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尧唐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朱熹行状综述

历数尧唐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朱熹行状综述

ID:33202678

大小:59.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2

历数尧唐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朱熹行状综述_第1页
历数尧唐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朱熹行状综述_第2页
历数尧唐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朱熹行状综述_第3页
历数尧唐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朱熹行状综述_第4页
历数尧唐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朱熹行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数尧唐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朱熹行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历数尧唐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朱熹行状综述-新闻学历数尧唐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朱熹行状综述王毅费非【摘要】朱熹,中国儒学史上的代表人物、集大成者,他所开创的学派,被后人称为程朱理学,其所倡导的观点、学说,被历代统治者封为圭臬,那么,他的行状如何,学说是怎样形成的,本文试图加以说明。关键词朱熹理学朱熹,祖籍安徽徽州府婺源县,字元晦。其后改为仲晦,号晦庵,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等。由于其长期居闽讲学,并在考亭建立书院,故后人亦称之为考亭之学、闽学。朱熹自幼早慧,六七岁时开蒙读书,八九岁上读《孟子》,以为孔孟可法,奋然以圣人自励。十四岁时,父亲早逝,临终

2、将其托付于好友胡宾、刘勉之等人抚育。青少年时读《中庸》,见其中有“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一句,大受启发,读书不废。朱熹青少年时虽进学刻苦,却绝非读死书的角色,其兴趣广泛,佛、道、兵、阴阳等诸流派无不涉猎,这些都为其日后在学术上别树一帜打下了坚实基础,其广取博览兼汇并包的治学气魄和人格特征此时已初现端倪。当然,在其治学上占主导地位仍是不折不扣的儒学。在其求学道路上,有一人,必须一提,就是李侗。公元1153年(绍兴二十三年),已中进士两年余的朱熹赴同安任,途经延平,拜在李侗门下,执以父礼,以弟子事之,专攻儒学,皈依正宗。在多年之后,自己说起这段经历:“某少

3、时未有知,亦曾学禅,只李先生极言不是,后来考究却是这边味长,才是这边长得一寸,那边便缩了一寸。到今销铄无余矣。”并得出结论“毕竟佛道无是处”。(《朱子语类》卷一零四)此话综述了其治学方向及态度的根本性嬗变,在其由儒学启蒙,其后兼摄佛老诸学后,又返回了儒学正宗。在追随李侗学习的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朱熹总结出了其师的思想主旨,即是“洒然溶释”、“体现未发”、“默坐澄心”、“理一分殊”。(《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七)。李侗不仅在学术上对朱熹进行指导,驳正学术研究的方向,更在精神上帮其树立抗金复国的信念。朱熹在为官之后,向朝廷上言事劄子,事先征询恩师,李侗坚决反对

4、议和,力主抗金,这些言行对朱熹抗金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其后,朱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术思想之规模和治学胸襟已远非其师的框架所能涵盖,但终其一生,始终视李侗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朱熹不光对学术醉心其中,也时刻关注着当时的时局。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呈书当时的枢密使,痛斥议和之辱。读来感情深沉、心思迫切、使人扼腕。公元1163年(隆兴元年)赴行在,入殿召对,面对天子的垂询,连上“修政事、攘夷狄”,“罢黜和议,追还使者”等数封事,复国忧民之心溢于笔端,梦寐恢复之志岂可言表!然而朝政的颓唐,远非朱熹能左右。公元1164年(隆兴二年),宋

5、金“隆兴和议”草签,消息传来,士农四民奔走哭号、昼夜讲论如丧考妣,自此后直至公元1188年(淳熙十五年),朱熹鉴于隆兴和议所带来的南北对峙、偏安一隅局面的实际形成,在奔走力言抗金的同时,痛感恢复之事,如梦如呓,因此,重心转而入学,是年六月“除兵部郎中,以足疾丐祠,未供职”(《朱文公行状》)。其后“除值宝文阁,,主管西京崇福宫。……,除主管西太一宫,兼崇政殿说书,辞”。公元1167年(乾道三年),荐除编修枢密院,以足疾辞,诏书屡下,催促赴任,而以养亲为由辞不就赴。面对朝廷的新命,坚辞不就长达十几年之久,在封建社会是不常见的,其实细细分析,不难体味其中奥

6、秘。老夫子视官场为探汤,不外乎三点原因:首先是对“隆兴和议”及其造成山河豆剖局面形成的极度不满,认为恢复之事,终不可言,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二:醉心学术,此条应该看成与上一条密切相关的因素。国运不振让朱熹痛感“学术不明,天下事绝无可为之理”的堪忧局面(《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三),因此,潜心论著,此后十余年,是其讲学著述的丰盛时期,《资治通鉴纲目》、《八朝名臣言行录》、《论语精义》、《孟子精义》等先后出炉,其思想体系大致奠定,就在此时,朱子与吕祖谦合著的《近思录》形成,并与陆氏兄弟在江西铅山举行了著名的“鹅湖之会”。其三:奉养老母,也是朱熹在劄子中屡次提

7、到的因素。“伏睹老亲行年七十,旁无兼侍,尤不欲其至于如此”,且这种状况已使朱子“日夕忧烦,几废寝食,人子之心,深所不遑”,因此请求“俾得婆娑丘林,母子粗保,逞其麋鹿之性,实为莫大之幸”(朱熹《与陈丞相书》)。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朱熹奉诏赴南康军(南宋“军”为行政单位)视事,任知南康军事,面对难得的主政一方的机遇,朱熹切实的在其治下推行儒家传统的治国教民的理念,先后颁下《知南康榜文》,《劝谕救荒》等文告,开荒田、劝农桑、减赋税、轻徭役、办学校、敦道统等举措相继展开,力图使南康军变成理想之处。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就兴办于此,此后成为理学

8、道统流布传播的策源之所。公元1180年(淳熙七年),朱熹上《封事》,其中有“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