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02937
大小:59.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2
《发掘内在优势抢抓外部机遇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发掘内在优势抢抓外部机遇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经济的发展。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指出,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当前中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经
2、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一、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是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的经济形态。具体说来,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所催生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五新”的综合。新经济的核心技术基础包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传感感应技术等,新经济当前已经从技术变革层面拓展到企业运行、产业融合、社会生活、人类交往的各个维度,正在展现它推动产业融合、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变迁进步的巨大能量。新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
3、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的革命。新经济的基本形态是“互联网+”,如,出租车行业不是新经济,互联网+出租车产生了约车行业,产生了滴滴、快的、优步,它就是新经济。正是由于新经济的这一特质和巨大能量,发展新经济意义重大而深远。二、发展新经济的意义发展新经济是正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发展新经济可以有效推动和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快速成长,创造新的供给和新的消费,助推消费结构升级,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新需求,提升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动力。发展新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保障。发展新经济的过程,就是通过“众
4、创”、“众筹”、“众包”、“众扶”等新平台发展分享经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资源会得到更好利用,人民群众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进而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新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供给侧改革是针对经济结构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通过消除资源有效配置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性的障碍,使资源和生产要素更好地配置到“五新”,从而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发展新经济是实现“双中高”目标的必由之路。通过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释放民智民力,才能托举增长“中高速”;通过发展新经济才能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三、开发区发展现状与水平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2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2014年10月,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实际行政管辖澄阳、北桥街道、漕湖街道三大板块,设有苏相合作区,辖区总面积91.7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7.4万人,流动人口12.7万人。2016年,开发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工业总产值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进出口总额
6、增长17.7%。经过十四年的发展,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新材料、技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形成了以楼氏电子、泰连连接器、易德龙电器、吴通通讯、得意精密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以江源精机、方邦机械、力源液压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天合汽车零部件、福沃克汽车技术、申达汽车配件、科泰科技等为代表的汽车零配件产业;以法泰电器、未来电器、朗格电器为代表的智能电网产业;以美的清洁电器、新安电器为代表的白色家电产业;以兴禾源复合材料、霓佳斯密封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
7、以荣望环保、苏安能节能建材科技为代表的技能环保产业;以长风药业、宇恒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科阳光电、秉创科技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苏相机器人智能装备研究院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建成以西安交通大学漕湖科技园、阳澄湖国际科创园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引进、孵化一批以触动电子、双水瓶科技、华墨信息为代表的软件开发、智能科技、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初见端倪。四、开发区新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一)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目前企业创新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意识不强,对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资源、人口
8、优势逐步减弱和对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不到位。二是动力不足,企业缺乏创新热情,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原有企业发展模式的依赖仍很强。2016年开发区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增长1.5%,高新技术产值增长6.8%。(二)技术创新人才少,缺乏高端人力资源目前,区内企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33.4%,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1.5%;博士学历人员、“两院院士”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