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11493
大小:1.47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2
《根痴翁与根的不解情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根痴翁与根的不解情缘 我这辈子本与艺术无缘,讵料迟暮之年却对根雕产生兴趣。说起来,那是肇因于泽璋根雕给我的震撼。七年前,运河高师庆典过后的那个初冬时节,我陪同校方领导拜访抗战前的校友邵世元先生。邵先生,山东郯城籍,1937年肄业于江苏省立运河乡村师范学校。想当年负笈远行,徒步往返二百多里,何其艰辛;而今驱车缓行,只需二三小时。汽车驶离邳州,取道新沂,按照预约,由邵先生之子、新沂中学退休教师邵泽璋导引,转而北上。泽璋先生居住新沂城南教师新村,早在“村”前相候,同行一见如故,入室小叙。踏进门厅,悬挂壁上的一副对
2、联赫然映入眼底:“一轮明月,四壁清风”。苍劲雄浑,潇洒豪放,那独具一格的“尉体”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问始知,原来,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与我校校友、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同窗于南京师院(今南京师大)中文系。彼此距离于是又拉近许多。继之便应邀观赏他的根雕作品。根雕作品陈列在与居室相对的另一套房内,不看便罢,一看,我们全都惊呆了。哪里是“四壁清风”?明明是四壁之内皆无价之宝也。古人以金屋贮娇,而泽璋以金屋贮宝,难以尽数的根雕珍品,从物类到人类,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据介绍,这些都是他退休之后十年间“摆弄”出来的,除此之外,
3、别无所好。阳台上,一条木凳,一把小锯,以及凿子、刀子之类,这就是他的工作室和工作室的全部家什。木凳两旁,杂乱放置的树根是他从市场上选购或山野河畔刨来的原始材料。我不禁惊讶其艺术造诣,早年专修的是大学中文,数十年执教的是中学语文,即便艺术院校出身且从事本专业经年的艺人,也未必达此境界。“大开眼界,真的大开眼界!”我们不约而同脱口而出。离开教师新村,汽车向郯城进发。苏北鲁南平畴沃野,一望无际,我注视着车窗外的初冬景色,心中仍在回味泽璋先生那句至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虽是人们常挂嘴上的一句老话,而今观赏泽璋
4、根雕之后却有新的感受,对于我们职教者而言,在施教中培养学子的学习兴趣与职业爱好何等重要!于是我们又不约而同产生一个念头:约请邵老师讲学,并组织本校艺术专业及艺术爱好者前往观赏他的根雕作品。邵老师欣然应允,这是此行预期以外的收获。光阴荏苒,一晃就是七年,脑海中的根雕印象未曾淡化,由此萌生的兴趣反而与日俱增。更为欣喜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的《邵泽璋根雕集》,辗转由当年同访令尊邵世元先生的一位同志送达书帷。封面上烫金的尉天池先生的题签熠熠闪光,标志着此集不同凡响的经典性与其艺术价值。开卷品赏,扉页上清秀工整的毛
5、笔题句跃入眼帘:“根痴翁出集,程老兄关怀。”根痴翁者,泽璋之自谓也。关怀愧不敢当,欣喜之情实难抑止。装帧考究的《邵泽璋根雕集》收入根雕精品凡242件(内含组雕65件),分辑三篇,人物篇43件,动物篇160件,器用及其他39件。动物篇又分若干类别,计有灵长类、肉食类、啮齿类、草食类、禽鸟类、鱼虫及爬行类,另列龙与恐龙。统观各篇,人物篇以运动员、演员居多,约占全篇人物过半;动物篇若以种类区分,以灵长类居多。究其因,大约根之形态与灵长类动物的肢体,与运动员、演员(尤其杂技)的表演动作,多有相似处之故。细察人物、动
6、物与器物,千姿百态,韵味各各不同,令人百看不厌,不忍释手。掩卷而思,泽璋根雕较比市场常见所谓工艺品之根雕奈何更具文化韵味?再而思之,想必是,比如绘画有文人画与工匠画及院体画之分,根雕作为艺术品类之一,亦有文野之别?对于根雕之兴起与源流,我不曾深究,只觉得根雕艺术走入社会、走向市场乃是近年的事情。街头或商场常见有根雕出售,价格颇为不菲。以己之浅见,工艺匠人之作重形,追求形似,以为形越似而技艺越高;文人之作则重意,讲究意蕴,追求神似。泽璋根雕属于后者而无疑。受过高等学府文科教育,且酷爱语言文字的泽璋先生,自然而
7、然地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融入根雕作品。显而易见者,如禽鸟类作品《习》(習),一只雏鹰立于根木之上,羽毛尚未丰满,却在展翅跃跃欲飞。诗曰:“展翅练翱翔,自强不靠娘。天长双翅硬,穹宇我为王。”且引许慎《说文》释其义:“習(习之繁体),数(shuò屡次)飞也。从羽,从白。羽表双翼,白为鼻之象形(指代自己)。”看似平常的一件根雕作品,既给人以根雕外的知识,又启发理性的思考(翱翔穹宇的本领源于自强不息的练习)。禽鸟类又一件作品,揭示汉字的另一构成方式,三只鸟聚于枯木之上,题曰《集》。集,本作“雥”(读zá,聚也),是个
8、会意字,《说文》谓“群鸟在木上也。从雥,从木。”再看龙与恐龙类的一件作品,用料为松柏之根,其状三波四折,酷似龙身,龙首、龙爪、龙尾、龙耳、龙角,皆天然生成。龙为古代传说的神异动物,可蹈虚空乘风云而升天,或栖息方泽昂首而长吟。张衡《归田赋》:“龙吟方泽,虎啸山丘”是也。这一妙手天成之作,龙张口而吐舌,方吟大泽之上。作者在“舌”上立意,题曰《龙舌恰示“朱”之源》。圣明的人类祖先,创造“朱”字,追其本源,乃受“赤心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