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

能源消费、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

ID:33225750

大小:9.53 MB

页数:163页

时间:2019-02-22

能源消费、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_第1页
能源消费、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_第2页
能源消费、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_第3页
能源消费、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_第4页
能源消费、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能源消费、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能源消费、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研究姓名:郑义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徐康宁2012-06-07内容摘要全文从能源消费、污染排放与实际产出的相互关系入手,着重从经济层面探讨中国能源消费、污染排放的个性化特征,能源消费与实际产出的关系,污染排放与实际产出的关系以及三者间的长短期动态关系、因果关系等。研究内容包括三个层面:①剖析中国能源强度不断下降的原因。科学衡量能源效率,进一步分析中国能源效率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②探求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加的原因。研究中国污染排放治理的特点,考量污染治理投资对于不同的

2、污染排放物的异质性影响。③研究中国的能源消费与实际产出之间存在的动态关系,考察短期内、长期内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变化:分析污染排放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能源消费、污染排放与实际产出三者间的动态关系以及三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研究结果总结如下:首先,考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三个层面(3个产业、8个主要部门、43个子部门)使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MDI)来研究中国(1994.2008年)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计量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是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产业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在(1994.2004年)期间提高了能源强度,但是在(20

3、04.2008年)期间却明显降低了能源强度,主要部门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一直在提升能源强度,子部门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在(2002.2008年)期间显著弱化了能源强度;能源替代效应一直在降低能源强度,只是影响作用甚小:在(2003-2004年)期间能源强度的意外反弹是源于产业层面的结构变化效应变动幅度较大而非技术效应变小的缘故。使用中国能源消费增量与经济增长增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和DEA方法测算出中国(1985.2008年)各省区以及全国的能源效率。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和制度改革是提高能源效率的主要动因:政府预算、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越大,能源效率越低;经济密

4、度、(地理)区位便利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均与能源效率正相关:资源禀赋与能源效率负相关,验证了“资源诅咒”假说,资本禀赋、技术禀赋虽然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高,但是影响系数偏低。基于中国(1978.2008年)实际产出、能源消费、能源价格、劳动以及资本投入的数据运用Pesaraneta1.(2001)提出的协整检验以及Toda和Yamamoto(1995)提出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研究这些变量问的动态关系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这5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内能源消费、劳动以及资本对于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效应,能源价格有显著的负效应;但是从

5、长期来看,只有劳动和资本对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源消费以及能源价格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使用修正版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法笔者发现能源消费与实际产出、资本与实际产出均呈现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除此以外,还存在从能源消费到能源价格、从实际产出到能源价格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决策部门应该适时提高能源价格以降低能源消费,因为从长期来看,旨在减少节能减排的能源战略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阻滞作用。其次,研究污染排放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MDI),分别基于不同分解层次(3个产业、8个主要部门、43个子部门)以及短期(1994.2

6、008年)、长期(1980.2008年)两个时间段来考察产出效应、技术效应、结构变化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对于碳排放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产出效应和结构变化效应是碳排放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则是有效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手段;部门结构细分程度越高,产.1.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出效应,技术效应、结构变化效应的解释力越弱,而能源结构效应的解释力却显著增强;长期内产出效应、技术效应对于碳排放的解释力均下降,结构变化效应、能源结构效应的解释力却大幅度提高;此外本文发现能源结构效应、能源价格均与实际产出和碳排放之间的去耦指数正相关。基于中国(1998.2

7、008年)省级层面的工业统计数据,运用环境DEA技术测算出环境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环境污染治理的特点。实证结果表明:环境技术效率、污染治理投资均与环境绩效正相关,且环境技术效率是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的最重要因素;工业废水治理存在收益递增效应,工业废气以及工业废物的治理效果却不显著;此外研究还发现中国的EK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表明中国的环境治理存在后发优势。最后,研究能源消费、污染排放与实际产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1970.2008年)能源消费、劳动、资本、碳排放以及实际产出的数据,运用Pesaraneta1.(2

8、001)提出的自回归分配滞后协整(ARDL)以及Toda和Yamamoto(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