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ID:33190366

大小:159.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2-21

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设计实践探索_第1页
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设计实践探索_第2页
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设计实践探索_第3页
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设计实践探索_第4页
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设计实践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设计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平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学设计实践探索建平中学体育组前言:《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对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定义是:“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身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健身育人’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健身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基础扎实、内容宽泛、灵活有效,具有时代特征的学

2、习平台,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四个方面:1、掌握体育与健身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2、运用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评价健身实践,培养创新精神;3、形成体育运动爱好和特长,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获得健身情感体验,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4、提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即身体发展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心理发展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体育与健身课程的主要功能有: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个体社会功能和社会情感功能等,虽然教育功能和

3、健身功能是课程的本质功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学生较多关注体育对生理健康方面的调节,而如今体育娱乐身心、促进身心发展的价值已被广大青少年所接受,传统的体育课程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当前学生对体育功能的期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要求体育功能更丰富,更广泛。体育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教学设计的实践目前,体育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公式化,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多。教师以完成教学课时为己任,忽视学生“学”的兴趣和脱离学生实际情况,不善于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

4、”的现象仍然在一些学校存在。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与构建。在学习形式上,学生要求学校体育采用更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切实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体育的局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体育学科还存在课程教学资源匮乏,教材内容枯燥,让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由传统的“身体运动”向“体脑运动”紧密结合的教材不多。在学习内容上,学生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体育项目,如定向越野、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软式排球、瑜珈等,通过对新兴运动项目的学习,及时把握社会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学科组对“小组合作学习”

5、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以“校园定向越野”模块教学为例,进行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案例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设计研究1前言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实施,原来的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的调查显示,我国有80%以上的青少年缺乏创造力,而青少年面临的另一个困境是青少年已经逐渐成为社交能力的低能儿,这并不适合现代社会

6、的发展。为尽快与二期课改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接轨,结合本校“合格+特长”、“规范+选择”的办学理念,尽可能满足受教育者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协调统一,努力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完美统一,联系体育教学实际,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发展水平,开发选用了适合合作学习的新教材(如定向运动、软式排球、健身操等),并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探索与实践,主旨是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含义“

7、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活动为主,学生之间利用多种因素互帮互学,所有成员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展开学习上的合作。它是师生(生生)交往的一种形式,又是教师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的一种艺术。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集体教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增进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优势。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3.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著名教授燕国材先生提出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的理论,A=f(I·N),A代表学习的成功,I代表非智力因素,N代表智力因素,f代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