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组织的法律保障探索

区域组织的法律保障探索

ID:33171971

大小:66.8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21

区域组织的法律保障探索_第1页
区域组织的法律保障探索_第2页
区域组织的法律保障探索_第3页
区域组织的法律保障探索_第4页
区域组织的法律保障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组织的法律保障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论文,值得推荐区域组织的法律保障探索本文作者:周叶中张彪工作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一国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包括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冲突等在内的各种区域问题。由于区域问题涉及范围广泛,只有依靠区域间彼此协作才能加以解决。就区域协调机制而言,存在着“私法模式”和“公法模式”两种不同的选择,前者以个人、企业[1]为区域关系主体,而后者的区域关系主体是政府。具体到区域发展的实践领域,公法模式下的区域协调在效率上明显优于私法模式下的区域协调,因此也成为大多数国家解决区域问题的首要选择。一、我国区域协调组织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

2、》中曾明确指出要协调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平衡全国工业布局。但直至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才开始在政策和制度安排上鼓励区域联合与协作,区域协调组织也由此发端,并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盛至衰转而复兴的发展过程。(一)区域协调组织起步阶段(1979~1984年)改革开放之初,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地方发展积极性不高,企业发展活力有限。为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所导致的地方割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学者提出了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的主张,并得到中央的认可。1979年,中共中央提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坚持自愿、组织联合”优秀论文精品论文,值得推荐的区域联合与协作十六字原促进我国区域协调组织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研

3、究周叶中张彪摘要:区域协调组织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织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区域协调组织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盛至衰转而复兴的发展过程。探究我国区域协调组织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缺乏法律基础、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政府权力约束不足是制约区域协调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任务日益艰巨,迫切需要重建区域协调组织以协调区域发展。新形势下区域协调组织应当以“地方政府合作关系法”作为建设的法律基础,完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并通过“地方政府合作关系法”规范横向政府关系,进而实现对区域发展过程中政府权力的有效约束。关键词:区域发展区域协调组织法律保障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

4、识码:A文章编号:1004-0730(2012)04-0039-0839则方针,要求各地方政府加强彼此互动,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进行余缺物资的调剂和技术、资金协作。这十六字原则方针也成为区域合作步入制度化轨道的标志。198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要求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之下,加强区域经济的横向联系,“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走联合之路,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2]。1981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省市(区)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区域经济联合组织———“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区”。“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区”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区域合作组织由国家政策层面正式进入具体操

5、作层面。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上海经济区(1983年)”、“东北经济区(1983年)”、“五省区六方经济协调会(1984年)”优秀论文精品论文,值得推荐等区域协调组织相继成立,区域协调组织建设逐步兴起。(二)区域协调组织全面发展阶段(1984~1992年)1984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按照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促进横向经济联系,促进资金、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合理交流,发展各种经济技术合作,联合举办各种经济事业,促进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的合理化”[3]。1986年,为巩固区域协调发展的现有成果,进一步推进

6、区域合作,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横向经济联合的原则、目标和管理方式、征税办法、协作领域、权责界限等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199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要“继续完善和发展区域合作,以省、区、市为基础,以跨省、区、市的横向联合为补充,发展各具特色、分工合理的经济协作区……巩固、完善和发展区域合作组织和各种经济网络”[4]。在现实发展的强烈需求和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之下,这一时期的区域合作逐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协调机制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一期间,全国共成立各类区域协调组织100余个(参见表

7、1)。这些区域协调组织,在合作层次上既包括“省(区)际间的经济协作区”、“省(区)毗邻地区经济协作区”,也包括“省(区)内经济协作区”、“城市经济技术协作网络”;在结构模式上既有紧密型组织体、也有半紧密型组织体和松散型组织体;在组织形式上涵盖了包括“经济协调会”、“经济技术协作联席会”、“经济发展联络会”、“经济联合会”、“经济互促会”、“经济联合恳谈会”、“市长联席会”、“专员联席会”、“经济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