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100部珍藏 文心雕龙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100部珍藏 文心雕龙

ID:33190124

大小:970.41 KB

页数:0页

时间:2019-02-21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100部珍藏      文心雕龙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100部珍藏 文心雕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北朝文〕刘心勰著雕龙《文心雕龙》导读《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全面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巨著。作者刘勰。书大约成于南齐末年。现存最早版本为敦煌唐人草书残卷本。刘勰(约!""—约#$%),南朝梁人,字彦和,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寄居京口(今江苏镇江)。自幼家贫,但勤奋好学。曾随佛教徒僧祐在定林寺,协助整理佛经十余年,后期开始写《文心雕龙》。年近四十才入朝为官,担任过东宫通事舍人等职。后辞官出家为僧,不久谢世。《文心雕龙》共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部分内容。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一

2、是针对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文风,一是纠正和补充魏晋以来一些文学批评著作的缺点和不足。总论是全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原道”和“宗经”两个最基本的主张,表现了作者的儒家文艺观。在文体论中,用“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四项为纲领,论述了各种文体的起源、演变、特征及写作要求。在创作论中,分别论述了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问题。批评论是本书的精彩部分,从不同角度对文风、作品、作家提出批评,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文心雕龙》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着巨大的贡献。

3、首先它初步建立了用历史眼光来分析、评论文学的观念,注重从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来探讨文学发展变化的根源,论述了文学自身先后继承变革的内在关系。在论述文学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上,主张质先于文,质文并重,文学作品应该是充实的内容和华美的形式的有机结合,主张“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书中还从创作的各个环节上总结了创作的经验,认为文学创作归根到底还是要依赖于平时的才能修养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想象活动总是要与具体事物结合在一起,是来自客观事物的观察感受。刘勰还总结了诸多创作经验,如严密组织作品的内容,作品的构思,

4、修辞技巧等,这些经验至今仍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在阐述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时,刘勰指出,正确的批评态度应该是“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并指出作为批评家应该有广博的学识修养。书中还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沿皮讨源”的具体批评方法,在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时有不少独到见解。《文心雕龙》比较全面地探讨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艺术方法,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对后世文学批评有着很大影响,在我国和世界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都有着极重要的地位,确乎是一部学术奇书。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

5、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钅皇;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

6、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白皋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

7、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征圣夫

8、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冶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之情,见乎文辞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