民常用引进内河淡水浸泡再排水的方法改良土壤。若以土壤pH为纵坐标,浸泡水次数(m)为横坐标,下列能正确表示土壤pH变化的图像的是()ABCD分析:“盐碱地”,从字面上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土壤呈碱性,即pH大于7,当地人用反复浸泡和排水的方法改良,实际上是进行稀释,整个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直至变为中性为止,绝对不可能变为酸性,即不可能使溶液的pH小于7,故正确的图像应该选C。例4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A.偏低B.偏高C.相等D.无法比较分析:当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定时,会造成对待测溶液稀释,白醋是酸性的,如果稀释后,则该白醋的酸性减弱,pH值偏大。故选B。例5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A.把试纸浸在待测溶液中B.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分析:测定溶液pH的正确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同步习题 1.如果人体中的CO2不能顺利的排出体外,人体的血液pH将会()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2.用pH试纸测定某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如果先将蒸馏水润湿,再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原氢氧化钠溶液实际的pH比较()A.偏低B.偏高C.相等D.无法比较3.下列溶液酸性最强的是()A.pH=0的溶液B.pH=1的溶液C.pH=7的溶液D.pH=14的溶液4.用稀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A.纯碱B.白酒C.白糖D.食醋5.某地农业科学工作者在进行“酸雨对农业生产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中得出酸雨的pH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酸雨的pH3.584.594.86小麦减产(g)1053根据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酸雨的pH越大,小麦减产幅度越大B.酸雨的pH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大C.酸雨的酸性越弱,小麦减产幅度越小D.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减产幅度越小6.苯甲酸可用作于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B.苯甲酸的pH大于7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7.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A.氢离子B.氢分子C.酸根离子D.酸分子8.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雪碧,下列有关雪碧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饮用雪碧后一段时内,人体内的血液的pH将上升B.夏天饮用冰雪碧,喝后不久打嗝,主要是因为雪碧受热,溶于其中的CO2溶解度变小,放出大量CO2气体C.往雪碧中滴入酚酞指示剂,雪碧会变红色D.喝雪碧后打嗝是一种热辐射的过程9.溶液的酸碱度用________表示,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__________,鉴别溶液的酸碱性常用___________。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则此溶液的pH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7,该溶液是无色酚酞显__________色,要使该溶液的pH值变大,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正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亚硝酸钠具有咸味,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但亚硝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食盐的水溶液呈中性。根据以上文字的叙述,鉴别亚硝酸钠溶液和食盐溶液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11.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A)、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B)和10%的紫色石蕊试液(C),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填序号,下同)________画上花,在蘸取________画上叶。将白纸挂起来,用_________向纸上喷洒即可。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的NaOH溶液呈_______性,因为________________。10%的H2SO4呈________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1)取3片维生素C药片,压碎后溶于10mL水中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水溶液呈__________性;(2)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请想一想,如何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了乳酸(C3H6O3),使人感到肌肉酸胀,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松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酸胀的感觉逐渐消失,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位于美国富兰克林的小依科庞德湖,湖水的pH时4.2,是世界上________性最强的湖,这种湖水是否适宜一般农作物的灌溉生长____________(填“是”或“否”)。15.某校“酸雨”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的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其数据如下表:测定时间5:055:105:155:205:255:305:35pH4.954.944.944.884.864.854.85 (1)根据所学的有关指示,推测“正常雨水”的pH__________7(填“>”、“<”、“=”),引起这种p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所降雨水是否为“酸雨”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3)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火力发电厂和一个炼焦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治理措施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三种能源)。16.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块土地上的酸碱度(写出主要的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17.雨水的酸碱度可以反映大气受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的情况。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定当地一次降雨时雨水的酸碱度(写出实验用品核试验步骤)18.焊白铁皮壶时,要用到盐酸,在实际操作中常用浓的NH4Cl溶液来代替盐酸,这个说明NH4Cl溶液呈酸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给予证明。19.稀硫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我们已知道,在稀硫酸溶液中存在着水分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研究下面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已经由此得到的结论)参考答案:1.B2.A3.A4.A5.B、C6.B7.A.8.B9.pH值,pH试纸,酸碱指示剂,小于,无色,加水稀释10.酚酞试剂11.BAC,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碱性,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酸性,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12.(1)酸性(2)加食醋凉拌食用13.C3H6O3+3O2==3CO2+3H2O14.酸否15.(1)<空气中二氧化碳,遇雨水后生成了碳酸。(2)是。(3)硫酸厂生产的二氧化硫和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了酸雨。水能、核能、太阳能 16.用品:烧杯、玻璃棒、pH试纸、蒸馏水步骤:①用烧杯采集雨水样品一份;②取pH试纸一条,用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水样,滴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到土样的酸碱度。17.用品:烧杯、胶头滴管、pH试纸步骤:(1)用烧杯采集雨水样品一份;(2)取pH试纸一条,用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水样,滴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到水样的酸碱度。18.取用少量NH4Cl溶液于试管中,往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剂,发现试剂变红,则说明氯化铵溶液呈酸性。19.取少量Na2SO4溶液(内含有水分子、SO42-、Na+)放入一支洁净的试管,然后往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剂,结果紫色石蕊试液仍然呈紫色,说明紫色石蕊试剂变红不是由于水分子和硫酸根离子引起的,说明稀硫酸可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使由于H+的存在。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了解盐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用途;2.知道烧碱、消石灰、氨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3.认识强酸和强碱的腐蚀性;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4.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5.认识常见的酸、碱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2.初步了解在探究过程中应用归纳、总结等科学手段情感目标:从酸碱在生活生产应用,使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性质;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2.碱的性质3.复分解反应探究实验1.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的物理性质比较2.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比较3.碱的性质比较知识整理:复习:物质的分类酸、碱、盐的概念(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HCl==H++Cl-;H2SO4==2H++SO42-;电离通式:HnR==nH++Rn-;(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NaOH==Na++OH-;Ca(OH)2==Ca2++2OH-;电离通式:R(OH)n==Rn++nOH-;(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NaCl==Na++Cl-;NH4NO3==NH4++NO3-;一、常见的酸1.生活中常用的酸:胃液中含有的盐酸(HCl),蓄电池中含有硫酸(H2SO4),酸雨中含有的硫酸及硝酸(HNO3),食醋中含有的醋酸(CH3COOH或HAc);饮料中可能含有的碳酸、柠檬酸等 2.酸的分类:无氧酸(如HCl)、含氧酸(HNO3)等3.浓硫酸、浓盐酸和浓硝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溶质的化学式H2SO4HClHNO3颜色无色无色无色状态粘稠、油状液体液体液体气味无味刺激性气味刺激性气味浓度98%36%~37% 70%密度(与水比较)1.84g/mL1.17g/mL1.42g/mL敞开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白雾产生白雾是否具有挥发性不易挥发有挥发性有挥发性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露置在空气中后的溶液质量变大变小变小露置在空气中后的溶质质量不变变小变小露置在空气中后的溶剂质量 变大不变不变露置在空气中后的质量分数变小变小变小注意:浓硫酸具有一定的特性:(1)吸水性(物理性质)用于气体干燥,但除NH3等碱性气体除外[2NH3+H2SO4==(NH4)2SO4](2)脱水性(化学性质)——黑面包实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使之炭化。)(3)强氧化性,腐蚀性——与金属发生反应,不生成氢气而是水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如Cu)反应,如:Cu+2H2SO4(浓)△==CuSO4+SO2↑+H2O又如,浓硫酸与铁反应后,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4)浓硫酸的稀释:酸入水,沿器壁,不断搅拌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水,足以使水分沸腾,并且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水就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致使水沸腾而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而造成事故。(5)安全事故的处理:首先迅速用抹布将其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用3%~5%的NaHCO3涂敷。稀硫酸溅到皮肤上后,应该马上冲洗,因为随着稀硫酸中溶剂的蒸发,也会变成浓硫酸。4.酸的化学性质(1)实验: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化学性质的比较实验内容 现象与结论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将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酸溶液中镁条、锌粒表面出现大量气泡,并且放镁条的试管底部明显发烫。铜片表面没有明显变化。现象与稀硫酸相似注意:硝酸(包括浓硝酸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都不能产生氢气,因为其都具有强氧化性。酸溶液分别于生锈的铁钉反应铁锈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黄。过量的酸与铁钉反应,可能会有大量的气泡现象与稀硫酸相似酸溶液与石灰石作用石灰石表面有大量的气泡,一会儿就马上停止石灰石表面有大量的气泡冒出现象同稀盐酸相似总结:酸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因此酸溶液会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1)酸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A.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溶液变红色;B.无色酚酞试剂遇到酸溶液不变色。提醒:紫色石蕊试剂变色情况为:“酸红碱蓝”;是指示剂变色,而非待测溶液本身变色。(2)酸溶液与某些金属反应 酸溶液+(氢前)金属→盐溶液+氢气注意: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B.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反应有明显放热现象;C.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如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D.该类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如:Zn+2HCl==ZnCl2+H2↑;Fe+H2SO4==FeSO4+H2↑(3)酸溶液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溶液+金属氧化物→盐溶液+水注意: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不变,酸中的原子团不变如:CuO+2HCl==CuCl2+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ZnO+2HNO3==Zn(NO3)2+H2O(4)酸溶液与某些盐反应酸溶液+盐→新酸+新盐注意:A.我们通常遇到的盐是碳酸盐,因此绝大部分反应是:酸+碳酸盐→新盐+水+二氧化碳如: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H2SO4==Na2SO4+H2O+CO2↑;K2CO3+2HNO3==2KNO3+H2O+CO2↑;MgCO3+CH3COOH==(CH3COO)2Mg+H2O+CO2↑;B.某些特殊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特殊的沉淀如:HCl+AgNO3==AgCl↓+HNO3;BaCl2+H2SO4==BaSO4↓+2HCl补充:Cl-及SO42-的检验 A.向待测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入稀硝酸溶液后,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含有Cl-,如果没有沉淀或者沉淀消失,则不含有Cl-。B.向待测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入稀硝酸溶液后,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含有SO42-,如果没有沉淀或者沉淀消失,则不含有SO42-。二.常见的碱1.有关碱的一些性质比较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烧碱、消石灰、氨水物理性质的比较烧碱消石灰氨水颜色白色白色无色状态片状固体粉末状固体液体气味无味无味有氨臭气味溶解性 易溶微溶易溶俗名烧碱、火碱熟石灰、消石灰烧碱、氨水露置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烧碱露置在空气中,表面出现潮湿,这个现象称为潮解。同时氢氧化钠也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质变,生成碳酸钠。氨水露置在空气中,会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烧碱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具有滑腻感。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出现蓝色沉淀。CuSO4+Ca(OH)2==Cu(OH)2↓+CaSO4↓烧碱具有强腐蚀性,氢氧化钙和氨水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头发、鸡蛋清、植物油等发生化学反应,溶解其中的蛋白质。2.碱的共同性质由于碱电离后都能生成OH-,因此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如:NaOH==Na++OH-;NH3?H2O==NH4++OH-;(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A.紫色石蕊试剂或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溶液变蓝;B.无色酚酞遇到碱溶液变红(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碱溶液+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如:2NaOH+CO2==Na2CO3+H2O;Ca(OH)2+SO2==CaCO3↓+H2O;(3)能与某些盐反应碱溶液+盐溶液→新盐+新碱如:CuSO4+Ca(OH)2==Cu(OH)2↓+CaSO4;CuSO4+2NaOH==Na2SO4+Cu(OH)2↓Ca(OH)2+Na2CO3==2NaOH+CaCO3↓3.复分解反应: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以用:AB+CD==AD+CB表示特点:(1)反应物、生成物均只有两种化合物;(2)发生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3)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不改变。典型例题:例1.下列各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加的是()A.浓盐酸B.浓硝酸C.浓硫酸D.石灰水分析: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出HCl、HNO3气体,从而使其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其质量增加,石灰水中的Ca(OH)2能吸收空气中CO2生成CaCO3沉淀,使其质量增加。故答案为:C、D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Fe+6HCl==2FeCl3+3H2↑B.Fe2O3+4HCl==2FeCl2+3H2OC.Na2CO3+2HNO3==2NaNO3+H2O+CO2↑D.Zn+2HNO3==Zn(NO3)2+H2↑分析:A错,铁在置换反应中只能生成二价铁,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而不是FeCl3;B错,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物中,化合价应保持不变,因而该生成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D错,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只能生成水。故答案为C。例3某同学用一根玻璃棒蘸取少量稀硫酸,涂在蓝色石蕊试纸上,一段时间后,请你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并说明原因。 分析:稀硫酸是酸溶液,显酸性,故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一段时间后,随着试纸上的水分蒸发,稀硫酸也随之转变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某些物质脱水,试纸被脱水后炭化,所以,我们一段时候后可能可以看到试纸逐渐变黑。例4下列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快的是()A.ZnB.FeC.MgD.Al分析: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的速度,与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关,排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速度越快,剧烈程度越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Mg排在最前面,因此,放出氢气最快。故答案为C例5相同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最多的是()A.ZnB.FeC.MgD.Al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有这样的一个规律,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若生成盐中的金属元素化合价相同,则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氢气质量越大。Fe、Mg、Zn等都是+2价的,但Al等是+3价,Na为+1价,遇到此类情况,有个经验公式:氢气的质量=,故设金属的质量均为mg,则根据该公式代入计算。Zn、Fe、Mg、Al分别能放出氢气的质量为:,故答案为D例6下列区别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分别加入碳酸钠B.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C.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D.用pH试纸分别测其溶液的pH分析:A不正确,稀硫酸与稀盐酸均可以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相同,不能分别。B不正确,硝酸银与盐酸反应:AgNO3+HCl==AgCl↓+HNO3,现象为白色沉淀;硝酸银与硫酸混合后,2AgNO3+H2SO4==Ag2SO4+2HNO3;Ag2SO4微溶于水,看到的现象也可能是白色沉淀,故无法清楚的分辨;C正确,盐酸与氯化钡不能发生反应,而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BaCl2+H2SO4==BaSO4↓+2HCl,白色沉淀,两者现象不同,故能分辨;D错误,pH只与氢离子浓度有关。答案为C。同步习题:1.下列物质①FeCl3②ZnCl2③CuCl2④AlCl3中,能用金属和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物质是()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质量相等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FeB.AlC.ZnD.Mg3.下列几种溶液久置于空气中,溶质成分不变,但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浓硝酸D.石灰水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Fe+CuSO4==FeSO4+CuB.2H2O+O22H2OC.CO2+2NaOH==Na2CO3+H2OD.NaOH+HCl==NaCl+H2O5.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A.熟石灰、消石灰、CaOB.铁锈、氢氧化铁、Fe(OH)3C.生石灰、消石灰、Ca(OH)2D.烧碱、火碱、NaOH6.据报载,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为了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A.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C.将氯化钡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D.用土将泄漏的浓硫酸掩埋7.有些胃病是由于胃酸过多引起的,治疗的药物中常含有氢氧化铝,它的作用可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Al(OH)3+3HCl==AlCl3+3H2O,该反应类型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8.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无明显现象的是()A.锌B.硝酸钾溶液C.氧化铜D.氢氧化钾溶液9.某硫酸溶液分别于下列物质完全反应,所得的溶液酸性基本不变的是()A.氯化钡B.碳酸钠C.氢氧化钠D.氧化铜10.下列物质不能与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的是()A.稀硫酸B.盐酸C.硝酸D.浓硫酸 11.50g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蒸发后得到218g固体(已经换算成为硫酸盐),则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A.2gB.3gC.3.5gD.4.5g12.有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可一次鉴别它们的试剂是()A.稀硝酸B.氯化钠溶液C.稀盐酸D.石蕊试剂13.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有人用以下两个实验方案:甲方案:废铜硫酸铜[Cu+2H2SO4(浓)==CuSO4+2H2O+SO2↑]乙方案:废铜氧化铜硫酸铜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是因为它在空气中不仅易_____________,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且还能跟_________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该固体是否变质可选用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除去该杂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1)工厂烧煤的烟囱里冒出的烟气中含有SO2,常污染环境,为什么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该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石灰乳(氢氧化钙的悬浊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配制防治葡萄等作物病害的波尔多液。请你写出在配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稀硫酸去除铁锈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硝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有失去标签的硫酸、盐酸、氢氧化钠三瓶溶液。拟用BaCl2溶液和酚酞试液按下列步骤鉴别: (1)从三支试管分别移取各溶液少许作试样,向试样中分别滴加___________,如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所取得溶液是H2SO4,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剩余的两种试样各取少许放入另外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_____________,如发生现象为____________,所取得溶液为NaOH溶液。(3)无明显现象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蛋腐败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H2S),H2S气体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在空气完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硫和水。把H2S气体通入浓H2SO4中,发生的反应为:H2S+H2SO4(浓)==SO2+X↓+2H2O(1)上述内容中,属于H2S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H2S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H2S气体通入浓H2SO4中反应时,生成物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4)若尾气中含有H2S,用浓硫酸来吸收行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你来建议,你认为使用何种试剂能达到吸收的效果?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部分被氧化的铁片10g与200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3g,求该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参考答案:1.B2.B3.A4.D5.D6.A7.D8.D9.A10.C、D11.C12.C13.乙同学;(1)不产生污染性气体,(2)产生相同质量的硫酸铜,乙方案硫酸用量少;14.潮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15.(1)2NaOH+SO2==Na2SO3+H2O;(2)CuSO4+Ca(OH)2==Cu(OH)2↓+CaSO4; (3)Fe2O3+3H2SO4==Fe2(SO4)3+3H2O;(4)CaCO3+2HNO3==Ca(NO3)2+H2O+CO2↑;16.BaCl2溶液白色沉淀BaCl2+H2SO4==BaSO4↓+2HCl酚酞试剂试剂变为红色盐酸17.(1)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2)2H2S+3O2===2SO2+2H2O;(3)S(4)不行,产生的SO2气体仍然是污染性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H2S+2NaOH==Na2S+2H2O18.22.0%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2.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初步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类;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酸与碱的反应现象,得出中和反应中酸碱性变化及热量变化;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根据此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情感目标: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2.初步了解酸碱中和对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盐的分类及命名,中和反应探究实验: 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与结论的分析;2.实验来检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知识整理:一.中和反应1.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滴加2~3d酚酞试剂,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现象,并且测量溶液温度。烧杯中液体呈红色;反应前溶液的温度为15℃左右。烧杯内溶液的颜色由红色突然变成无色反应后溶液的温度为25℃左右。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pH>7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NaCl为中性,pH=7:NaOH+HCl==NaCl+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取实验1后所得的溶液,滴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滴加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红色滴加NaOH后,溶液中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pH>7。3.取实验1所得的少量溶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观察。 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该固体为NaCl晶体。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若不滴加酸碱指示剂,反应无现象,无法判断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结论:(1)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一类反应,即:酸+碱→盐+水如:Cu(OH)2+2HNO3==Cu(NO3)2+2H2O;Ba(OH)2+H2SO4==BaSO4↓+2H2O(2)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A.酸性土壤可以用熟石灰来改良;B.胃酸过多,可以用氢氧化铝等来治疗;C.处理工厂的一些废水2NH3·H2O+H2SO4==(NH4)2SO4+2H2OD.昆虫叮咬的止痛、消肿酸性与碱性中和(涂肥皂水[碱性]或食醋[酸性])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复分解反应的类型:(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注:该反应大部分情况都能发生2HNO3+CuO==Cu(NO3)2+H2O;3H2SO4+Fe2O3==Fe2(SO4)3+3H2O;6HCl+Al2O3==2AlCl3+3H2O;(2)酸+盐→新盐+新酸这种反应类型包括两种:A.酸与碳酸盐反应,酸+碳酸盐→新盐+二氧化碳+水 2HCl+CaCO3==CaCl2+CO2↑+H2O;H2SO4+Na2CO3==Na2SO4+CO2↑+H2O;2HNO3+CuCO3==Cu(NO3)2+CO2↑+H2O;B.特殊盐与酸反应产生沉淀,可溶性的酸和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酸或盐。HCl+AgNO3==AgCl↓+HNO3;H2SO4+BaCl2==BaSO4↓+2HCl(3)酸+碱→盐+水注:该类反应大部分情况均可进行HCl+NaOH==NaCl+H2O;Cu(OH)2+2HNO3==Cu(NO3)2+2H2O;H2SO4+Ba(OH)2==BaSO4↓+2H2O;(4)碱+盐→新碱+新盐条件: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如:CuSO4+2NaOH==Cu(OH)2↓+Na2SO4;Na2CO3+Ca(OH)2=CaCO3↓+2NaOH;MgSO4+Ba(OH)2==Mg(OH)2↓+BaSO4↓(5)盐+盐=两种新盐条件: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如:CuSO4+Na2CO3=CuCO3↓+Na2SO4;NaCl+AgNO3=AgCl↓+NaNO3二.盐1.常见的盐:食盐(NaCl)、汉白玉中主要成分(CaCO3)、净水剂明矾含有的[Al2(SO4)3]、小苏打(NaHCO3)、2.盐的组成: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AnBm==nAm++mBn-;从盐的化学式可以看出,盐可以由酸和碱反应得到的如:K2SO4可由KOH和H2SO4反应得到的:2KOH+H2SO4==K2SO4+2H2O;KNO3可由KOH和HNO3反应得到的:KOH+HNO3==KNO3+H2O;CaSO4可由Ca(OH)2和H2SO4反应得到的:Ca(OH)2+H2SO4==CaSO4+H2O;KCl可由KOH和HCl反应得到的:KOH+HCl==KCl+H2O; 根据盐的组成,盐可以分为钠盐、钾盐等,或硫酸盐、硝酸盐等。3.盐的命名:酸根离子为无氧酸根离子的,命名为“某化某”,如:NaCl“氯化钠”,CuS“硫化铜”等,酸根离子为含氧酸根离子的,命名为“某酸某”,如:CuSO4“硫酸铜”,Fe(NO3)3“硝酸铁”等4.盐的溶解性(1)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2)碳酸盐除了K+、Na+、NH4+外,MgCO3微溶,其余都不溶,磷酸盐除了K+、Na+、NH4+外,其余都不溶;(3)盐酸盐除了AgCl不溶之外,其余都可溶的;(4)硫酸盐除了CaSO4、Ag2SO4微溶,BaSO4不溶,其余都可溶;(5)碱除了KOH、NaOH、NH3·H2O、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余都不溶。5.盐的化学性质(1)盐+盐→两种新盐注: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至少一种不溶(2)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溶液如:Fe+2HCl==FeCl2+H2↑;Cu+2AgNO3==Cu(NO3)2+2Ag;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在被置换出新金属之前;b.金属要除了Na,K,Ca等活泼金属,如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2H2O==2NaOH+H2↑,2NaOH+CuSO4==Na2SO4+Cu(OH)2↓c.盐溶液,即盐均要可溶性的d.金属与盐中的金属,离得越远,越容易发生反应。如,Fe投入到Cu(NO3)2、Hg(NO3)2混合溶液中,铁先与Hg(NO3)2反应,然后与Cu(NO3)2反应 Zn、Fe同时投入到Cu(NO3)2溶液中,Cu(NO3)2先与Zn反应,只有当Zn全部反应完,才与Fe反应。可以根据某些实验事实,来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如:(1)锌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而铜不能。故活动性Zn>Cu(2)相同条件下,镁与盐酸反应比铁与盐酸反应剧烈:故活动性Mg>Fe(3)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活动性Fe>Cu实验:设计实验证明铝、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实验所需药品:铝片、铁钉、铜片、稀盐酸、硫酸铝溶液实验仪器:烧杯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1.将铝片、铁钉、铜片充分打磨后,分别投入到稀盐酸中,观察现象。铝片、铁片表面出现大量气泡。铜片表面没有现象。铝片、铁片能与稀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Fe+2HCl==FeCl2+H2↑活动性:Al>H,Fe>H,铜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活动性:Cu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