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169770
大小:58.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1
《互动与对话的课堂师生关系下语文教师角色的新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教师角色的新定位——对互动与对话的课堂师生关系的思考现今的语文教学趋势证明,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是要学生主动发展,而不是匡定学生思维;是把学生“导活”而不是将学生“管死”;是要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不是把学生变成接收知识的“容器”。从某种意义上讲,要达到这种境界,语文教学就应是这种互动的师生间的对话。这必然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传统观念,重新定位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从教学对话的角度来说,就是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既独立平等又相互交往的对话型关系。师生对话不仅表现于物质形态的语言交往中,而且表现为精神形态上的心灵互动。“
2、真正的对话式教学中的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中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视界的真正融合中。”(夏正江《对话人生与教育》)在教学对话的语境中,通过师生间对话,实现“教学相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生成意义和意向,也不能强制学生按部就班地接受教师的全部理解和意向。语文教师惟有与学生一起探索,双方的视界相互融合,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语文教学价值才能真正实现。相对于传统观念重在学生的接受,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感悟。传统教学观念中学生是被驯化、被传
3、授的客体,而对话型教学则认为“意义”是在对话中生成的。过去有的理论者也曾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充其量也不过是接受的主体,而在知识面前学生实际上只能是被灌输、被传授的客体。教师并没有体会到作为学生的感受,学生也没有成为真正的主体,也就不能发挥他们的所有潜能。只有在对话型教学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因为“意义”在实际上只能由对话者在对话过程中自己生成,没有学生自身的感悟,一切都没有意义,或只有负面的意义。“意义”既不能被灌输传授,也不能被接受,它不是在教师的头脑里,也不是在课文的言语中,不可能被给予、被移植、被粘贴,
4、而只能被感悟。精神生命在对话中碰撞出来的火花就是感悟。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语文教师应注重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不能以师长者、权威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沟通、交换看法,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迫学生接受,也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的看法。在写作中不应该排斥学生个人的认识和感悟,而要让学生写自己所想要写的东西。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生成意义,不能指定说写的方向,更不能规定学生说什么,怎么写。师生间的对话是基于平等基础上的,教师走下了神台,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帮助者、服务者。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语文教师应注重师生间民主的对话。在对话中,必须倾听学生的观点,倾
5、听他们的陈述,允许学生对教师的分析质疑。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需要学生畅所欲言,答案不再唯一。师生间的交流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对向,是一种互动。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争论,各抒己见。因此对话式教育始终弥漫着一种民主的氛围,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富有创造性的对话式教学。只有注重创造性的教学,才有可能在教学对话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一扫平时教师一言堂的沉闷与呆板。学生思维活跃,不时蹦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将课堂教学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语文教师更应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动机、意向、态度。传统观念仅仅把语言当作一
6、种工具,如何使用这一工具就成为关注的中心。尤其在说写教学中传统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学生言语的内容和形式,比如他的内容是否正确无误,文体是否符合规范等等,至于他说的写的是不是真话、心里话,可以不管。以至于有的教师重视的只是学生所说所写的是否入格、入套。这样有的学生为了自己的作文能拿高分、能打动人,就一味的编造故事,更有甚者把一个好好的人写病了、写残废了、写死了。因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考试能拿高分。基于这样的现状,语文教师首先要关心学生能不能说真话,既然是对话必须真诚,这样所说的所写的内容才有意义。尽管新型师生关系下强调语文教师作为对话者的重要性,
7、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去迎合学生。尽管我们重视对话,却并不说明教师作为对话者就是教学实现的充分条件。教师作为对话者,必须尊重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实际上,这在某种程度上正体现了教育、教学、教师的价值。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学识上则是难以平等的,尽管有些学生的有些见解不比教师差,甚至更新颖,但是对于学生求学的整个过程来说,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始终是存在的,并且是必须存在的。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承认并正视师生之间的这种“不平等”,师生间的真正平等
8、互动的对话才有可能存在。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可能是从外部强加给其自身的,也不可能是学生自己完全从内部自发生成。知识需要学生在与教师、与其他学生的相互作用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