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北沙河走出的大唐名相宋璟(上)

从河北沙河走出的大唐名相宋璟(上)

ID:33198891

大小:62.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22

从河北沙河走出的大唐名相宋璟(上)_第1页
从河北沙河走出的大唐名相宋璟(上)_第2页
从河北沙河走出的大唐名相宋璟(上)_第3页
从河北沙河走出的大唐名相宋璟(上)_第4页
从河北沙河走出的大唐名相宋璟(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河北沙河走出的大唐名相宋璟(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河北沙河走出的大唐名相宋璟(上)-法律从河北沙河走出的大唐名相宋璟(上)关玉生在有唐一代289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两次太平盛世。一次是唐太宗和以房玄龄、杜如晦(史称房、杜)为代表的一批贤相开创的“贞观之治”;一次是唐玄宗和以姚崇、宋璟(史称姚、宋)为代表的一批贤相开创的“开元之治”。特别是“开元之治”的出现,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辉煌的顶峰,成了封建社会最可称道的时代。那么,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之治”的两位最著名的宰相之一的宋璟又是怎样一个人呢?笔者近些年来通过对史籍中有关宋璟史料的学习和研究,并深入到沙河宋璟祖茔所在地考察,对宋璟其人有了一

2、个初步的了解。宋璟,沙河县(今河北省沙河市)十里铺村人(一说南和县宋台村人)。根据南和县文化学者陈庆余多年考证,宋璟的先祖宋钦道为北齐文宣帝高洋的重臣,先后任北齐的中山太守、黄门侍郎。文宣帝驾崩后,以宋钦道为首的六位老臣按文宣帝遗诏立皇子高殷为帝。然而这一举动却为想立亲子高演(高殷叔父)为帝的娄皇太后所不满。乾明元年(560年),娄皇太后策划宫廷政变,她假传圣旨,骗宋钦道等五位老臣进宫,将其逮捕处死,后废黜皇帝高殷,贬为济南王,另立高演为帝,史称齐孝昭帝。这次宫廷政变成功后,皇帝高演立即下令追捕缉拿宋钦道等人的族宗,以绝后患。幸亏宋钦道的族人

3、提前得到消息,连夜逃跑,才避免了灭门之祸。宋钦道的族人分散逃亡到广宗列人县(今肥乡县),后又一支逃到南和县的宋台村,一支逃到沙河县的十里铺村。逃到沙河的这一支一直到后来的宋玄抚(宋璟之父)居官得势之后,才又逐渐荣耀起来(转引自王三秋编著的《宋璟研究》)。南和县陈庆余的考证说明,说宋璟是“邢州南和人”其实不确切,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宋璟,邢州沙河人”。因为宋璟是逃到沙河十里铺村这一支的后裔。他的祖坟在沙河,他死后亦归葬于沙河。宋璟生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自幼聪颖,且耿介有气节。高宗调露二年(680年),刚刚十八岁的宋璟尚未举行冠礼即及进

4、士第,从此踏入仕途,担任上党尉(今山西长治市),后调任王屋县(今河南济源县王屋镇)任主簿。则天后垂拱三年(687年),宋璟因制举不中,随从父(伯父或叔父)到剑南东川(今四川三台县)书馆深造。在这里,他涉猎了大量的经典著作,也思考了历朝历代政权频繁更迭的原因及规律,并有感而发写下了名篇《长松篇》和《梅花赋》。他以赞美挺立于山岩坚石之中的迎风傲雪的松柏来比喻自己的铮铮铁骨;以梅花的高洁不俗、卓然不群来抒发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趣和情操。使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篇《梅花赋》给他带来了好运。则天后延载元年(694年),刚刚被则天皇帝任命为宰相的苏味道巡视

5、东川,茶余饭后到东川书馆闲逛,在书馆的墙壁上发现了宋璟用以抒怀的《梅花赋》,大为赞赏,认为宋璟是一难得的人才。回京后即向则天皇帝推荐了宋璟,则天立即传旨召见,当面问政,宋璟对所问之政条分缕析,莫不洗练,使则天皇帝大为欣赏。当即封宋璟为录事参军和监察御史,不久又擢为御史中丞。宋璟以梅励志,叉以一篇《梅花赋》交了官运,这可谓应了“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那句诗了。然而,宋璟的明智在于,他并没有因则天皇帝的欣赏和重用而昏昏然。他反而深切地感到,要千好这份差事将十分艰难。因为武则天篡唐为周的前后,先是酷吏恣横、罗织不绝,后叉内宠肆虐、横行不法

6、,加之武则天侄辈武三思等人觊觎权力,朝廷无时不暗流涌动,说不定哪天腥风血雨就会到来。不出宋璟所料,由武则天内宠张易之、张昌宗(史称“二张”)掀起的风暴终于到来了。武则天的内宠“二张”,本是太宗贞观末年宰相张行成的族孙。兄弟俩一个善吹笛抚琴,一个善跳胡旋舞。二人年方二十上下,个头匀称,面容姣好。武则天先前的内宠一个是冯小宝,大名薛怀义,此人因造明堂作恶多端被处死。后又是御医沈南谬,这位沈南谬因猛进补药,死在武则天的床前。还是太平公主这位宝贝女儿善解乃母的心思。自沈御医死后,她很快发现了“二张”,先将弟弟张昌宗送给了母皇,后弟弟叉推荐哥哥张易之来

7、到了武则天的身边,“二人皆得幸于太后”。关于“二张”,《资治通鉴》这样写道:“张易之,行成之族孙也,年少,美姿容,善音律。太平公主荐易之弟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复荐易之,兄弟皆得幸于太后,常傅朱粉,衣锦绣。昌宗累迁散骑常侍,易之为司卫少卿;拜其母臧氏、韦氏为太夫人,赏赐不可胜纪,……谓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资治通鉴》第14卷第6514页。中华书局1956年版,下同)恰逢“二张”的弟弟张昌期在岐州(今陕西凤翔县)任刺史,武则天因“二张”故,要调为雍州(雍州,唐时曾为京兆府,治所在长安,今西安)长史。向宰相们征求意见,宰相魏元忠说:“朝臣薛

8、季昶可担此任。”太后说:“季昶久在京府为官,朕准备安排昌期去如何?”元忠说:“昌期年轻,办事缺少经验,过去在岐州,人们不满他的残暴,都逃到外地,雍州乃帝京,事情多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