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交流研讨更有效

让交流研讨更有效

ID:33237834

大小:12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2

让交流研讨更有效_第1页
让交流研讨更有效_第2页
让交流研讨更有效_第3页
让交流研讨更有效_第4页
让交流研讨更有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交流研讨更有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让交流研讨更有效-科学论文让交流研讨更有效吴旭聪章鼎儿老师在不同场合明确指出:走向探究的科学课有三个重要观察标志,其中第三个重要观察标志就是“交流研讨”。交流研讨指的是活动后的信息处理加工,是一个共享与分析、整理主要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包括整理各种发现、想法、问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前面的主要活动是为交流研讨做准备的。许多课所谓的交流研讨中,只要符合老师想法的数据(或说法)一出来就完事了,这并不是真正的交流研讨。真正的交流研讨,应当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把一堂课推向高潮,使科学探究扎扎实实地走向深入。下面

2、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谈一点自己肤浅的认识。一、巧用照片,再现观察情境现在的学生对有些生活现象接触的不多,有些课呈现的现象见得较少,在观察实验时,学生对一些现象的描述很难用文字表达清楚,汇报时往往只能用短短的几个词语来描述,难以准确反映他们的理解。如《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一课重点在于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我设计本课时试图让学生经历这样几个过程:从大自然→小的模拟装置→大的模拟装置→回归到大自然。学生分组模拟时有些细节看不到,比如河流的形成,于是我又用大的模拟实验

3、装置进行演示,这个大的装置相对于小的装置更接近自然,学生很明显地可以看到土地上的切沟。实验之后学生汇报交流:师:谁来说说观察到的现象?生:土地被水冲走了。生:有岩石露出来了。生:有坑坑洼洼出现了。3个学生的交流非常简单,交流的内容限于表面现象,这个演示实验的价值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交流是低效的。深入反思后,我决定拍下演示实验中几个重要观察点的照片,供学生汇报时作为思考的依据。我拍了四张照片:下雨前一张、开始时一张(打散溅起)、形成径流时一张、下雨停止时一张。这样,再次把现象展现在全体学生面前,方便了学生的思考

4、和汇报。改进教学后,学生的汇报精彩多了。师:谁来说说观察到的现象?生:刚开始下雨时,土地从干的慢慢变湿了,然后一些土壤被水冲走了。生:下雨过程中,土地变得坑坑洼洼,有岩石露出来了,一些小的岩石也被冲走了。生:下雨时,悬崖倒塌了。生:有些雨水聚集在槽的一端,像湖泊一样。生:接水的水槽中的水很浑浊,而且有很多泥土被冲到这里了。生:刚才同学说的岩石被冲走了,这让我想到了河中的鹅卵石为什么那么光滑了。生:雨后的土地和下雨前完全不一样了。学生的语言变得丰富多了,能把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他们所说的

5、现象就是雨水侵蚀土地的证据,也是发展学生对于侵蚀这个概念的垫脚石。这样的方法相当于用分析法去读题,用总结法去解题,当解不出来的时候再次从题目中去寻找解题的证据。我所提供的照片就起到了垫脚石的作用,使交流变得有效。二、巧用统计图,让抽象变形象《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第17条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教学中,许多老师经常问学生“有什么发现”,这样的提问比较开放,一定程度上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过于宽泛。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帮助学生

6、,用统计图的方式来分析数据,这样能够让他们发现数据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而不仅仅是关注表象。如《抵抗弯曲》一课,研究纸梁的宽度和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纸梁的厚度和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时,有一个小组获得了如下两组实验数据。根据数据,学生很快得出“增加横梁的宽度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但是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关心宽度与厚度到底谁对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影响更大。如果我们让学生把这两张表格中的实测数据转化成折线统计图,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参照表格,对照曲线图,学生可以轻松地认识到:增加宽度

7、对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影响比较小,而增加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三、巧用示意图,让思维显性化示意图是指学生将看到、想到的一些现象和认识用简笔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它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描绘。示意图比较直观形象,富于儿童情趣,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思维加工提供形象化的支持。因此,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时,合理运用示意图,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外化显现出来,而且交流时更加让人信服。参加一次区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时,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土壤中有什么》一课。在学生寻找到的土壤成分越来越多时,他要求学

8、生观察静置后土壤颗粒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在记录单上画下来,并思考:大约分了几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下面是学生汇报时所展现的示意图:你看,如果只是要求学生用语言或文字汇报,学生汇报的结果肯定是一样的:颗粒最大的在最底下,颗粒较小的在中间,颗粒最小最轻的在上面。这样的汇报比较笼统,不能体现真实性。而用示意图的方式汇报交流,比较形象直观,更能说明问题。但是,由于课堂上实验时间有限,土壤颗粒沉积的时间并不长,颗粒分层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