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79306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2
《山东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关系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关系实证研究 【文章摘要】本文计算了1995-2011年山东省碳排放量,接着对碳排放量、能源消费、经济增长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表明两两之间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最后本文针对分析结果给出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关键词】碳排放;能源消耗;经济增长;格兰杰分析;山东省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能源的消耗又拉动了碳排放量的增加。近几年来,山东省的GDP一直排在全国第三位,但同时历来也是能源消耗大省,碳排放量也居高不下。6梳理已有的相关研究,较多的是研究
2、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程兰芳等(2010)针对北京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进行了研究,以1980—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得出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刘竹等对中国低碳试点省份的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关系,通过脱钩指标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黄多在其硕士论文中对1953—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及碳排放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具有双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本文对山东省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进行了平稳性检和格兰杰
3、因果关系检验。1样本数据说明本文选用1995—2011年间的年度数据作为事件序列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总量是实物指标,单位万吨标准煤,GDP数据和能源消费总量数据均来源于历年《山东统计年鉴》。碳排放量指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目前我国还没有碳排放量的检测数据,且学术界对如何测算碳排放量也没有达成一致简介,由于城市尺度的统计数据限制,本文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编写的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给出的碳排放系数
4、计算。但由于各国实际情况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能源发热量进行修正。本文主要考虑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主要碳基能源,采用IPCC报告中的缺省排放因子,并结合国家统计局编的《能源知识手册》上的能源平均低位发热量,计算出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计算得到本文所需碳排放数据。6根据山东统计年鉴能源分类消费量及碳排放系数,计算得到图1中1995-2011年山东省碳排放量。从山东省碳排放量的趋势图可以看出,在2001年之前,山东省的碳排放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在10千万吨以下。但是在2001年以后,山东省的碳排放量迅速增长到2005年已突破20千万吨,在
5、2005年后随着人们开始采取措施减排,增速相对放缓。本文以1995-2011年山东省碳排放量(以C为代表,单位万吨)为因变量,以能源消耗总量(以EC为代表,单位为万吨标准煤)和GDP(以GDP为代表,单位为万元)为自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消除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异方差,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得到LnC、LnEC和LnGDP,采用eviews6.0分析碳排放量、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2平稳性检验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变量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在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之前,需要
6、建立由LnC、LnEC和LnGDP构成的VAR模型来确定最优滞后阶数,根据AIC和SC准则选定VAR之后阶数为3,然后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6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两变量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拒绝了原假设,表明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两因素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原因,能源消费是碳排放量的原因。4政策建议4.1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规章制度,建立一个完善的节能减排调控机制和决策机制。将减排任务落实到各级政府,各级单位部门,实行责任追究
7、制,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实行阶段性计划,逐步有序的完成总任务。4.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目前,煤炭占山东省能源消费的主要部分,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大对天然气、天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减少一次性能源使用量。4.3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力争使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产业结构优化,要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二产业,保持传统产业的稳定性。重点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之间的交融共生发展。4.4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6加大对低碳
8、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对企业的低碳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实行激励政策,对有重大贡献的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奖励。善于学习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能源效率利用高的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