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命题人:颜旺仁2005.10.21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2.答案请填写到答题卡上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O-16Na-23S-32Cl-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40分)1.在容量瓶上无须有标记的是:A、标线B、温度C、浓度D、容量2.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3.下列分散系最
2、稳定的是A、悬浊液B、乳浊液C、胶体D、溶液4.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A、豆浆B、鸡蛋白溶液 C、食盐水D、烟、云、雾5.能用H++OH-=H2O表示的是A、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B、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C、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D、氨水和稀H2SO4的反应6.摩尔是A、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量B、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C、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D、表示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7.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1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A、150mL3mol·L-1的KClB、75mL2mol·L-1的NH4Cl
3、C、150mL1mol·L-1的NaClD、75mL2mol·L-1的CaCl28.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Ag+、NO3-、Cl-B、Ba2+、H+、CO32-、OH-C、Al3+、Fe3+、SO42-、NO3-D、K+、H+、NH4+、OH-9.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钡杂质的氯化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盐酸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盐酸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盐酸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盐酸10.已知98%的硫酸
4、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则49%的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提示:硫酸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A、9.2mol/LB、小于9.2mol/LC、大于9.2mol/L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计40分)11.1molH2SO4中含_____mol硫原子,_____________个氧原子,______________个氢原子。12.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用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
5、kao.com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2)提取碘水中的碘,用方法(3)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的方法。(4)淡化食盐水,可采用的方法。(5)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的方法。13.请把下面一些常用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贴在对应的化学药品瓶子上(在横线上写上编号即可)。__________________14.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ol/L的NaCl溶液0.5L,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步骤①计算,②,③,④,⑤洗涤⑥,⑦摇匀。(2)所需仪器为:容量瓶(规格:)
6、、托盘天平、还需要那些玻璃仪器才能完成该实验,请写出:。(3)试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①为加速固体溶解,可稍微加热并不断搅拌。在未降至室温时,立即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定容。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②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三、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15题10分,16题10分,计20分)15.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是多少?16.标准状况下,H2和CO的混合气体共8.96L,测得其质量为6.0g,试计算此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质量和体积各为多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7、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高考网www.gaokao.com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答题纸2005.10.2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计40分)11.___________mol,____________个氧原子,_____________个氢原子。12.(1)(2)(3)(4)(5)13.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