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ID:33215097

大小:67.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第1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第2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第3页
资源描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背景:本课属一节平台互动课型实现教学过程。现代教学应体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采取各种形式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将他们的思考结果用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出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即教学相长。教学课题:语文版中学语文九年级第七单元第30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通过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的内涵,品位精美的语言,并能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要求学生在阅读诗词的基础上,能品析句子,领会诗词中饱含的思想感情。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翻开宋词的篇章,我们既领略了“杨柳岸

2、,晓风残月“的婉约,又欣赏过”大江东去的豪迈。而南宋的另一位词人又将“豪迈”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就是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整体感知1关于作者及陈同甫(在平台上出示辛弃疾画像)要求学生事先在文献或互联网上搜集到的有关辛弃疾的相关常识请学生发言,互相交流师出示相关常识2要求学生认真听音频资料之后,试朗读课文3生自读课文4师采取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拍档互相听、读能指出不足指名读,师生点评集体朗读二深入品析1请学生分析标题(师在平台上出示标题)明确: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2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明确:壮3师在展台上出示一、二句(1)关

3、键词?(2)明确:醉挑看梦回(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场景(4)师在平台上出示相关画面明确:一句用三个连续、富有特征性动作————壮士梦回--------转换镜头------------一个又一个的军营4师出示三、四、五句(1)使用了什么修辞对偶(2)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品析句子,师明确要求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又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吃完,兵士们排列成整齐的队伍,将军意气昂扬点兵。(3)那个字用的好秋--------预示战争的胜利5下片首句、次句(1)对偶的修辞字里行间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明确:将军率领兵士,奔赴前线,奋勇杀敌,万剑齐发,敌军大败,将士们霎时结束了战斗

4、。欣赏搜索的相关图片6出示最后三句(1)战争获胜,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可谓两全其美。哪一句将词人自己化身为将军实现人生理想转到现实?照应了上文那个字可怜白发生梦(2)“可怜白发生”又写出了什么?结合当时实际谈谈白发已生,空有壮志,无力实现(3)“可怜”指谁?既指自己又指陈同甫(1)用四个字形容词人此时的心情壮志难酬四拓展延伸如果你是生活在辛弃疾同一时代的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课后通过查阅文献或网络补充丰富资料。结合初中三年所学,用文言形式给辛弃疾写一段话五课后作业试默写这首词教学反思这一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能够自主学习简

5、单的文言文,而辛弃疾这首词表现的是慷慨激昂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读,采取多种形式的读,熟读。在课前查阅文献,搜集网络资料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读,读出词人的慷慨、壮志、无力、无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其次,借助互联网搜索有观古代将士战争之前饱餐的场面,以及激烈的战争场面帮助学生从直观上把握诗人梦中所想,可谓身临其境。这样当下片突然一转“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酬之情学生更容易理解。在以后的文言诗词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教学资源1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

6、%CC%E5%CF%D6%D1%EE%C1%F8%B0%B6%CF%FE%B7%E7%B2%D0%D4%C2%B5%C4%CD%BC%C6%AC&in=28470&cl=2&lm=-1&st=&pn=20&rn=1&di=73530893595&ln=1978&fr=ala0&fm=ala0&fmq=1329283118915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59&-1&di46862633490&objURLhttp%3A%2F%2Fhiphotos.baidu.com%2F%2525C6%2525F7

7、%2525C0%2525D6%2525C5%2525C91234%2Fpic%2Fitem%2Fe66fc100a08f9f347aec2c17.jpg&from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25C6%25F7%25C0%25D6%25C5%25C91234%2Fblog%2Fitem%2F484581307c321c15ebc4af99.html&W578&H450&T12646&S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