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161414
大小:54.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1
《《儒家的人文主义》doc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儒家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一种“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中欧人文主义相同之处:都突出人的文化和本质。两者相异之处:欧──出现在近代。针对神学提出(最初是为了突出王权)。提倡独立、尊严、平等、自由,以个人主义为主。中──出现在古代。是国家学说。提倡和谐、道德,以群体为主。中国人文主义的观念早在周初时就开始出现。萌芽:商亡——“敬鬼不敬人”。周从宗教观念中分离出“人德”(即敬重人的一种品质)的观念。形成:春秋战国以后,人文主义成为中国儒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古代中国的人文主义理论主要有:(一)人性论——善恶之争中国哲学家很喜欢谈“善”、“恶”
2、问题。善,即能与人和谐相处,而且相处得越好,越善;恶是不能与人相处,还会损人利己。1、孔子论“仁”及其实践意义孔子的学说主要是以“仁”为主,两千多年来对中国思想界影响甚大。我在下面会讲到。这里暂时不讲。(或作为学生讨论、习题之用)2、孟子荀子的善恶之争孟子(孟轲)持的“性善说”,在历史上影响最大。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具备四种道德品性的萌芽,叫做“善端”,即“侧隐之心”(同情心)、“羞恶之心”(羞耻心)、“恭敬之心”(知礼心)和“是非之心”(辩别是非之心)。孟子的性善论基本阐发了孔子“人性本善”的思想。反对意见:人性本善,天下恶人的善性都到那里去了
3、?孟子修正:环境影响。例:“荒年”、“丰年”说。孟子的这些解释,显然不能自圆其说。荀子(荀况)与孟子针锋相对,提出“性恶论”。他认为孟子说的“兽性”,本身也是人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人本来就是一种动物,当然有兽性──“天生之性”,只是人还有后天培养而成的人为之性“伪”。荀子对人性的分析。(表例)。荀子认为,个人要成为善人甚至是“圣人”,就要“化性起伪”。荀子的学说与现代弗洛伊德理论的关系。汉代的董仲舒的“性三品说”,中和了孟荀的理论,将人性分为上、中、下(善、中、恶)三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shāo)之性”。主张“名性不以上,不以
4、下,以其中名之”。“中民之性”可上可下,须“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春秋繁露》卷十)。到唐代的韩愈更提出一种严格的“性三品说”,并把“性”和“情”对立起来,各分上、中、下三等,“性”的内容为“仁、义、礼、智、信”,是“与生俱生”的;“情”的内容为“喜、怒、哀、惧、爱、恶、欲”,是“接于物而生”的(《原性》)。由于我在另一门课中涉及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对现代心理学有关人性的问题接触较多,常感叹:中国古代谈人性问题,与现代学术界相比,其准确性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二)社会论——协调关系的原则社会:指的是内部结合较紧密,有一定组织结构的大群体。“专
5、门研究解决人际冲突、协调人际关系的理论”,就是社会论。有人这么说,古代世界三大哲学因自己的思维方式产生不同的情感,西欧主爱,印度主慈,中国主孝(我认为讲“仁”则更贴切一些,下面将分析)。三种哲学导致的情感各有不同,故三者在解决矛盾时,所采用的方式也就不一样。传统解决矛盾的方法西方:强调对立和区别。矛盾的双方地位平等,必然发生冲突。统一的主要途径是“妥协”。其衡量标准是“法律”。印度:强调隔绝。隔绝的各方可在宗教幻想中统一起来。因此,印度人重视“宗教”的作用。中国:强调相对。统一的主要途径是“协调”:①在对立的双方中建立一种秩序,但对立双方的地位并不
6、平等,其中一方起主导的或权威的作用,另一方则起被主导或非权威的作用;②无论是权威,还是非权威,两者是互相制约的。权威的作用在于协调关系,而不是压制。衡量矛盾的标准是“礼法”。以上的矛盾观在《易》中已有表现,后来又被道家所研究和发挥。但将其用在协调人际关系上,成为一种社会论的,功劳首推孔子和早期儒学。如果说中国法家是从外部建立国家秩序,那么儒家的社会观就是力图从(人心)内部建立国家秩序。当然,以上的矛盾解决方法本身也有许多地方是值得讨论的。如其双效作用:正面作用──可以调节人际关系,避免冲突,而且在自然界中确实存在大量的这种秩序,世界才能正常运转;负
7、面作用──人毕竟与自然不同,常为争夺主导权争个你死我活。在现实中,也常常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不平等会给人,尤其是被主导者或非权威者带来心理不平衡,这种情况儒家学者是早已注意到了。只是他们在不断地劝喻人们接受等级秩序。他们也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提出和修正有关的办法,形成一种“等级秩序合理化”的说教:如:(孔子)“天命”→(两汉)儒学神学化→(宋明理学)“本份”(义务.故事“妾击贼”)(三)、道德观——社会性的最高形式道德(“善”性)是人的社会性的最高形式。简要地说:是人用来协调人际关系的最理性的办法。比较不同的群体的“社会性”。1、中西对道德的不同理解西
8、方哲学虽然比较偏重自然哲学的研究,但也不是没有谈道德问题的:毕达哥拉斯的数、叔本华的意志,尼采的“扩张自我”。中国的道德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